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老照片影射吴文化沧桑变化
作者:常州日报    文章来源:薛焕炳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8           ★★★

老照片影射吴文化沧桑变化




    摆在面前的是一幅摄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文化宫地区老照片。在我的眼里,这张由蒋钰祥摄的文化宫地区照片,就像一幅百年常州的建筑集锦。画面上既有南宋时期的文庙,明末清初的宅第,又有民国初年的教堂,还有建国早期建筑——工人文化宫。巍峨的楼影,壮观的画面,见证了常州百年的历史,百年的变化。

    历史上的文化宫地区,四周被河道环绕。东邻王孙湾,南靠顾塘河,西濒白云溪,北近唐家湾,玉梅、罗汉、滕公、显子、拱圣、葛仙、洗马、斜桥等 10多座桥梁联系着这方人文圣地。在众多的历史建筑中,最早的要数文庙了。

    常州城内的文庙原有两座,分别位于东、西城厢。东为县文庙,西为府文庙。从行制、规模来说,府文庙要大得多,历史早于县文庙280余年;从位置、环境来说,县文庙紧临城东,又为武进、阳湖两县共有,清代雍正以来一直称武阳学署,至今保存得还算完好。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修缮早已毁坏的大成门,我曾查考过县文庙始建的年代,时间为宋咸淳元年(1266),至今是743年。但在7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常州城内发生的争战接连不断,文庙也是屡建屡毁。现存的大成殿已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而棂星门以及两边的厢房于1937年又遭日寇的焚毁。于是,1941年伪武进县政府在毁坏的文庙空地上建起了公共体育场,后来又成为恺乐中学(一初中)的外操场。供奉圣贤的殿堂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有意思的是,抗战胜利后,那个蒋某人效仿“国父”,在各地建起中正纪念堂。大家知道,在郡城大庙弄内曾建有中山纪念堂。大概是老蒋以为取得抗战胜利,自己完全可与民国先驱相提并论,于是,中正堂从大陆建到台湾,常州的中正堂建在了县文庙这块土地上。那时,一些重要社会活动常安排在这里举行。

    1956年,人民政府在文庙旧址上描绘了一幅恢宏的蓝图——工人文化宫。1957年5月1日,占地达2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宫落成。从大成殿到文化宫,记录了这座城市700多年的沧桑变化。一时间,文化宫成为常州的地标,又成为文化的中心。在人们的记忆里,文化宫的名字象征这座城市的崛起。

    可惜,文化宫建成了,县文庙没有得到修复。我这个本乡本土的后生,出于对乡邑人文胜迹的那份钟情,1990年提出了修缮文庙大成门的设想。理由是:把破败不堪的大成门恢复,并在泮池小桥处建立庭园,作为退休工人的活动场所。动意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总工会主席办公会议同意安排20万元进行修缮,具体由我负责。经过半年的筹建,破坏的建筑终于修缮一新,庭园于1991年五一节落成,我给落成的新园取名“吟白园”,意谓对长者的称颂。时任文化局副局长的卢联珍还专门请扬州漆器厂定做了一块匾,取名“晚晴堂”,悬挂在中庭的上方。园内还构筑了假山,修建了回廊,种上了花木,又从东门小学(原东岳庙)工地花20元钱运输费运来多块完好的石碑,与原有的古碑刻置放在园廊中,多了一份文化内涵。

    以后的多少年里,这里热闹非凡,票友活动、雀鸟比赛、书画展览,各种活动接连不断。我国著名鉴赏家谢稚柳先生题写了“县学遗址”的碑文。

    遗憾的是,作为文庙主体建筑的大成殿,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没有修缮。

    12年后,我从体育局回到了常州市总,当年留下的遗憾总觉得应该补救。于是,与大家商量,决定修复大成殿。在文化宫的配合下,大殿终于在2004年五一前修缮完毕,现在作为“戏曲会馆”为老百姓开放,每年的演出在300场左右。而在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我们复建了厢廊,又从博物馆运来了10多块明清和民国时期的碑刻镶嵌其上,那些久不见天日的石刻终于可让众人欣赏了。

    由于有了这座县文庙,一旁的道路称为县学街。虽说是街,道路宽却不足5米。靠西的一旁布满了大宅深院,最著名的要数明代崇祯年间状元杨廷鉴的宅第,以及清代光绪年间湖北潜江知县史干甫的意园。多少年间,杨廷鉴的状元第就在文化宫旁,小时候每每路过,只知道庭园深深,大门紧锁,似乎还有点阴森的感觉。直到上世纪90年代,科委大楼在此建设,庭园将毁,房屋被拆,才感觉到它存在的重要价值。连教堂前那栋杨廷鉴后裔的清代宅第,也在后来的文化宫广场建设中拆除。在“日新月异”的年代里,老宅们总是命悬一线。如今,状元宅第不见了,白云溪填掉了,魁星阁快要倒塌了,惟独文化宫内的大成殿还巍然屹立。

    至于文化宫旁的那座教堂,也有些年代了。清光绪年间,基督教传入常州,传教士最初在常租赁民房进行传教活动。民国四年(1915),美国传教士霍约翰向其连襟恺乐格募集5万美金,于1916年12月1日在县学街南首奠基兴建教堂,建成后的教堂命名为“凯乐堂”。

    教堂建筑很有特色,为常邑第一座哥德式建筑,面积达778.9平方米,可容700余人做礼拜。礼拜堂内挂有“万有真源”的匾额,两边的楹联这样写道:“恺悌是福定可与人同禄;众育甄陶何难金地蒙恩”。恺乐堂旁那株数百年树龄的古银杏,像位年长的牧师,引导乡邑部分民众接受外来的教化。我常常这样想,百年之前,基督对于常邑百姓来说是多么的陌生,他们接受教化的应是一墙之隔那座文庙中的孔子。而就在他的面前,却走来了耶稣。具有2500文明史的常州人包容了这种外来文化,至今的信徒有增无减。

    当然,传教士不仅给常州传进了宗教,也带来了教育和医疗。如早年的武进医院,美国传教士于民国七年(1918)就利用阳湖县治旧址建立了起来,成为当时江南为数不多的名院之一;而位于文化宫前的第一初级中学,初名恺乐中学,在这所教会学校里,走出了众多的英才。正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才促进了常州后来的发展与进步。

    如今,文化宫地区的旧楼大多不见,仅仅剩下古今对话的一殿(大成殿)一宫(文化宫)。已知天命的文化宫会对始建于宋的大成殿这样的诉说:中国的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与其为伴的文化宫定会将儒家文化与中华文明弘扬光大!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