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吴氏相甫系吴澄公世系及相关资料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吴世灿(赣兴国)相甫后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8-22         ★★★★★

吴澄家族从相公至周公世系

(整理自清光绪年间编修的《吉丰中沙吴氏十修族谱》)

→泰伯仲雍68世(1)相,字相甫,原籍江南苏州吴县,唐懿宗咸通十年已丑(869)以经学科第,授秘书正字;乾符三年(876)用荐虔州刺史(今江西赣州);879年末隐居吉水折桂乡之蟾溪(四子:简、端、常、守)

→69世(2)简,字居敬,任湖广长沙教谕(二子:兖、讷);端(迁本乡职林后迁今永丰衢富);常,任池州刺史后迁蟾岭);守(迁本乡潭村

→70世(3)兖,字慈翁,任宁县儒学教谕住旧居蟾溪,又居高,后迁新岭。二子:琚、琮);讷,字惠翁,宋雍熙二年乙酉(985)中梁灏榜进士,任江夏县令(四子:巢、怀、稔、琠)

→71世(4)巢(住旧居吴家坊后迁庐陵);怀(迁居杨梅江,今本乡田心是其后裔);稔(1010年迁居感源,后迁黎坑即感恩桥,又曰感口);琠,字太常,宋大中祥符八年乙卯(1015)科进士1010年迁居本县四十二都乌牛寨下白茅窝(今永丰县石马梅田白茅窝)(九子zhěn、、肃sù、骏jùn、翊yì、、宙zhòu、璩qú、gàn

→72世(5)骏,字公雅,行论四,宋天圣五年丁卯(1027)科进士1052年迁居三十五都石廒(今北坑朱窟)(四子:尹、周、信、理)

→73世(6)尹,字景模又字待聘,宋皇祐时以经学科第出身。 嘉祐年间(1056-1063)忤当道左迁广州盐铁司副使,遂投簪还乡,隐居石廒,屡征不出,辟山田督耕以终身焉(三子夔、德、谧);周,寓居丰城后迁崇仁潭口;信(寓居本县东庄即今石桥);理(迁居新淦深圳今改属峡江)。

附件一:元代吴澄《吉丰中沙吴氏三修族谱序》

附件二:明初宋濂《吉丰中沙吴氏四修族谱序》

附件三:《元史吴澄传》

附件四:清代《续通志列传 吴澄》

附件一:

吉丰中沙三修族谱序[1]

元代  [2]

修德,立身之大本;修谱,立族之大本也。德不修则辱先,谱不修何以绍 [3]其先乎。慨自宗法既废[4],氏族无统,于是,士大夫家每各为谱,以明本之自出,别其支之攸分[5],而尊尊亲亲之道著[6]。尊尊亲亲之道著,而族之大本立矣。

中沙吴氏,余同宗也。其族之彦曰士奇[7],倡族众谋梓家乘[8],属余为之序。余博观经史,详览姓氏通考,而知吾宗之先,肇于帝世[9],显于周,后益硕大蕃昌,代有闻人[10]。至唐季,有相甫者,自苏州刺虔,弃官,携家属深入吉水之蟾田。相生长沙教谕简。简生江夏县令讷。讷生琠,迁永丰之乌牛寨白茅窝。琠生骏,迁石廒。至骏公,生子四,曰尹曰周曰信曰理。周公,余祖也,由丰城迁崇仁潭口;信,迁本县东庄;理,迁新淦,转迁峡江。惟尹居旧址,至子谧,始自石廒迁中沙,是为中溪基祖。再传秉纲郁纲立纲,析支为三,衣冠文物[11],互相掩映,馀则枝分派衍,散处四方,难以殚述。

