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门第四代吴超将祖传的镇家之宝——吴昌硕唯一的篆而未刻印“吴氏雍穆堂”,作为贺礼,献给西泠印社百年大庆,一时传为佳话。 缶公篆而未刻印为大型青田章,印面4.3厘米见方,高8.3厘米。印面纵二横三格内,自左上下格以序至右上下格,反书篆体六字“吴氏雍穆堂印”(见图)。 印虽方寸,气象万千。细观原印,使人惊叹。吴昌硕的反字篆文竟也与其正书石鼓不差上下!印面六字笔笔潇洒,挥毫自如,不见描复痕迹,熟练程度叹为观止。六字似乎于不经意中信手而成,但观其章法又不得不令人拍案称绝。六个反篆虽被安排在六个方格内,然因各字所处地位无一相同而产生了天趣横生之效果。品之印面自左而右框内之字,“吴”字偏左虚右,“氏”字左上实而右下虚,“雍”字虚其左下,“穆”字又虚其中下,“堂”字正反相同易呆板对称,而在此印中“堂”字二垂线却虚左偏右搭边,一细一粗,破了平衡,字中下部留白又与其下“印”字上部相关照。右下角“印”字虽据地顶天,但字上松下紧略偏右,且上部右避边线左留白使框内产生透气之空间。六字虚实布之巧妙,互为呼应,于静境中见生动,寓收敛中识放纵。 雍穆堂又称雍睦堂,为吴昌硕61岁(1904甲辰年)岁末间所迁居之处的堂名。雍,雍容大度,穆意静穆,睦则和睦也。原址为苏州桂和坊19号,昌硕在此生活了近10年。在此期间,吴昌硕曾刻了不少雍穆(睦)堂堂名印。1913年吴昌硕移居上海后这里为次子吴藏龛及后人所居,直至日军侵占苏州,全家逃难而出。惜因多年变迁,现原址地已被辟为道路。缶翁的这方篆而未刻印记录着吴昌硕在苏州居住的这段往事。 雍睦堂遗迹不复存在,但令人欣慰的是,吴氏崇艺爱社之雍穆遗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雍睦”已渐渐演化成一脉吴氏文化,一股精神力量,吴昌硕后裔们追求的境界与生命的方向。 这些年来,吴昌硕后裔们敬仰先辈,守望传统,或习书,或绘画,或为文,或治印,穿行在吴昌硕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中,汲取营养,壮实自己。凭借他们各自活动的舞台,频频举办纪念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活动,如“吴昌硕、吴东迈、吴长邺三代书画展”、“吴昌硕后裔捐赠书画精品回顾展”、“上海、杭州、安吉、余杭四地吴昌硕纪念馆馆藏精品展”等。最近,他们又将为祝贺吴长邺先生九十寿诞在朵云轩举办吴氏五代书画展。 如今昌明盛世,吴昌硕后裔深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他们把宣传推广吴昌硕“独创、经典”的海派书画,视为自己的使命,直至以“雍睦堂”为斋名走出国门进行交流,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