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统宗合编   归宗入谱
作者:吴寿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4           

  

统宗合编   归宗入谱  

              ——在常州市洛阳塘门桥《吴氏大统宗谱》发谱会上的发言  

   

各位宗长、各位宗亲、各界贵宾、先生和女士们:  

        《吴氏大统宗谱》第16次重修,常州洛阳存惠公派塘门桥海二公分杨墅园、东湾上支和海四公分大房、二房、三房及柄公老二房等六个分支谱的合编本,经过二年多时间的资料汇集、整理、考证、编纂、审校等一系列工作后,在各分支宗亲的热情关切、重视和支持下编印完成出版了。  

        今天在热烈庆祝发谱会召开的同时,我们要首先感谢各个分支中热忱参与,力尽其劳,认真负责,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各位宗长,致以崇高的敬礼!向热情支持这一届修谱而慷慨解囊、大力资助经费的各位宗长致以诚挚的敬意!  

        修祠续谱,历来是国泰民安、百业兴旺、经济发展、人民殷富的必然反映。当今七年多来的《吴氏大统宗谱》第16次重修,正逢国家改革开放,国策实施30年,经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国运昌隆,社会安定,生活小康,环境宽松,顺应了人民念祖尊宗的心愿。  

        家谱是记述氏族或宗族的史书,是记录宗族世系和事迹的血缘史书,用通俗的话来说,宗谱就是祖宗和自己以及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在内的户口簿。家谱可以使自己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我的上世历代祖先是谁?这是任何人都希望搞清楚弄明白的事,这是每个人的天性。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发展史上,恐怕没有一种书像家谱这样影响广泛,时间久远的了。家谱所以会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完全是来源于溶于人们血脉、铭记于人们心坎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固有的尊祖敬宗思想观念的优良传统。  

       《吴氏宗谱》由泰伯41世孙吴如胜创修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至1950年,共修谱15次。《吴氏宗谱》第1次创修于河南省洛阳、第2、3次续修于陕西省西安。到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吴氏宗谱》由泰伯祖地无锡吴应诚承上启下,接续主修第4次。其后《吴氏宗谱》由无锡主持续修至1950年的第15次。其中到清嘉庆九年(1804年)第10次由吴云阶主修,他继先人之志,行统宗之实,从而以《吴氏大统宗谱》名义进行编修直到现在。当前正在进行编修的是《吴氏大统宗谱》第16次重修。  

        《 吴氏大统宗谱》在各《吴氏宗谱》和全国各姓氏谱牒中,不仅创谱年代最早,至今已有1850余年历史,且谱系资料最系统,本宗衍传最完整,所有15次修谱的各次主修是谁、属于谱上哪一支、是泰伯几世孙,全都记载在谱上,斑斑可考,完整不缺。这不仅是其他吴氏谱牒上绝无仅有的,而且在国内其他姓氏谱牒中也是极少有的。因此,《吴氏大统宗谱》被称为吴氏祖地无锡的吴氏祖谱,当之无愧地具备了吴氏谱牒范本的基本条件。这是我们吴氏祖先留传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化遗产。  

        可是在最近一年时间里,外省某些人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动机和目的,他们不顾祖谱已历经1850余年历史的重重考验,也不顾祖谱历经无数历史上知名文史学家的层层审查,却臆测妄断而否定。外省的某些人只看到“后汉书”与祖谱的记载有差异,就不假思索、不加考证和分析,不辨明原委,就自以为比历代任何祖先都高明,像发现了新大陆,在不经全国吴氏族人开会商讨论证下,特别是不尊重、不接受祖地无锡、常州、江阴的族人意见,就公然提出无锡祖谱不可信的谬论,反要服从他们以“后汉书”为据自编的谱为准。他们不管祖谱历史再长,连续修谱次数再多,谱牒影响范围多广,威望多高 ,却要独断专横地以晚于祖谱(吴如胜谱)300余年后才成书的“后汉书”为准,他们根本不懂任何史书都是作者的著作,是作者主观收集的历史资料而成的著作,完全违背了“历史记载越早越接近于历史事实”这一规律的科学论断。请问,那些自以为是所编的谱,经过多少年历史考验过了吗?通过多少学者专家审定认可过了吗?哪有经过历史重重考验过,知名学者审定认可过的谱,反要服从未经历史任何考验过的,没有任何专家学者审定认可过的谱之理?岂不是荒唐之极。而我们无锡祖地的二个徒有虚名者,对待这事的态度又是怎样呢?他明知问题十分重大,弄得不好,要成为千古罪人,却又捂着不向族人公开,且又不敢挺身而出,据理申辨,后来一反常态,突然不以为然,是非不分,居然跟着人云亦云,做出了完全背离祖地绝大多数族人坚决维护祖谱威望的意愿。因此,在这种极不正常的情势下,我们已没有必要再与他们再继续作无谓的争论了。人各有志,我们决心继续为维护和捍卫《吴氏大统宗谱》的威望和尊严而坚持我们的立场。专心一意、认认真真去编纂好我们祖地(锡、苏、常地域)的《吴氏大统宗谱》,这是近一年来《吴氏大统宗谱》所遇到的严峻考验,今借塘门桥发谱会的机会,顺向各位宗亲作一介绍汇报。  

