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当永春县一都镇退休教师萧奕硕拿着医保卡到当地卫生院取药,看到打印的对账单上自己的姓已改为“萧”字时,他激动不已。
他的毕业证书、任命书的姓都写“萧”,但在办理第一代身份证时,姓氏却都成了“肖”。“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为了改这个字,我奔走了三年!”
此“萧”非彼“肖”心里不是味
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公布,在这个草案中姓氏“萧”误被简化成了“肖”。1986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被废止。虽然试用时间不长,但它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很多“萧”姓逐渐变成“肖”姓。
在闽南话里“萧”和“肖”读音不一样,“萧”读第四声。20多年来,每当萧奕硕老师看到自己的姓被改成“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2004年以来,萧奕硕老师多次看到有关同姓人将姓氏改回“萧”的报道,他也希望自己的姓能改过来。
萧老师翻看着申请更改姓氏写法的资料
2005年9月,已82岁的萧老师写了申请书,要求恢复使用“萧”姓,并附上近20页的相关材料,他连续三次坐车90多公里到县城找公安局户政科负责人,要求为全镇的肖姓人统一更改姓氏。
来回奔走忙“肖”终改成“萧”
接到申请后,公安部门很重视,但因为姓氏用字的更改将涉及银行储蓄、医保等等诸多行业,更改手续复杂,加上整个镇姓“肖”的人很多,萧老师得到的答复是无法统一更改姓氏用字。
得知这一消息后,萧老师给很多部门写过信,呼吁解决。他找到当地的同姓人,向他们要来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毕业证书、结婚证、奖状,查阅、复印大量文献资料,一并寄往有关部门,作为萧姓的证据。
2007年,一都镇派出所通知萧老师前去照相和办理第二代身份证,他的户口簿和身份证上的姓终于改写成“萧”了。领到身份证后,他又不厌其烦地去更改保险单、老年人优待证、医保卡等相关资料,无数次地跑来跑去,前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将大多数资料改过来。由于他身体不好,子女和朋友劝他不要去争“无关紧要的事”,但都被老人拒绝了。
村民无所谓老人却执着
萧老师说,他不怕麻烦,这不是多写几笔的问题。他认为“肖”字只是特定时代的一种误用,所以应该纠正。据萧老师介绍,整个永春县,就他所知只有他一个人更改了姓氏写法,连他的子孙也没有改过来。为此,萧老师多次“激”几位同事和自己的子孙,但是他们都不愿意那么麻烦去改一个字。当代汉字研究学者萧启宏被萧老师的事迹感动了,在给萧老师的回信中赞扬他“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是堂堂正正做人的杰出代表”。
萧老师现在能熟练地找出《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等的有关规定,他经常从一袋袋、一叠叠资料中拿出发黄的证书,一个劲地说服当地的同姓人去恢复“萧”姓。(黄昌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