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们好:很久不见,十分想念!现我我收集的资料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根据重庆府《刘氏痛定录》记载: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率领40万大军御驾亲征北狄。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发生了姚黄之乱。黄龙在四川叛乱,当年十月,明成祖驾崩,立太子朱高炽为帝,即明仁宗。改年号洪熙。公元1425年,明仁宗下令在湖广等地招(兵买马)募义旅,三丁抽二,五丁抽三。并下诏书洪熙二年正月入川讨贼。同年5月,仁宗(朱高炽)驾崩。朱瞻基即位,即年号为宣德元年(1425年6月)。
公元1426年正月,我祖吴彰清与胞兄彰焕公率领500义旅入川平乱,经过浴血奋战,生擒黄龙于连滩三坝(即今天的:重庆巴县,壁山县之间:兴隆场,虎溪场一带),我祖彰清与胞兄彰焕平叛有功受封地于:“仰圣于邻水,占名园于楠木”,故名为楠木园。
由于姚,黄之乱的祸患,始得邻水人少地荒。朝廷命我楠木园吴家世袭其地,代朝招垦。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使邻水地辟人充。吴煜公后裔名帛,进京请檄文,明成化元年(即公元1465年),复设邻水县,隶属广安州,设官治理。
成化癸卯年(1473年),我祖彰清之孙上东(一作尚东)祖中四川乡试举人,从此在邻水开始步入仕途,我族也由此兴旺发达。传至光灿祖时,崇祯年间(1640年)张献忠剿四川,文祖,成德祖,文长祖为避乱,由邻水楠木园避居贵州遵义府遵义县后村。直到清王朝平乱之后,我祖成德,文长祖迁回四川,文祖一支留居贵州。返川后,成德祖移居柑子倒水桥吴家嘴,文长祖仍居楠木园,拥有良田山森数十里产业,北至金鸡峡,南至跳鱼洞,东至九峰寺,九岭十八湾,子孙昌盛,布满谭子坝,合流水,牟家坪等地。邻水上下二房丰衣足食,治权子孙世居邻水一大竹两县一带。
与彰清祖一起入川平乱的彰焕祖:单名吴煜。煜生大堂,堂祖后裔传至第九世孙吴德隆时,康熙年间世居邻水城,在邻水老民中有一种:“在我们邻水城,一半吴,一半陈。”由于德隆祖不忍迁其祖(官名吴琰:明代进土,知县。)及父母三冢墓。强行阻拦,被当时邻水县令袁钟骏谄害,德隆祖被斩,敕灭族,吴氏子孙,为逃生,原谱书自毁,故作新谱于前人,皆书单名,不敢用旧班辈。
其后裔有八大房,城内外及西门外怀山子,盐井河之东,南门外鸭子洞,兴芋坡,九龙场梯子岩诸处。人口兴旺,为避灭族之灾,彰焕子孙逃至广安代市冒外家姓戴(从此戴吴二姓禁止联姻)。其余各房有入秦,入滇,入黔,入桂,安南国等地四处流亡。各自又另序班辈:“一世伯宗存,家和永继兴”等。另也有因避灭族之灾,避居重庆铜梁县大庙场,为谋生,不敢再用原字辈取官,重改叙字辈20字,即:“文国天永登,正世学智臣,大德全家富,吉乾进长春。”并在重庆铜梁县大庙场修建吴家花园。
到了清光绪丙申丁酉年(公元1896…1897年),德隆祖后裔第14世孙吴登莲祖以江湖游艺谋生,带着强烈的寻根愿望,沿途做鞭炮,放萝绳返回邻水楠木园。在叔伯们的帮助下,定居白庙子。并决定从今往后,废除班辈未尾九个字,“德”字辈改回“吉”字辈,回归楠木园吴氏家族。并以入川字辈为据:“治彰大东元,邦光文德先。鸿式开道显,继世永从贤。吉安培厚泽,锡庆耀广川。承宗兰珍秀,康福应荣观。兴旺仁义正,发达家和顺,民富才太平,国强定乾坤”。
宗亲们:如有相同或相似,请与我联系,我的联系方式是QQ1141538452电话15759558827。我在这里期待你的来电咨询,也希望因为历史背景下流落他人的族人能回家认祖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