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宅第:独具一格的浙派建筑群 |
|
作者:吴卫东 文章来源:扬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11 热 ★★★ |
|
|
坐落在泰州路的吴氏宅第是江苏三大名宅之一,目前它还有一个身份叫做“扬州中医博物馆”。提到这处古建筑,担任维修顾问的文物专家晏炳森对其充满了感情。“吴道台宅第为《文物法》规定的‘谁使用谁维修’作出了榜样”。
扬州独具一格的浙派建筑群
推开吴氏宅第厚重的宅门,记者不禁被这所兼收并蓄宁波、扬州两地传统的独特建筑风格的宅院所吸引。这群号称“九十九间半”的大型私人宅第建筑,如同凝固的诗歌,每个细节都折射出历史的信息。已经由“省保”升级为“国保”的吴氏宅第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为光绪十四年(1888),浙江宁绍道台吴引孙在任上聘请浙江工匠在扬州修建而成,建筑由浙江人设计,浙江人施工,建筑材料也都是从浙江运来,耗时五年建成。整个宅第为长方形大院落,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致,保存完好,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又糅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风格,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也是江苏省保存的两个浙派建筑群之一,其宅内的测海楼是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
入大门西行数十步,便至门堂。门堂两侧各立一齐人高的石鼓,托以卷云石雕基座。晏炳森告诉记者,“这叫抱鼓石,是典型的宁波风格。”门厅上置卷棚诸物深得浙派神髓,为扬州仅见。入门厅,见一方宽敞的天井,左右各有廊房三间,西南厅房五间,廊东有耳门通东北隅的鱼池、测海楼。吴氏测海楼在鱼池之北,上下两层,为著名藏书楼,全盘模仿宁波藏书楼“天一阁”,名冠一时,据介绍,当时的藏书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测海楼的底层为“有福读书堂”,规定为子孙读书之处。吴氏后代多受书益,吴征铸,著名剧作家;吴征鉴,著名的医学生物学家;吴征铠,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征镒,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一门中出了这么多杰出人才,这在全国也少见。
穿行于青石长廊间,如同穿过厚厚的历史,在领略兼收宁波特色和扬州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设在其中的中医博物馆还能让参观者了解到扬州博大精深的中医历史,展馆内真实的古代医书、历史图片和逼真的医疗器具为人们勾画出我市中医、中药发展的历史脉络。
拂却蒙尘见光华
吴氏宅第负责人告诉记者,吴道台今天的光耀来之不易。据介绍,抗日战争期间,吴道台宅第的芜园被日军强行征用、毁坏。住宅内第四、第五轴线等后进楼房被烧毁。解放前,吴宅曾为民国省立医院。建国后,初为苏北人民医院使用。1952年改为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后用于职工住宅。“文革”中被任意拆改,使整个建筑群遭受重大破坏,加之风侵雨蚀长年失修,导致构架倾斜卯榫脱位,部分屋面坍塌。为了保护这组精美的古建筑群,1998年居住在此的居民被迁出,2002年扬州市文物局邀请东南大学建筑系对吴道台宅第进行了全面测绘,同时组织扬州市古典建筑工程公司对宅第进行了全面查勘,编制了维修方案。2003年11月启动全面维修工作。
在市卫生局的直接领导下,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文管部门签订了文物保护目标责任书,投资500多万元,迁出了宅内居住的职工66户;2003年11月22日,吴道台宅第修缮一期工程正式施工,修复面积1600平方米;二期工程于2004年5月10日动工。吴道台宅第的整体维修资金为2800万元。如今吴氏宅第已经面向游客开放,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又可以重新领略到昔时大型官僚住宅的建筑风格。
“吴氏宅第是我市第一个由产权单位自筹资金进行维修的典范,不但保护了文物,同时也是合理开发利用的榜样。”晏炳森认为,如今的吴氏宅第已经成了古运河风光带上的一个亮点,加之升为“国保”,这对于吴氏宅第今后的进一步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