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从吴冠中三幅代表作看其艺术
作者:奚耀艺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一位老人的真情和感悟
从吴冠中三幅代表作看其艺术

 

“香山春雪”墨彩 一九九○年 68×136cm

 
“苏醒”墨彩 1994年 150×360cm  

x

   

“高粱”墨彩 一九九八年 145×368cm  

 

“玉龙山下丽江城”墨彩 一九九二年 96.5×73cm               
 
  

“彩面朝天”油彩 一九九八年 102×85cm   


    9月10日举行的2008上海艺术博览会,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家吴冠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将参展。消息传出,引起了上海美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本次参展作品中的水墨巨作《高粱》《苏醒》和油画《彩面朝天》,是吴冠中绘画创作史上的经典代表作,能够充分反映吴冠中绘画的艺术特征。
   
    当代中国画坛,最具争议性的人物要数吴冠中了。无论是他的艺术思想、学术观点,还是他作品的市场价格,以及他对当前美术界切中时弊的言论,经常使他成为聚焦型的公众人物;而在自己的作品中,能最大限度地展现流露艺术家本身的性格脾气、情感操守以及创新追求的,可能也非吴冠中莫属了。
   
    在2008上海艺术博览会亮相的吴冠中这三幅名作,从不同角度和方式展现了艺术家的思想灵魂和风格创新。与其说这是他在表现画面里的情态和物形,还不如说每一幅画都在直接述说着吴冠中自己人性的品格和对艺术创造的追求与态度。
   
    吴冠中倔强不屈的性格恰巧表现在水墨巨作《高粱》之中。吴冠中对此画曾含蓄地表述:“今用巨幅墨彩追忆高粱正红的壮实华年,果实、秆茎如铜锤铁臂,一味冲天,叶如飘带,似舞、似歌、似泣,我想表现乡土庄稼汉的壮烈生态,也许倒透露了人生的风景。”自古以来,高粱就是中华民族世代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粮。画面描绘高粱挺拔的躯干,爽性而耿直,那些壮实丰硕的果实恰如田里汉子一张张被太阳晒黑涨红的脸面。随风飘荡的叶子,又似汉子们激情飞扬的神采。画家以浓情的笔墨将之升华为民族精神标志,寓意着我们民族“高高挺立的脊梁”。整幅作品犹如民族精神的大合唱。
   
    而另一幅首次来沪的水墨画《苏醒》,寓意了画家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一位耄耋老人不拘一格的艺术创新精神。有人说吴冠中的彩滴画法来自于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但是波洛克的彩滴是其即兴行动的偶然随意表达,而吴冠中的彩滴却是受其意识和欲表现对象所控制和支配的画面表现,他所借用的只是波洛克的外在视觉形式,而他们的精神实质和创作目的都不尽相同。触动吴冠中创作此画的是苏州郊外司徒庙的四株汉柏。它们曾遭雷劈,后又复苏,从断干折枝中再发新芽,于是再生枝藤。乾隆皇帝曾以“清”“奇”“古”“怪”分别命名。时至今日,四株巨柏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形状千姿百态而相互穿插缠绵,难分难解。此幅《苏醒》是吴冠中上个世纪90年代创作的,画面已脱离了四株汉柏的外在形态,而被挥洒纷飞、跌宕起伏的墨色,激昂绵长、瘦精交错的独特线条所替代。画家借此抒怀,表达人生受挫后的奋进或沉睡后的苏醒……鲁迅是吴冠中一生崇敬的思想家、文学家。“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鲁迅式“拿来主义”,使“拿来”的彩滴表现方式和技巧在这幅作品的视觉效果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应用。
   
    参加本次上海艺术博览会的油画《彩面朝天》,描绘的是草地野花蓬勃生机的景象,犹如一首表现山花烂漫生命涌动的颂歌。此画表述了一个画家对生活充满着无尽的爱恋和对生命灼热的情感。让我们听听吴冠中自己的叙说吧:“草地,近看原来彩面朝天,而且天天月月都永葆姹紫嫣红的青春。其实呢,每朵花只开几天,展现了几天的美丽后,她便枯萎,永远消逝,让新绽的花替代了自己。为了维护花草的月月岁岁鲜艳,谁知有多少花朵献出了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在吴冠中的画笔下,无论贵贱,万物皆有展露自己灿烂的自由和显示生命的尊严。即使是无人呵护有人践踏的野花闲草,也会纵情于这个世界的美好,欢跃于短暂生命的欣喜。《彩面朝天》表达的就是吴冠中的这种艺术真情和生命感悟——在平静中绽放灿烂,撼人心魄。
   
    当然,参加本次上海艺博会的吴冠中的其他作品也多是他不同时期创作的优秀作品,可圈可点。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