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8上午,泉台百家姓族谱联展正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三楼展出,600多部、2000多册珍贵的泉台族谱资料,吸引了海峡两岸众多观众参观。
族谱联展开幕式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题赠墨宝“两岸同根,血脉相连”。台湾台闽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参访团、台湾泉州乡会等百余名台湾各界人士,也跨越海峡参加了开幕仪式。
泉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海外联谊会会长王亚君在开幕式上介绍,此次展示族谱资料共有94个姓氏,是迄今为止海峡两岸族谱展示姓氏最多、参与面最广的族谱联展,它搭建起了两岸民间寻根认祖的交流平台。
在随后的泉台百家姓渊源学术报告会上,两岸专家学者研讨“两岸同根、泉台一家”,一些观众还借机表达了寻亲愿望。
泉台族谱展出首日,吸引众多海峡两岸观众参观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题赠墨宝
台胞现场赋诗
“归心同祖梦魂牵,谱牒承传姓氏诠,众目同观邹鲁月,联吟共唱棣棠篇”。这是台湾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长黄清源先生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即兴作的一首诗。黄老先生说,“棣棠”是一种花,象征兄弟、团结和友爱,他用这首诗表达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黄清源原籍南安,老家在罗东下山村,解放前,20多岁的他离开家乡,到了台湾。等到他有机会回乡时,母亲已经去世,兄妹也已先后病亡。如今,两岸往来方便了,白发苍苍的他几乎每年都要回泉州拜亲访友。他说,两岸同胞应该认亲认祖,不忘本,不忘根。
台胞现场帮忙寻亲
泉台百家姓渊源学术报告会后,主持人留出提问时间,现场不少观众借机找台胞帮忙寻亲。
南安梅岭张氏理事会秘书长张金锄就是其中一位。他说,明末清初,南安官桥镇岭兜村社顶自然村有对叫张基忽、张基决的兄弟迁台,民国年间曾有台湾张氏后人数十人回来认亲,还往诗山镇凤山寺进香,但因为战事,当时社顶自然村仅剩2户人家,不敢相认,台湾张氏宗亲失望而归,此后再无联系。
现在,社顶自然村已不存在,但岭兜张姓人口已发展到8000多人,经查找族谱,与当初迁台兄弟俩都是同一祖宗,希望能与台湾张姓宗亲认亲。因多年来苦无线索,张金锄此次带族谱前来,希望能遇到台湾过来的张姓同胞。
听到这,来自台北的高天浩当即接过话筒说,他知道台北一个叫木栅的地方聚居着许多张姓居民,据说就是从泉州迁过去的,极有可能就是张金锄要寻找的宗亲,他答应张金锄回台后帮忙查找。这个现场寻亲情节,引来观众一片热烈的掌声。
本报牵线搭桥
台湾医祖族谱将展出
南安水头的沈玉铝先生,昨日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希望寻找当年随郑成功去台湾的沈佺期后人(沈佺期到了台湾以后,辅助郑成功,被誉为台湾“医祖”,详见本报4月3日报道)。他表示,有关记载沈佺期的族谱,愿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出,希望能有台胞看到这本族谱后帮助寻找线索。本报记者当即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杨彦杰联系上,杨馆长答应了此事。
此外,昨日的族谱联展,还首次展出了郑成功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