盖凡族姓之始,欢然[12]一父之子也,久之而亲者疏矣,又久之而疏者益远矣。今观中溪之谱,有本有源,自谧公上下数百年,先后昭穆[13],脉络分明,了如指掌。譬之木,谧其根本,三纲其枝叶也;譬之水,谧其源头,三纲其流派也。非具一段尊尊亲亲之忱,鲜有能济者。余用是而益叹狄武襄之不祖梁公[14]也,视端明子孙,诡为君谟[15]。后者其识趣之相越[16],不啻霄壤焉[17]

后之按谱以稽者,当亦循本溯源,油然而孝敬生,蔼然而礼让接,则所以修德以立其身者,即在于是。其于绍先之谊,立族之事,不大有光焉者乎[18]

元大德八年甲辰孟春月

[1] 江西省永丰县陶唐乡中沙吴氏族谱,于元代大德八年(1304)进行三修。

[2]作者吴澄,元代时崇仁咸口人,相甫公12世孙。原文刊有“崇邑从耳孙”字样。

[3]绍:连续,继承。

[4]宗法既废:见二修谱注释[17]。

[5] 别其支之攸分:指与其他支脉区别开来。“攸”在文言中常见用法相当于“所”,有时相当于“乃、就”,放在动词前。

[6] 尊尊亲亲之道著:前一个尊亲为动词,后一个尊亲为名词。亲亲,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尊,尊重应该尊重的人;著,显明,显出。

[7] 族之彦曰士奇:彦,古代指有才学、德行的人。士奇公,讳美,号建州,志甫公四子,淑祥公孙,相甫公14世孙。南宋宝祐六年戊午(1258)九月初九午生,元泰定四年丁卯(1327)九月十五午殁。子五,立翁、益翁、学翁、茂翁、信翁。

[8] 倡族众谋梓家乘:倡议族房大众重修家谱。家乘:[shèng]家谱,家史。

[9] 肇于帝世:指我们这支吴姓从黄帝世系延续下来。帝世:帝王的世系。

[10] 闻人:指有名望的人。

[11] 衣冠文物: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12] 欢然:喜悦的样子。

[13] 昭穆: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14] 狄武襄之不祖梁公:狄武襄,即狄青(1008——1057),北宋大将。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参加1038年起的宋夏战争,四年间屡立战功,声名鹊起,受到赏识和重用,仅十几年的时间,便从一名普通士卒升至枢密副使。皇祐四年(1053),广南(广西)少数名族首领侬智高反,宋廷数次出兵征讨,均无功而返。狄青主动请缨,用计夜夺昆仑关,大战归仁铺,一举获胜。班师还朝以后,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这种祸患主要是由于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造成的。四年后因谗毁以同平章事衔判陈州(今河南淮阳)。狄青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中使,名曰抚问,实则监视。这时的狄青已被谣言中伤搞得惶惶不安,“惊疑终日”,不到半年,发病郁郁而死,时年仅四十九岁。狄青死后受到了朝廷的礼遇和推崇,“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狄青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

[15] 端明子孙,诡为君谟: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逝号忠惠,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蔡京(1047年-1126年),字元长,蔡襄之孙,北宋时期书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掌权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间接地导致了北宋王朝的衰败。端明,古宫殿名,宋仁宗明道二年改承明殿 为端明殿,复设端明殿学士。端明也就成了端明殿学士的代称。蔡京及其六个儿子、五个孙子均是学士。诡,违反、违背。

[16] 其识趣之相越:识趣,指知趣、识相。相越,犹相去,与前者相比的差距。

[17] 不啻霄壤焉:不只是天上和地上的差别。

[18] 不大有光焉者乎:不是很能使(绍先之谊,立族之事)显赫吗?!

