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吴凌云 延陵国 吴亚忠 黑旗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24           

吴凌云 延陵国 吴亚忠 黑旗军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09-06/20/content_249834.htm
 
  宾长初

  崇左的太平古城垣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当时筑的是土墙,共有东“长安”、南“镇安”、小西“远安”、大西“镇边”、北“拱辰”五个城门。解放后因扩大城建,古城被拆除夷平。图为大西门。资料图片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广西各地的天地会纷纷响应。他们攻城略地,建国立政,与太平军相互呼应,成为了一支支重要的反清力量。其中吴凌云在新宁州(今属扶绥)领导的起义,坚持的时间最长。

  揭竿而起

  吴凌云(?~1863年),本名元清,因身高腰长,得“长腰四”绰号,广西新宁州渠卢村人,为新宁州附学生员(秀才),家道殷实。他为人豪爽,与天地会人物来往密切,是当地的米饭主(天地会米饭主,开堂设馆,招待会众饭食,而会众夺得富户财物,要一律交公,同时必须遵守会内纪律,服从指挥)。他在陇罗(今扶绥县东罗圩)以酿酒为掩护,秘密联络各路反清志士,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当地乡绅告发,新宁知州庆祺借机敲诈不遂,便以吴凌云串通歹徒,图谋不轨为名,将其逮捕下狱。

  1852年夏,吴凌云越狱逃脱,潜回渠卢,凭借家乡“四山环列”、“林木丛密”的有利地形,与弟元高、元禄“竖旗聚众,号曰全胜堂”,公开反抗清朝地方官吏。6月,庆祺调集兵勇合围渠卢村。10月,破寨而入。元高与部众百余人战死,吴凌云与元禄率众突围后,转与雷四大、傅大等义军联合,以陇罗村为根据地。不久,会党四起,有大胜堂、得胜堂、友胜堂、广胜堂、义勇堂、广义堂、忠义堂、联义堂等名号,与吴凌云相呼应,声势大振。

  随着形势的发展,各地天地会义军纷纷与吴凌云部会合,迁隆州(今属上思)壮族郑三和汉族刘永福部,江州壮族卢裕伦、杨全堤和汉族邓佩锦部,养利州(今属大新)壮族赵华丹部等,各数百人,先后来到陇罗,公推吴凌云为首领。吴凌云“筑土城,署伪官”,初步分工任事,有什长、百长、千长、先锋、大将等名称。义军发布告示,揭露清朝的残暴统治和地方官吏贪酷腐败,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吴凌云以陇罗为中心,“遣诸头目分据各乡,纵横数百里”。

  摧枯拉朽

  1853年,宣化(今属南宁)的林九大、农大、农晚等率众数千人与吴凌云联合,义军声势迅速播及南宁府与太平府(治今崇左)等地。第二年,龙州义军首领陆成泰攻太平府,被知府刘作肃杀害,余部归附吴凌云。吴凌云以陇罗为根据地,分兵守渠卢,屡败清军的进攻。当时有封建文人写《草寇吟》记其事:

  红尘近地白日动,冥冥氛祲起岩洞。

  津林有鸮喧恶声,四野初闻胆易惊。

  我朝承平二百有余岁,蚩蚩之氓不知兵。

  蚩氓如羊贼如虎,择肥而食患方起。

  红旗一竖胁从多,不言战守但言和。

  ……

  该诗虽然诋毁义军为“鸮”(音“枭”)、“贼”、“草寇”,却也反映了义军强如虎,官兵欲战不敢、欲和不能的事实。

  官兵进退两难,吴凌云以邓佩锦为前锋攻下江州,再占左州,并委任赵华丹等镇守左州。1856年10月,吴凌云在梁日高、萧二、萧晚等部的配合下,一举攻破新宁州城。吴凌云出告示以安民:

  我父老兄弟,遭满奴之蹂躏久矣!严刑苛税,鸡犬无宁日。凌云目不忍睹吾父老兄弟之倒悬,因是联合各异姓之兄弟,同举义旗,专讨满奴,以复汉室。尔等不必意外猜测,别生异心,其各安堵如故。有明大义来附者,吾必礼而用之;持戈反抗者,族诛不贷。仰阖州人士,凛遵勿违,特示。

  1857年4月,吴凌云撤出新宁州城。当时各路义军与官兵的对抗相对沉寂。1859年,吴凌云乘西南清军力量空虚之机,再度分军出击。1860年9月,由陇罗乘夜疾进,直抵新宁州城,从西北隅爬城而入,杀守城壮勇数名,并执代理知州郑元振。随即分兵攻克养利州,乘胜围攻太平府,阻断了清军的后援。因城中无储粮,守城兵勇惊恐万状,纷纷逃窜。义军乘虚攻破府城,知府刘作肃、左州学正蒋应奎、西隆州州同冯应镛、新太协副将多禄、都司黄耀麟、千总李为梁等地方官员被活捉斩首。10月,又分兵出击,连克太平土州、宁明州、龙州等城,控制了左右江广大地区。

  称王立政

  吴凌云攻城略地的胜利,壮大了义军的力量。1861年2月,吴凌云在太平府正式建立延陵国,自称延陵王,铸印文曰“延陵玉玺”,颁布诏令,封官设职,修建宫室,蓄发变服。以梁国桢为军师,罗品光为元帅,黄万年为辟疆侯,梁谦之以下数十人亦拜官封爵。吴凌云以长子吴亚忠守太平,次子吴朱元守养利;以梁国桢、董万年等数十人分守要隘。延陵国迎来全盛时期。

