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玺近照
被聘为邓州台湾村小学名誉校长
邓州台湾村高山族人欢聚在一起
在内乡县衙感受中原文化
说她是河南人,她却在台湾土生土长;说她是台湾人,可自从1987年跟随父母回到大陆后,她就把郑州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里投资经商,并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她一边以郑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经济技术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省女企业家协会理事的身份为发展河南经济、提升河南形象奔波,一边以“米兰庐”的网名出没于虚拟的网络之间,利用自身条件为海峡两岸牵线搭桥,感动和带领着众网友扶危济贫。今年是台湾光复60周年,10月29日,她受邀返台参加庆祝大典。此行,她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任务:在11月18日至20日,由省政府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商品交易会暨首届郑州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上,她要把台湾的知名客商请到郑州来。她说,她要为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和民间交流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她的名字叫吴天玺。
我的根就在中原
“喂,是吴经理吗?”“你好,谁呀?”“我是安报记者,想到您那里了解一些情况。”“中,可是中!”这是本报记者与吴天玺电话联系时,双方交谈的几句话,从中可以感觉到,她的话语中明显地烙上了“河南印”。10月28日下午,记者与吴天玺面对面进行了一次交谈。
安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从您的资料里我了解到,您父亲的老家在信阳,母亲的老家在开封,而您从小在台湾长大,然后又到日本修完了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可以说在外发展的机会很多,为什么又回了河南呢?
吴天玺(以下简称吴):那是因为我的根在河南啊!我的父亲是当兵出身,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因此我从小受到的就是传统教育。在台湾,人家问我老家是哪里的,我一直说自己是河南的,尽管那时的河南对我来说只是个模糊的概念。虽然在台湾生活了那么多年,但父母的乡音都没有改,他们也一直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在日本上学时,我利用各种关系,终于联系到了母亲故乡开封的亲人。1987年的冬天,两位老人带着我回到了开封,当他们跪倒在姥姥面前时,一家人哭成一团……当父母决定定居郑州时,我也决定回到家乡来,陪在父母身边,利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
记:作为一个在阳明山旁、日月潭边长大的女孩儿,又出国留学深造,见过许多世面,您认为除了感情因素外,河南值得您投资吗?
吴:当然!我们河南遍地“黄金”,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有着数不清的民间瑰宝,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那些木版画、民间剪纸、麦秸画等,让我好像掉进了一个神话的世界。这些东西如果被带到国外,将是让那些外国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记:当初您带着几百万的资金来郑州,屈指算来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您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吴:除刚开始办饮料厂被骗过一次后,我又先后创办了印务公司、出入境服务公司、潜能培训学校、影视传播有限公司等,都运转得很好。对于一走下课堂就回到家乡的我来说,我的社会教育全部是在郑州完成的,我感激河南。
记:您恨当初骗您的那个人吗?
吴:不恨,人最重要的是活得开心,我不想因为恨人而让自己变得不快乐,再说我从中也学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