附件二:(此文未标注完成)

[1]

明初    [2]

吴姓之显,在汉、晋。在汉,莫显于广平侯[3];在晋,莫显于度支尚书[4]。唐之虔州刺史,讳相甫者,犹著名于懿宗之朝,值时变,寓于吉水之蟾溪,后[5]迁永丰之中沙。传五世尹,当宋盛时,与同邑欧阳文忠并跻显仕[6],后以微忤当道,左迁广之监铁使[7]。继于元时,炽盛蕃衍,励经治产,文物彬彬,可谓盛矣。

[1]江西省永丰县陶唐乡中沙吴氏族谱,1377年四修,时明洪武十年春。此时距三修时间(1304)约70余年。[2]作者宋濂,1310-1381,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祖籍金华潜溪。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享年72岁。

国朝来崇仁吴文正公孙子判徐州[8],来京师会同宗,徵士好文[9]等。以中溪之谱祈余一言,以弁其端[10]。非具一念仁孝之思、尊亲之诚者,而能然欤。余曰:鲁叔孙穆子所云是已,在于立德立功立言。其立也者,表表在天地间,久而不踬[]也。

世之谱,其族者不知凡几[],至今人仅称欧谱苏谱者,何與?以明永叔文定之言立故也。是岂以富贵而显哉?功之立,汉广平、晋尚书是其人也。继自今,吴氏之子孙,能如先世之立功斯。亦与汉晋之吴无异也。况能立德,则又过于二人者乎?吴氏子孙其勉之,他人之言奚足恃。所以久存其谱者,盖不在是也。

明洪武十年丁巳春二月。(1377年)

附件三:

元史•吴澄传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当华盖、临川二山间,望气者徐觉言其地当出异人。澄生前一夕,乡父老见异气降其家,邻媪复梦有物蜿蜓降其舍旁池中,旦以告于人,而澄生。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知用力圣贤之学,尝举进士不中。

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未几,以母老辞归。钜夫请置澄所著书于国子监,以资学者,朝廷命有司即其家录上。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易》、《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子弟礼终其身。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擢应奉翰林文字。有司敦劝,久之乃至,而代者已至官,澄即日南归。未几,除江西儒学副提举,居三月,以疾去官。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先是,许文正公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皇庆元年,升司业,用程纯公《学校奏疏》、胡文定公《六学教法》、朱文公《学校贡举私议》,约之为教法四条:一曰经学,二曰行实,三曰文艺,四曰治事,未及行。又尝为学者言:“朱子于道问学之功居多,而陆子静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敝必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故学必以德性为本,庶几得之。”议者遂以澄为陆氏之学,非许氏尊信朱子本意,然亦莫知朱、陆之为何如也。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俄拜集贤直学士,特授奉议大夫,俾乘驿至京师,次真州,疾作,不果行。

英宗即位,超迁翰林学士,进阶太中大夫。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速诏澄为序,澄曰:“主上写经,为民祈福,甚盛举也。若用以追荐,臣所未知。盖福田利益,虽人所乐闻,而轮回之事,彼习其学者,犹或不言。不过谓为善之人,死则上通高明,其极品则与日月齐光;为恶之人,死则下沦污秽,其极下则与沙虫同类。其徒遂为荐拔之说,以惑世人。今列圣之神,上同日月,何庸荐拔!且国初以来,凡写经追荐,不知几举。若未效,是无佛法矣;若已效,是诬其祖矣。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

至治三年(1323)英宗驾崩,泰定帝即位。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太祖居中,左三庙为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会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居数月,《实录》成,未上,即移疾不出。中书左丞许师敬奉旨赐宴国史院,仍致朝廷勉留之意,宴罢,即出城登舟去。中书闻之,遣官驿追,不及而还,言于帝曰:“吴澄,国之名儒,朝之旧德,今请老而归,不忍重劳之,宜有所褒异。”诏加资善大夫,仍以金织文绮二及钞五千贯赐之。