  延陵国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在政治上,摧毁清朝地方机构,“文武官衙概为毁尽”,并打击豪强土霸,稽查奸宄,镇压敌人的一切破坏活动。在经济上,鼓励、认可农民夺取逃亡地主的土地和荒地,奖励耕作,暂定以纳月规代替纳粮。相传延陵国还一度实行新税,按一村大小、田地好坏和人口多少分摊税额,再由每村分派到户。义军内部则同食同穿,有无相济。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民群众参军参战的积极性,有力地配合了各地的反清斗争。

  虽然延陵国的建立,使义军势力发展到最高峰,但是,此时广西各地的反清斗争相继失败,战斗在广西中部的大成国,于1861年8月因陈开兵败被俘而覆灭。10月,回师广西西部的石达开率部离开广西。于是,清军得以集中力量,加紧对广西西南地区的进剿。吴凌云虽以太平府为中心,命梁国桢、梁谦之等数十人分兵驻守各要隘,但并不能制止清军的大举进犯,养利州、左州、太平土州、宁明州先后陷落。清军乘机大举向太平府进逼。第二年3月,清军攻陷太平府城,军师梁国桢战死,元帅罗品光负伤,吴凌云与子亚忠率师退守陇罗。12月,清军筑长围(环绕一城一地的较长工事,用于围攻或防守)数百圈围攻陇罗,并于外围安设大炮,“昼夜环攻”。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吴凌云率众誓死抵抗。1863年2月,义军弹尽援绝,吴凌云率众突围,“中途遇伏,炮轰伤重”身亡。清军冲人陇罗,大肆烧杀淫掠,陇罗顷刻间被夷为平地,吴凌云领导的延陵国起义,归于失败。

  子承父业

  吴凌云战死后,吴亚忠率领余众突出重围,向桂西北转移。他转战于归顺州(今靖西)城西北,屯扎于三台山。灵山农民军小张三前来会合。众推吴亚忠为首,小张三为副,继续坚持反清斗争。

  三台山在归顺州西面六十里,四面环山,山高路险,山间有可耕种的田地。吴亚忠以三台山为根据地,一边生产,一边守御,并伺机分兵出击,占领州城四周的村圩,不断扩大地盘、兵源和增加粮饷。

  清政府调集大军,围攻吴亚忠义军。清军在归顺州数十里范围,步步为营,包围义军,断绝义军外援。清政府特命冯子材督军进攻归顺州。1868年3月,清军夺取天保(今属德保)田峒、陇峒,进攻郎家圩。小张三退守归顺,被清军包围,相持一个多月。5月,清军攻破归顺州,小张三战败身亡。于是清军大兵压境,于6月攻破三台山,吴亚忠突围而走。7月,德安圩也被清军攻破,吴亚忠率部退入越南境内。吴亚忠曾率军反攻太平、龙州等地,失利后仍退回越南。1869年5月,冯子材率清军与越南官军联合夹击吴亚忠义军。吴亚忠在那宥等地筑垒坚守。10月,清军攻破营垒,吴亚忠中炮身死,部将谢八、彭元隆、邝二、黄建新、黄标等英勇战死。至此,吴亚忠领导的义军奋战七八年后,也宣告失败了。

  值得一提的是,吴亚忠义军失败后,其余众后来归附刘永福,成为黑旗军的重要力量。他们跟随刘永福抗法保边,立下了不朽功绩。

      在吴亚忠领导的起义军中,刘永福开始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黑旗军英勇绝伦,屡战屡胜,使敌人闻风丧胆。刘永福深得吴亚忠的赏识和器重,被任命为“左翼先锋”。吴亚忠的实力也因此迅速扩大,成为当时广西地区势力最大的一支起义军。但是,随着太平天国被镇压,清政府得以腾出手来剿杀其他反清起义队伍,全国范围的起义浪潮走向低谷。在广西,清政府四面调集大军,围击吴亚忠起义军。起义军虽然竭力死战,多次打退清军的进攻,但清军人多势众,又有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起义军最后不敌,陷入困境。在此情况下,刘永福为了保存力量,率领黑旗军退入越南境内。 

    刘永福率领黑旗军进入越南时,正值越南北部地区盗匪猖獗,残害人民。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与他们展开角逐,逐渐控制了越南南部的安礼、高平、左大、六安、保胜等地。黑旗军“开辟山林,聚众耕牧”,自耕自养,保护百姓,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烽烟不警,鸡犬无惊”的安定局面,受到越南人民和政府的欢迎。越南国王也屡次颁发上谕嘉奖刘永福。 

   就在英法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同时,法国发动了侵越战争,迫使越南政府首次签订了《西贡条约》,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给法国。法国先是派驻总督,确立了在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统治。此后,法国军队继续向北推进,企图占领越南全境,并以越南为跳板,开辟侵略中国的新途径。 

  法国的进一步侵略,改变了刘永福的人生轨迹,使他从一个客居越南的反清农民起义军领袖,转变为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 

         刘将军的战功和影响力在19世纪是很伟大的,法国内阁因他而垮,日本因他折兵数万于台湾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