        与对祖谱持怀疑、否认态度的某些人截然相反,一向热心于祖业的常州塘门桥支海二公和海四公的后裔吴仁祥、吴振达、吴国祥等宗长,在得到新丰中湾支吴仁兴宗长传来《吴氏大统宗谱》第16次重修发谱会的讯息后,刻时关注和重视起来。他们认为修祠续谱本是吴氏子孙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但考虑到因上世祖先修谱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塘门谱未入《吴氏大统宗谱》归宗合编而引为遗憾。现在仁祥、振达、国祥等宗长倡导续修这次塘门存惠公派支谱,趁《吴氏大统宗谱》第16次重修机会,前去联系统宗合编,归宗入谱,以实现塘门支先祖的夙愿。他们到祖地说明来意,受到了《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的热烈欢迎,同意所请。但在合编中发现,塘门支原谱虽已有4次重修,但都因考证无着、记载不详,且多处有矛盾而姑仍其旧,始终得不到合理解决。今对照《吴氏大统宗谱》谱系后,又在朝代、年代、世序三者间的关系上分析,终于理清塘门迁始祖海二公和海四公所处的时代在元末明初,合当泰伯86世孙德一公之后,传至泰伯89世海二公和海四公,相继自江阴申浦吴下里入迁常州塘门桥为迁始祖。以后海二公分衍徙出杨墅园支和东湾上支,海四公分衍出大房支、二房支、三房支和柄公老二房支。至此,塘门桥各支吴氏谱系与《吴氏大统宗谱》统宗合编,归宗入谱,成为《吴氏大统宗谱》大家庭的一员。塘门支先祖多年渴望归宗合编的心愿在仁祥、振达、国祥等位宗长一片热忱、不辞辛劳的无私奉献下终于实现了。  

        今天在热烈庆祝塘门地区六个分支合编发谱会上,使我想到塘门支谱完成的来之不易,这固然是塘门全体吴氏族人的共同参与作出的,但也使我难忘其中贡献突出的几位宗长,在此有必要提一下:例如东湾上支泰伯106世孙的吴仁祥宗长和杨墅园支泰伯108世孙吴国祥宗长,他俩不仅带头倡导这次修谱,为鼓励族人共同参与上谱,身体力行,深入各户,为编修成谱,做了很多实事,不仅如此,他俩老还发动家人捐资出款筹集经费,做到出力又出钱的这一精神,确是相当可贵的,还有杨墅园支泰伯109世孙吴振达宗长,他年富力壮,精力充沛,一贯地满腔热忱为塘门修谱事业贡献力量,先后近百次往返常州无锡间为支谱的审校负责,真正做到了竭尽其力,力尽其劳的这一步。他不计个人名利,工作抢着做,荣誉让别人,这样的谦让风格,也是我们大家应该学习的榜样。再有杨墅园支泰伯109世孙吴珺宗长,他是一位女宗长,他不认为修谱是男的责任,女的同是泰伯子孙,同样在修谱上有责任,几年来她事业有成而不忘乡里父老,热心公益不吝啬,修桥筑路就捐了十万多,这次听说塘门要修谱,又立刻允助万余元,慷慨大度,不让须眉,精神可贵,人所钦敬!  

        自海二、海四公由江阴申浦来迁塘门至今600余年中,衍传23世。繁衍为六房支,子孙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塘门吴氏历世耕读传家,安于陇亩,勤劳淳厚,朴实无华,道德风尚,代代承袭,乃塘门吴氏的风气,世所称道。这都是海二、海四公来到塘门繁衍生息,开基立业所打好的基础呀!  

        塘门吴氏家谱第4次续修时,正值日本侵占常州时期,谱上有篇序,作者在敌人眼皮底下冒着被杀的生命危险,大胆号召族人团结起来,不作亡国奴,赶走侵略者,爱国爱家民族激情,充分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是一篇很有历史价值,极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很值得一读,现在已收编入谱了。  

        最后,谈一下我们编修《吴氏大统宗谱》的近况,我们最早原在梅村泰伯庙,2003年由政府安排到无锡图书馆,现因图书馆藏书扩展需要,再安排进入全国闻名的历史遗址东林书院内办公,这都是受到各有关部门重视、关怀和支持修谱事业的体现,我全体吴氏族人都从心底表示感谢。目前我们的工作虽说已展开八年多,实际工作只三、四年,编著办法应各分支所请,根据各支编著完成先后,以分支谱单行本形式,至今已陆续出版14部,总印数近5000册,其编著体例,既可单支独立成册,合之又可成总谱。其编著要求,基本与总谱体例大同小异,故深受各分支族人的赞赏和欢迎。如今,我们仍本着以负责热忱的态度,认真把握好修谱的登记、编写、考证、核实、校审等程序。贯彻应有的一丝不苟,奉献于祖先,为后人负责的严谨作风和泰伯精神。这也是编谱人员应有的正确态度,必遵的信条,公认的谱德。只要这样认真地对待工作,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自会赢得广大宗亲的热情支持和信任。我们欢迎各位宗长、各位宗亲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提高编著质量,达到谱系准确,系统不紊的目标和要求。在广大宗亲的大力支持关心下,相信我们伟大的修谱事业一定可以得到实现,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吴氏大统宗谱》第十六次重修主编  吴寿锜  

 2008年10月25日 于常州市洛阳塘门桥  

 

文章录入:吴太雄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