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凌迪知《万姓统谱》(上)
作者:吴李才 (2016-5-20)
近日,我阅读了吴金全先生录入《四库全书》记载的凌迪知撰《万姓统谱》—周朝同姓诸侯吴国君、历代吴姓名人录多篇(1),获益深矣,也许会引起宗亲读者对“万姓统谱”的兴趣与关注。
凌迪知(1529-1600),字稚哲,浙江湖州织里镇晟舍人,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1556)进士,历官工部郎中。凌迪知著述甚丰,有《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姓氏博考》14卷、《万姓统谱》150卷等。《四库全书》收藏有两篇:《万姓统谱卷首》(2)和《万姓统谱》(3),它是在历朝各代编篡姓氏书籍(4-8)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明朝盛世时期对姓氏编篡的一个新阶段,它对近现代姓氏编篡分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明代万历7年(1579),由凌迪知撰《万姓统谱》,又称《古今万姓统谱》,当年收录的姓氏约3700个。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对《万姓统谱》作了言简意赅的概括曰:“盖自唐宋而来,其谱姓勿虑数千家,而吴兴凌大夫始合而为一,其源别、郡望,条著胪列,而诸能以性显者成或附焉。”凌迪知把天下万姓皆出自黄帝一人之身的观点,普及于干家万户,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创意。苏洵曰:“呜呼!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情见乎亲,亲见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喜不庆,忧不吊,则途人也。吾之所以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可见,凌迪知的统谱思维方法,得到了苏轼之父苏洵撰《苏氏族谱引》(10)的直接影响,最终完成了《万姓统谱》。
《万姓统谱》的实质是异姓统谱(9),它不仅是要打破地域界限,而且还要打破姓氏界限的约制,将许多姓氏宗族统贯于一谱。该书将古今姓氏分韵编排,以姓氏为目次,先常姓,后稀姓,每姓下先注郡望和五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并考姓氏所出,而后依时代先后,分列各姓著名人物,从古代至万历年止。以吴姓为例,是按下述方法编篡:1、《万姓统谱卷首》中,历代帝王姓系〉周列国诸侯〉同姓诸侯〉吴子爵〉周章……夫差;2、《万姓统谱》卷十中,上平声,七虞中:吴〉周(注:指朝代,下同)〉汉〉三国〉南北〉隋〉唐〉五代〉宋〉元〉明。
《万姓统谱》传承至今,最权威的著作之一是《中国姓氏大辞典》(11),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邱家儒共同编纂的,一共收录的姓氏有23813个,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
吴金全先生是第一位介绍《万姓统谱》的吴氏宗长,令人们缅怀凌迪知的贡献,其作品回味无穷。这篇文献在国内各地的吴氏网站未见有过报导,也许多数吴氏学者和宗亲读者都不知道它的由来与内容;不少专家学者或统谱、家谱的编辑者都习惯于“同姓统谱”,对“异姓统谱”的编纂方法也许不感兴趣。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应该看到家谱、族谱、宗谱、统谱、基因或数码家谱等类型的多样性和客观性,互为补充,各自发展,是不会消亡的。从现实报导看到,凌迪知撰《万姓统谱》的异姓统谱仍有参考价值,不少姓氏学者仍看好它的发展前景。在同姓统谱(天下万姓分别各自血脉传承)与异姓统谱(天下万姓皆出自黄帝一人)的同异之中任君选择。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对家谱与统谱的观念更生,必然还有更好的选择余地吧。
本文录入凌迪知撰“万姓统谱自序”全文(图1-2)和吴国君主(图3-4)、谱例(图5-7),以及十多位吴姓名人(图8-10),是我们认知凌迪知编篡之目的意义和规范操作的重要依据,供宗亲读者阅读参考。这对于目前各地热衷于《统谱》的编辑者来说,也许吹来的是一阵“冷风”,感觉一点“凉意”,但笔者录入这篇《万姓统谱》文献是善意的,仅此而已,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万姓统谱自序 、
图1、(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首,自序,【卷一】,3(数码版页,下同), 原文载自《四库全书》。
