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年8月21日
地点:苏州“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
吴锐 教授发言。题目是大造伪时代的造伪与辨伪。
吴锐:很荣幸参加这么一个盛会,我的题目是大造伪时代的造伪与辨伪。
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造假大国,被世界各国的海关统计打假假货80%来自于中国。在这样一个潮流之下,我们的学术界必然受到影响,让我们想起一句名言:资本主义把一切变为商品。资本主义引入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规律超过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超过火药,也超过鸦片,冲击到我们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座到会的专家也有好多位披露三国墓认定一些造假重大嫌疑,我在这方面并没有掌握更多的信息,所以第一部分就不谈了。
第二在我的论文第四页,重申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曹操墓。有记者采访我,我认为这个墓不足以认定。有九大证据,根据这九大证据,从第四页逐条进行了一个制订的意见。特别是元月一号采访的时候,特别提到魏王的称呼,第六页的第六部分第十行,关于曹操的称呼应该区分为三个阶段,他生前,他死的当时和死后。在三个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称为,绝对不能马虎,关系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被证明的问题。他去世以后,后世的史学家,当然可以随便叫他魏王,还是叫什么,但是在当时不可以出现直呼大名的现象。一条反证足以证明某一个事实为假,这就是辩伪的一个原则。
在第七页我就回应了这个,我们对学术置疑我们需不需要资格,需要资格需要什么样的资格。我认为我们在座的各位,一不蠢而不傻,根据我们的理性,根据我们的逻辑,根据我们在各自领域的知识足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们通过举例,通过考古界的专家,足以能证明。在第七页三国的建设,我就指出,我们考古界司马迁的《史记》得到甲骨文的证明,《史记》关于夏朝帝王也没有什么问题。本来没问题,无法证明的问题,下面有没有问题,但是在考古界大家议论不一,我们不需要任何的考古知识、历史知识来判断,考古界、历史界基本原则更多的使用。
另外我在第七页最后一段也讲过,历史和考古是非常不同性质的学科,它们的材料来源不一样。我们现在挖掘一个考古材料,找到一个文学依据,就像一个家具的铆钉一样,就对接了,然后就结束了。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两种历史材料来源不一。
我在第八页也讲到我们的考古学现在考古界的人动不动就说,你们外行,你们是门外汉,这样自居并没有道理的,考古学并不是万门的学科,它只能部分处理历史材料的问题。很多历史学者不明白,你挖的是历史的材料证明。我也举例,我们考古学界多年的冒进。比如说第八页第二自然段我就讲了,和文献结合,认为这是文献传说中的三条,这就是一个,也可以说是一个造假,根据你没有文字的器物图象,无法得出这个帝王是三国的,但是有一位大爷就这么蛮干了。
第八页我接着举例夏、商、周的例子,我们社会科学院投入了三千多万的工程,要夏和商断开、商和周断开,这是考古界根据没有材料记载把两个朝代断开。我们考古界是怎么做的,而且陶器按照识别仪器划分若干阶段,这就是明目张胆的伪科学,无法达到的东西你去干,好像显得越高明。我也在想,要奉劝考古界的人士,这种积极主义,这种所谓依赖靠科技是有危险的。
我在第九页特别强调,所谓外行的人,所谓门外汉,一本西方哲学没看过看,你精通高科技,不见得掌握德国、法国这些新的结构主义,这一大片的哲学主义。我刚才说的这些逻辑错误,这些夸大考古学这些功能的仪器的方法,归根到底是我们考古界、历史界长期脱离哲学思维,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什么叫经验科学,他不懂,什么叫人文科学,什么叫自然科学,他不懂。搞科技的评委各种奖项,这也是区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个权威的表现。所以我认为考古学这么有缺陷,最多它的本位是下学上涨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一般的考古学家只能是管中窥豹,再就是盲人摸象,要提出一套理论,这就是考古学的使命,这个层次很难达到。但是我们考古学家,对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已经是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所以并不是考古界没有表率。
今天的老百姓不再相信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东西,也不再相信考古界的道德操守。我们开这样一个会,我想我们古代的先哲和汉代的王充及其需要。有一篇《易经》,康有为《脱古改制》,由苏州 郭志岗 先生一步步定位。所以我特别强调造伪、造伪,并不完全打造。伪是什么?伪不是天然的。比如说司马迁对这些抱有同情,就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发泄到史书里边去了,我们每个人写文章,都抱怨自己的立场,这也是影响历史判断的一个依据。
我想在我们这样一个大造伪的时代,我们的学者不能放弃辨伪的使命,我们的媒体不能放弃辨伪的事情。以前没有媒体,没有网络,已经做了很多的造假事情,现在在媒体的监督下,辨伪将来是越来越发达。所以我自己也做一些辨伪的工作,但是做的很不够,我也很荣幸参加这个会,跟大家交换意见。谢谢大家!