澄身若不胜衣,正坐拱手,气融神迈,答问亹亹,使人涣若冰释。弱冠时,尝著说曰:“道之大原出于天,神圣继之,尧、舜而上,道之元也;尧、舜而下,其亨也;洙、泗、邹、鲁,其利也;濂、洛、关、闽,其贞也。分而言之,上古则羲、黄其元,尧、舜其亨,禹、汤其利,文、武、周公其贞乎!中古之统:仲尼其元,颜、曾其亨乎,子思其利,孟子其贞乎!近古之统:周子其元,程、张其亨也,朱子其利也,孰为今日之贞乎?未之有也。然则可以终无所归哉!”其早以斯文自任如此。故出登朝署,退归于家,与郡邑之所经由,士大夫皆迎请执业,而四方之士不惮数千里,蹑屩负笈来学山中者,常不下千数百人。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作《学基》、《学统》二篇,使人知学之本与为学之序,尤有得于邵子之学。校定《皇极经世书》,又校正《老子》、《庄子》、《太玄经》、《乐律》,及《八阵图》、郭璞《葬书》。

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天历三年,朝廷以澄耆老,特命次子京为抚州教授,以便奉养。明年六月,得疾,有大星坠其舍东北,澄卒,年八十五。赠江西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

长子文,终同知柳州路总管府事;,终翰林国史院典籍官。孙当,自有传。

附件四:

    续通志·列传·元 吴澄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煜 按元明善传云其先自豫章丰城迁崇仁七世祖周生子璇璇生煜煜生铎铎生枢枢生澄据此当作曾祖煜与史传异 初居咸口里当华盖临川二山闲澄生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口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既长通经传知用力圣贤之学尝举进士不第隐居布才谷着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大小载记至元中程巨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未几以母老辞归巨夫请置所著书于国子监以资学者朝廷命有司即其家录上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厯赦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数千言行省掾元明善尝问澄诸经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弟子礼终其身左丞董士选延于家亲执馈食曰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擢应奉翰林文字未到官除江西儒学副提举居三月以疾去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先是许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复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皇庆元年迁司业用程颢学校奏疏胡瑗六学教法朱子学校贡举私议约之为教法四条一曰经学二曰行实三曰文艺四曰治事未及行又尝为学者言朱子于道问学之功居多而陆子静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敝必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故学必以德性为本庶几得之议者遂以澄为陆氏之学非许氏尊信朱子本意然亦莫知朱陆之为何如也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英宗即位超迁翰林学士有旨集善书者粉金为泥写浮屠藏经诏澄为序澄曰主上写经为民祈福甚盛举也若用以追荐臣所未知盖福田利益虽人所乐闻而轮回之事彼习其学者犹或不言不过谓为善之人死则上通高明其极品与日月齐光为恶之人死则下沦污秽其极致与沙虫同类其徒遂为荐拔之说以惑世人今列圣之神上同日月何庸荐拔且国初以来凡写经追荐不知几举若未效是无佛法矣若已效是诬其祖矣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会帝崩而止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古者天子七庙庙各有宫太祖居中左三庙为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今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序次而不考古乎时澄巳有去志会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居数月实录成未上即移疾不出中书左丞许师敬奉旨赐宴掝史院仍致朝廷勉留意宴罢即出城中书遣官驿追不及而还澄弱冠时尝著书曰道之大原出于天神圣继之尧舜而上道之元也尧舜而下其亨也洙泗邹鲁其利也濂洛关闽其贞也分而言之上古则义黄其元尧舜其亨禹汤其利文武周公其贞乎中古之统仲尼其元颜曾其亨子思其利孟子其贞乎近古之统周子其元程张其亨也朱子其利也孰为今日之贞乎未之有也然则可以终无所归哉其早以斯文自任如此故出登朝署退归于家与郡邑之所经士大夫皆迎请执业而四方之士不惮数千里来学山中者常不下数千百人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作学基学统二篇使人知学之本与为学之序尤有得于郡子之学校定皇极经世书又校正老子庄子太玄经乐律及八阵图郭璞葬书初澄所居草屋数闲程巨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草庐先生天历三年朝廷以澄耆老特命次子京为抚州教授以便奉养明年卒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子文同知柳州路总管府事京翰林院国史院典籍官孙当自有传

(续通志是清嵇璜、刘墉等奉敕撰,纪昀等校订,成书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十通之一)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