图2、(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首,自序,【卷一】,5a
万姓统谱自序(点校)
余读眉山《苏氏族谱引》感而辑姓谱云,引之言曰:“凡人情见乎,亲亲见乎!”服至无服而遂途人焉。其初,兄弟也,一人分焉者也,又曰:一人分而至途人势,吾无如之何也,先其势而图之,使无忽忘焉,可也。
夫即其言而绎之,将以联苏氏一家之心己也,然握其机,以联之者庸他术乎,仅惟族谱之一书,故苏氏自谓观吾《谱》者,油然而生,孝弟之心焉,夫天下家积也。《谱》可联家矣,则联天下为一家者,盍以天下之姓《谱》之,夫自开辟来遐哉邈乎,生齿繁育,总总林林,受姓而载简册者,不啻百焉,千焉,而殆万也。夫岂生于空桑乎,又岂各为门户乎,上古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民熙熙相忘,于世如鱼相忘,于江湖岂岐人己而二之,逮德下衰淳散朴离,日以鸱鸢,蜗角所争者,而奔走焉,至分胡越于一瞑之外,迎其所自岂不以面目本来判焉,若风马牛不相及乎。
而岂知万轮一本,万派一源也。考之《世谱》,曰五帝三王,无非出于黄帝之后;黄帝引十五子而得姓者十四,德同者姓同,德异者姓异。则知凡有生者,皆一人之身所分也。分而以嗣以续,愈远愈繁;由一人而百姓,而千姓,而万姓。虽芬焉杂焉,散漫而不可统括,实一本一源之枝派耳。而相倾相轧,胥虐胥戕,施之胡越且不可,矧于一瞑之外耶?知此则联天下为一家反掌耳。故观吾之姓谱者,孝弟之心或亦可以油然而生矣。此余辑谱意也。
噫天地大父母也,凡物皆受于天地而始为象阙,则凡物且皆吾,与必咸若之,而后阙周流贯彻况同此形性者耶,而况同此受姓者耶。古之君子有不敢阙,附于远祖之显者昧也,有必欲自阀涕泣者隘也,其于大本大源何〈阙〉,谱成次一百五十卷,条列载之凡例,兹不复赞识者,慎毋曰,是哉子之迂而咽也。吴兴凌迪知撰
笔者评注:吴兴郡凌迪知,读眉山《苏氏族谱引》,感而辑《万姓统谱》。文采精练,万轮一本,万派一源。凌迪知引用了《论语》中的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为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万姓统谱》名人中的部分历史迷雾,惟博物君子必能辨之。
二、万姓统谱的吴国君主
图3、(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首,“吴 子爵”,【卷一】,145a1/125a2
图4、(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首,【卷一】,147a1/145a2
笔者评注: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之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共五等,吴国君主封为第四等“子爵”,而虞国君主却封为第一等“公爵”。周武王为加强对诸侯国及各地方的统治,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先贬其爵位,那就是说爵位小了,就要收回他的一部分土地,爵位越小则土地越少。
参考文献
(1)《万姓统谱》—周朝同姓诸侯吴国君,共七篇。作者:吴金全,载自《华夏吴氏网》,2016-5-6/5-12
(2)《万姓统谱》(明)凌迪知,共140卷,吴〉周〉汉〉三国〉南北〉隋〉唐〉五代〉宋〉元〉明,卷十,第3/59页。原文载自《四库全书》。
(3)《万姓统谱卷首》(明)凌迪知,共6卷,“万姓统谱自序”、“凡例”,卷一第3/17页;“吴子爵 周章……夫差”,卷一第145页。原文载自《四库全书》。
(4)《潜夫论》(汉)王符,10卷,“志氏姓第三十五”,第117-119页。
(5)《元和姓纂》,(唐)林宝,共10卷,“吴”,卷三笫109/111页。
(6)《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续集》(宋)谢维新,共56卷,“吴”,卷八笫75/79页。
(7)《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宋)章定,共60卷,“吴”,卷七第141/159页。
(8)《古今姓氏书辩证》(宋)邓名世,共40卷,“周”,卷十八第85/91页。
(9)《家谱的种类》GalenJiang的博客,载自》新浪博客网》2011-05-13。
(10)《嘉祐集》(宋)苏洵,共16卷,“苏氏族谱”卷十四,第3/13页。
(11)《中国姓氏大辞典》袁义达、邱家儒编纂,2010年10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未完待续〉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