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无锡)吴文化节的重头戏,惠山民俗文化庙会暨吴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简称惠山庙会),将于今天在锡惠公园隆重举行。
“本届庙会是解放以来举办的第九次了,巡游队伍空前庞大,仅参演者就达1500多人,为历届最多。”惠山庙会巡游队伍总指挥施秋珍告诉记者,惠山庙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各界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东到梅村、鸿山,南到东、山军嶂,西到阳山,北到堰桥,所有优秀的民间文化都汇聚到庙会中来了”。
聊聊淘宝的趣事
“这些行头最能体现吴地民俗风味,可惜现在几乎看不到了。我们就是想通过庙会,让老年人重温儿时的回忆,让年轻人看看前辈的智慧,勾起大家的乡情。”提起“三百六十行”这一表演项目,施秋珍感叹不已。虽然经过主席台并做短暂停留表演,时间不过几分钟,但却展示着100多件从无锡及周边地区淘来的正宗老货,涉及江南一带耕作农田和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至今全部可以使用。
施秋珍说起当初淘宝的经历,异常兴奋。
豆腐花担上的旧罐头,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是从垃圾堆中捡来的;装庙会衣服的板箱上面还糊有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的报纸呢;这钓鱼用的金属桅灯来自德国,有一百多年历史;巡游队伍中有根百年扁担,是意外从无锡乡下寻到的,“你看那上面的古铜色,而且表面已露筋露心了。60多岁的老伯说是他爷爷传下来的,这样算来足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而打谷表演中用的莲架,是从堰桥两户农家搜罗齐的,“4月3日晚,我们原本是去老竹匠家做竹篮的。碰巧见一户人家有莲架下方的架子,而又一户人家居然有莲架下面的牛筋和竹编的头。那牛筋,少说也有50年了。于是,我们马上就登门购买了”。此外,还有用来捆扎稻谷的担钩,一付两个,由麻绳和木头制成,也有几十年了……”
时时有心,处处留意,甚至在高速公路上瞥见路边有农妇身背长环篮,施秋珍也想着法子穿过高速公路追赶过去,“因为那一件件简单的劳动工具,都是民间精美的工艺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