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统四年,纲公又把茅屋扩建为宗祠。此后,吴家财丁兴旺,富贵两全。思贤由原来的十八姓杂居,到最后只剩吴氏一姓。
那为什么人丁兴旺的吴氏家庙,却没有别的宗祠来得壮观庞大呢?这里又有个传说。据传,建祠后176年,思贤吴氏出了5个将军。将军们认为祠堂太小,就把祠堂改建得高大壮丽。然而,祠堂改建后,吴氏大败,5个将军先后有4人逝去。吴氏族人认为祠堂不吉利,也都不敢上祠进香,宗祠荒芜多年。后来,经全族商讨决定,恢复宗祠原来面貌,此后,宗祠又历经几次修建,却始终不敢变更宗祠的大小。
思贤吴氏字辈
清咸丰六年(1856年)吴伯雄曾祖父思贤吴氏十三世裔孙吴胜昌迁台,定居在台湾桃园县中坜乡(今中坜市),育有吴锡光、吴朝光二子;吴朝光是前清秀才,不仅兴学,还创办“以文吟社”,以文会友,在当时蔚为风气。
吴朝光又生六子,其中鸿森、鸿麒、鸿麟都曾是台湾政坛的风云人物,尤其吴伯雄的父亲吴鸿麟,毕业于台北医专,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在医学方面有很深造诣。从政后,连续三年当选桃园县议员,出任过桃园县议会议长,并在62岁时当选桃园县第四届县长。伯父吴鸿麒当过“国大代表”;舅父林为恭也曾任苗栗县长。1968年,年仅二十九岁的吴伯雄顺利当选台湾第四届“省议员”,开始进入政坛,成为当时台湾最年轻的“省议员”。吴家在台湾也因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政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