2010年8月21日 “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
来自国内、海外的23位学者,从考古、历史、民俗、金石等各个角度,对 2009年12月27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公布的“安阳曹操墓”,进行了认真而又深入的研讨。
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典学》主编、“400专家诉超星”召集人吴锐,对专家认定“曹操墓”的九大证据逐一进行了驳斥:
一、墓葬的年代
“此墓葬为多墓室砖室大墓,主墓室为四角攒尖顶,和洛阳发现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墓顶形状相同,其墓砖为特制的大型墓砖,和洛阳邙山上发掘的东汉大墓的墓砖相同,甚至比它更大,结合出土陶器、东汉五铢钱、画像石内容等多方面证据,专家们一致认定其为东汉晚期大墓。”
吴锐认为,学术研究常用归纳法,但历史学是经验科学,不能保证归纳法没有例外;“专家们一致认定”就是归纳法,小范围内的专家不能穷尽普天之下所有的专家。
二、墓葬规模与其身份相符
“此墓葬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结构复杂,埋葬较深,仅其墓道都可略见一半,其墓道长近40米上口宽近10米最深 处达15米。从宽度上说是已被认定为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湾漳大葬的两倍还多,长度也多出10米,为王侯级的,与其身份相符,整个墓室深达15米,符合曹植在其在其诗中描写的。”
吴锐认为,既然是东汉大诸侯王一级的大墓,怎么跟北齐皇帝之墓比较。
三、墓葬地面情况符合《终制》
“建安23年(公元218年)六月,定下《终制》曰,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此墓葬所处位置海拔107-103米,比三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整整10米,符合其因高为基的要求。此次发掘墓室上面未见封土,更没有找到其立碑迹象。完全符合其《终制》上不封不树的要求。”
吴锐认为,几千年的沧桑巨变,谁能保证墓葬最初不封不树?
四、文献资料记载高陵的位置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23年,六月, “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的祠西原上为寿陵。”西门豹祠位于邺城故城西,漳河南岸,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其故址尚存,现为一高台地,高出地面约2到3米,其上为一东汉至南被朝时期的遗址。在这里的地面上至今还散落着不少东汉、东魏、背弃时期的建筑,比如庙宇、宫殿等等。据《水经注》浊漳水条记载:漳水由东经武城南,漳水由东北经西门豹祠前,此东侧 有碑隐起,为字祠堂,东头石柱了明曰:“赵建武中所修也”。这是目前我们所知西门豹祠中较早的一个,它的建造年代是在赵建武年间,也就是在公元335年至 348年。此勒柱现在存放在临漳县文物保管所。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的相州邺县条中明确记载:魏武帝西陵在县西30里,同书还记载有,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现在大墓所处的位置,西高穴距邺城14.5公里,因此,其位置相符。这是我们根据卫星图片进行地图测量,是直线距离。这是西 门豹祠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面有宋代、清代、明代的石刻。这是西高穴大墓的位置。”
吴锐认为,西门豹祠虽然不像关公庙遍地开花,但也有多处,以上所举不过其中之一。
五、附近出土文物的旁证
“1998年4月,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的小方池地里起土地时,挖出了后,召开建武11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一鲁潜墓志,墓志上记载的墓主人去世的年代距曹操去世时仅125年,唐代时魏武帝曹操高陵的陵园还是十分清楚的,那么和它相距100多年的鲁潜墓志所记载的资料应该是非常可靠的。”
吴锐认为,鲁潜墓志发现于西高穴村西乱土中,并不意味着鲁潜墓也在这里。
六、称谓相符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18年,五月丙申,天子策命(曹)公为魏公。建安11年年夏四月,天子册封曹操为魏王, “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他病死后,曹丕袭魏王位,因为曹操封国为魏,故称魏武王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同年十月,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朝,追尊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此后曹操的称谓为魏武帝,因此曹操的爵位先为魏公,再为魏王、再为魏武王,后为武帝,是一个脉络十分清晰的过 程。魏武王是短暂时期的称谓。”
吴锐认为,关于曹操的称呼,应该严格区分为生前、死时与死后三阶段。曹操生前被封为魏公,升格为魏王,死时得到“武王”的美谥,这都发生在汉朝,均没有“魏武王”的称呼;死后被追尊为武皇帝,发生在魏朝。后代史官追述往事,当然可以称为魏武王,也可以称为魏武帝。根据文献,曹操生前和死时都没有“魏武王”的称呼。
七、“魏武王”名牌疑点最大
“我们在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铭牌,其中刻有“魏武王”三个字的名牌共有7块,以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最为完整,出土于墓的前室,但是由于其断开为两节,分两次出土,一节距南壁1.40米,距西壁3.75米,另一节距西壁2.70米,南壁 1.15米,距墓底0.50米,位置明确,为我们考古队员亲手发掘出来,信息准确,是其身份认定的直接证据。
另外的50多块石牌均出土于后室的南北两个侧室,其中除一块出土于北侧室外,余者全部出土于南侧室,位置集中,有的直接压在漆木,我们挖的位置都没有变。专家指其具有潜册的性质。”
吴锐认为,先说是从盗墓贼收缴的,后来则说“为我们考古队员亲手发掘出来”,已经失信于人。“魏武王”称呼的可疑已如上述。其书法平平,愧对具有高度文学艺术品位且擅长书法的曹操。即使为真,恰恰可以证明拥有这些兵器的墓主不是曹操本人。 古代 君王有将自身之物赏赐部下的习惯。曹操夫妇出身卑微,均以节俭著称,按照曹操遗令,曹操嘱咐连他剩下的衣服都要分掉,据此推论,那么曹操的兵器更可以分掉。
八、遗骨
吴锐认为,发现的遗骨不能说明与曹操的关联性。墓中还发现两个女性尸骨,也没有得到合理解释。
九、出土物与其遗令薄葬相符
“此墓葬虽规模宏大,但是所出土的器物符合其在遗令中所规定的。”吴锐认为,此墓被盗严重,无法证明现存器物就是随葬品的全貌。
在对曹操墓认定九大证据进行了一一驳斥后,吴锐向所有的人反问道:“我们凭什么相信安阳西高穴墓就是曹操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