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吴回 吴楚共祖
颛顼的孙子,名黎,即重黎,在帝喾时期当任“火正”(管火的官)。因为他为人正大光明,所以大家叫他“祝融”。祝,是正大的意思;融,是光明的意思。《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这与江南文明远祖以及吴国始祖泰伯仲雍一样兄终弟及。
后来,祝融的儿子陆终也当了火官。他们为人都像“祝融”一样正大光明,忠于职守。人们因此把“祝融”,“回禄”作为火的代名词。“回禄”是吴回、陆终的合称,其实应作“回陆”。人们把火灾叫做“回禄之灾”或“祝融之患”。
吴回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称为祝融八姓。吴回是楚人公认的楚国始祖。芈姓是楚国王室的姓氏。吴回在《风俗通义》中,同伏羲和神农并称为“三皇”。吕氏春秋(孟夏纪)又云:'吴回之神托于灶。’
吴回后裔鬻熊(又称鬻酓,金文中“熊”字被写作“酓”字,是畲族之祖,畲族是客家人,也是瑶族) 为“文王之师”,吴回后裔实为易经的创造者与传承者,易经由周文王发扬光大为周易。
吴回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书称其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简称),广州有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取太阳神阿波罗之意,在广州黄埔庙头村,以祝融吴回为祭拜之主),传说吴回葬于衡阳市南岳区祝融峰,所以衡阳衡山祝融峰顶有老圣帝殿(祝融殿),吴回为南海之神,也为南岳(衡山)之神。是古时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
祝融发明了火攻战法。还是一位音乐家,经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祝融氏酋长、三皇之一燧人,发明钻木取火、创建集市(吕氏春秋称: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陇县千山和宝鸡陈仓,有“回中道”,“回城”,即吴回的遗迹。西镇吴山以及千山均因吴回而命名。泰伯仲雍为避免古公亶父欲传位于幼子季历而陷于不义,在避让王位之后,到达吴山,因而以吴为号,成为吴人,并将吴之名号,带到荆蛮,也将一些西镇吴山的吴回后裔带到荆蛮,从而自号句吴,建立吴国。之后吴回后裔渐渐融入到吴国王室中去。
吴回,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也称帝吴(有虞氏),天吴、大吴、、吴雷、有虞回、康回,也称吴同,即掌握了“火炼铜”技术而加工出锋利的“吴刀”,从而担任了“火正”和“祝融”。“吴刀”就是铜刀、吴钩、吴戈,吴回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军之祖”和新的“火神”。而春秋吴国冶金技术发达,锋利兵器天下闻名,而且有出土文物为证。
现在,吴氏宗亲以句芒玄鸟为吴族姓氏图腾,在古代,鸟也是象征着火,朱雀代表着南方。吴氏宗亲的族徽是黄底红字(或红底黄字)的梅花,红与黄也是象征着烈焰,吴氏宗亲也以火娃形象为吉祥物,这都预示着吴氏与火神吴回的不解之缘。泰伯仲雍,带着火神祝融吴回的名号,由吴氏宗亲传于天下。这也预示着吴氏宗亲正在回归到远祖吴回(火神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