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经代代相传
“在家庭教育中,做父母的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古谚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云‘有其父必有其子’。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言教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带领子女向前发展……”这一段段朴实的教子心得,不是摘自哪本育儿书籍,而是写在贵阳市民张先生家的族谱里。
族谱里的“教子经”
昨日,记者在贵阳市民张先生的家中,看到了这本由张先生的父亲用钢笔亲笔写下的厚达106页的族谱。
族谱的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张先生家清朝入黔后几代人的世系图;第二部分是族谱正文,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分别介绍了张先生家入黔以来第一代共6个兄弟姐妹的家谱,6支家谱合成了族谱。在各家谱中,按人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去世年月日、学历以及简历排列;第三部分为附录,包括家族人数、学历等的统计;第四部分则是由张先生的父亲特别撰写的“教子经”。
现年56岁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族谱是90年代初期在他伯父的主持下,花费了大半年时间,走访了众多亲戚而写成。由当年已经85岁的伯父写下回忆录,74岁的父亲用钢笔抄写。
而在族谱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当属由张老先生特别撰写的“教子经”。“教子经”里回顾了家族前人在家庭教育中的成就,并进行了总结。这宝贵的“教子经”,至今已在张家四代人之间传承。
老辈心得一代传一代
张先生说,祖父去世时,祖母独自抚养父亲三兄弟,其中年龄最大的伯父当年16岁,而最小的父亲只有1岁。祖父并没留下财产,祖母本是文盲、不识字,40岁才开始学识字和算术,43岁学写字、记账,45岁时已经能写会算。白天忙于家业的筹划以及父亲三兄弟的衣、鞋劳作和缝补,晚上则认真学习,凭着当时政府发给遗孤抚恤费黔币3千元(折合一千银元),由少积多,置办了部分家产,“这种毅力实在少有”,张先生感叹。
识字不多的祖母总是教育孩子们要继承父志,做正直刚强的男子汉,不企求他人,要勤俭生活,宽于待人……1926年,在存够学费后,她将大伯父送到了日本留学。而二伯父和父亲则在家,白天接受学校教育,晚上到私塾学习四书、古文、英语。“只要有点钱,都是投资到父亲他们的教育方面”。后来祖母积劳成疾,临终前留下遗嘱:“孩子们一定要大学毕业,成家立业,为父争气,死亦瞑目。”在祖母的影响下,父亲三兄弟均是大学本科毕业,三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小有建树。
到父亲这一辈后,对教育张先生及弟弟们也是“身教重于言教”。父亲的刻苦、认真和坚忍不拔对张先生的影响深远。身为家中老大的张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没能读大学,下乡当了知青。他父亲常常写信来鼓励他,希望他不要气馁,在工作之余不忘学习。“是父亲的话鼓励着我”,于是,张先生当知青期间,没事就抄写毛主席语录以及课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还能练字”。参加工作后,张先生拿到了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如今他在一家企业担任着负责人,弟弟们也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父亲在教育张先生的同时,也不断要求着自身的进步。张先生还记得,父亲60岁那年,虽然已经退休却继续发挥余热,到一家单位担任会计,工资并不高。“不是为赚钱,主要是想自己能做点事”。“那时的张老会计可是单位上的一‘宝’”。
30岁那年,张先生当上了父亲,在教育独生女豆豆方面,他是个严厉的父亲。“身教重于言教”,他一直记得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张先生说,在他看来,严格并不等于凶或是打骂,而是让女儿做错事的时候懂得吸取教训。要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张先生说,父母往往是孩子出现问题的最大症结所在。他就经常在女儿做错事的时候帮她分析,总结教训。“当然,如果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也会及时地改正”,张先生说,如今女儿已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如果她有了后代,我还是会将老辈子的那句话告诉她,那就是‘身教重于言教’,”
《教子经》节选
要发家兴族,主要是提高后代直系血亲子女的素质,要以德、智、体并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家庭教育要求做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集中精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家族人才,向国家建设战线输送。
建议后代人在事业、教育子女并重的原则下,要继承祖辈教育子女的经验,着重做好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做父母的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古谚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云“有其父必有其子”。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言教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带领子女向前发展。
父母与子女的爱是天性。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胜于子女对父母的爱,要向祖辈那样高瞻远瞩的爱得深,为子女前途多想,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他们做上进的人,正直无私的人,品德和工作都过得硬的人,不能溺爱偏爱,要随时纠正其错误观念,关心其志向理想和正当兴趣,并鼓励支持其健康发展,使子女全部健康的成长,成为国家和家族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