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视角解读泰伯祭祀的吴文化内涵 |
|
作者:丁睛 周…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2 ★★★ |
|
|
解读一
泰伯祭祀源远流长
不但海内外的吴氏宗亲会,无锡梅村、鸿山等地的老百姓也都有祭祀泰伯的传统。记者了解到,这种对于泰伯的崇敬之情源于吴地百姓认为正是“泰伯奔吴”,开拓了吴地文明,因此将他视作吴地子民的先祖。
眼下在无锡地区存留的有关泰伯的古迹以泰伯庙和泰伯墓为代表。秦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至今无锡梅村镇的伯渎河畔。现存的泰伯庙为明清建筑,庙前立照池,池上架单孔拱形石桥,名“香花桥”。泰伯大殿面阔五间,1983年对泰伯庙进行整修肘,塑泰伯像一尊,身高4.5米。泰伯墓位于无锡鸿声乡鸿山南麓。现存的泰伯墓,前有月牙池,四面叠石,周长67米。墓南嵌碑,到阴文楷书“泰伯墓”三字。由于泰伯庙和墓在吴文化中特有的地位与意义,庙和墓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日的开幕式专门举行了揭牌仪式。
直至今天,人们在海内外各地其同祭祀泰伯,其实也是对吴地文明根源的一种追溯。无锡举办吴文化节,除了包含着对于祖先的敬仰外、还包含了对泰伯至德和谐精神的推崇同时也对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解读二
礼器道具古韵独具
祭祀典礼上出现了很多有着独特吴文化内涵的器物与道具。比如行敷土礼时盛放土和水的器皿,祭祀乐舞中出现的鸠杖、羽毛杆、兽尾杆,串罩伞、两层伞、旗幡六种道具;以及在祭祀乐舞中出现的悬鼓、青瓷编钟、缶、磬等乐器。
祭祀礼器据专家透露,行敷土礼上用来盛土和水的器皿,是上世纪60年代在无锡地区出土的西周兽耳印纹硬陶瓶。印纹硬陶瓶是我国古代东南地区特有的一种物质文化遗存,也是吴文化的一项重要内涵特征。1100的烧结温度,丰富多彩而富于变化的纹饰代表了吴地制陶烧结技艺的最高水平。这次专门请来宜兴紫砂工艺大师,仿制了一批紫砂印纹硬陶瓶,成为最好的祭奠礼器。
祭祀道具这次祭礼乐舞中使用的6种道具,都是经专家考证的、吴地人民用于祭祀的器物。这里就以鸠杖为例,说说这种造型独特的权杖的由来。
据介绍,鸠杖又叫王杖,因杖首为一圆雕鸠鸟形象而得名。鸠杖的源起,还可追溯到图腾信仰。将崇拜物形象雕立为石质或木质的图腾拄,置于生活环境中最醒目的位置,祈求它能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原始民族之共习;而将崇拜物形象转饰于柱顶或杖端,让图腾与日常生活用物相结合则为图腾柱古俗的衍生现象。慢慢地带鸟形标志的图腾柱,衍生为部落首领及氏族长、家族长一类人物的权杖,再普及为老者手扶之拐杖。因此鸠杖后来被明确定为尊老重孝的标志物。据了解,不但周人,吴越人也用鸠杖标志王权,1984年,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着吴人奴隶,与此相类似的鸠杖奴隶跪像镦在浙江湖州埭溪、绍兴里渚也有出土。
乐舞乐器祭祀乐舞第二篇章《吴韵绵长》“乐祭”单元中使用的悬鼓、青瓷编钟、缶、磬等乐器,是严格依据鸿山遗址出土古乐器仿制的,并且首度公开亮相于公祭乐舞中,表现吴地音乐,反映泰伯开创吴文化万古流芳、永泽吴邦的主题。据专家介绍,像缶、悬鼓都是从鸿山遗址中首次发现的古乐器。据介绍,鸿山遗址目前共出土乐器500余件,其数量和品类都堪称我国音乐史上的空前发现。
解读三
祭祀乐舞沿袭革新
“天地洪荒,江河肆狂,风萧萧兮雨茫茫 ”4月11日出现在2007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开幕式暨祭祀典礼上的祭祀乐舞以及雄浑古朴的风格,获得了参祭者的一致认可。
据了解,有记载的祭祀乐舞始于商代,主要用于祈求神灵或者表达对于神灵、先祖的敬仰、赞美之情,能使闻者看者获得精神上的和谐。
今年吴文化节上的15分钟祭祀乐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