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鲜虞中山国 与 吴
作者:亦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7-31           ★★★
 

东周时期,有十二个王国,分别是周、楚、吴、越、齐、魏、韩、燕、赵、中山、宋、秦,这十二个称王的国家,合称十二王国,共有一百一十五位统治者坐上王位,历时长达五百五十年。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十一个王国立了传,东周有《周本纪》,楚国有《楚世家》,吴国有《吴太伯世家》,越国有《越王勾践世家》,魏国有《魏世家》,齐国有《田敬仲完世家》、秦国有《秦本纪》,燕国有《燕召公世家》,韩国有《韩世家》,宋国有《宋微子世家》,赵国有《赵世家》,唯独中山国无传无史。而中山国被称为千乘神农架,而且是千乘之国中的一个强国。

中山国初称鲜虞。鲜虞原为釐姓,是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落,后改为姬姓,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鲜虞之得名出自鲜虞水,鲜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于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后来,都城设于河北定州(石家庄与北京之间)。鲜虞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774年,中山之名始见于公元前506(这一个,吴王阖闾率军攻入楚国国都郢)。最后于公元296年被赵国所灭,中山国的王室迁于祖地陕北,中山疆域基本为赵所吞。

公元前652年春,鲜虞出击邢国,次年又征伐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的兵力挫败鲜虞。公元前529年,晋将荀吴统率大军进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这便是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

公元前505年、504年,晋国两次进攻鲜虞中山。此后对鲜虞中山国,史书中兼称“鲜虞”、“中山”。公元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共同伐晋,将今之河北赵县列入中山国版图。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公元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在今河北唐县境内),“一日下两城”。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华北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占据河北保定石家庄地带。公元前410年,魏国派遣乐羊(中山国人)、吴起(卫国人)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中山国被灭,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

后来,中山国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并修筑长城,防范赵国的攻击。《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成候六年(公元前369年),中山筑长城。”此时的中山国被称为仅次于战国七强的“千乘之国”。 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国主成王称王,公元前314年,中山国进攻燕国,因为此时由于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丞相子之,而燕王哙的儿子起兵要夺回王权,导致燕国大乱,孟子要求齐国进入燕国,齐国于是联合中山国消灭了燕国。在这场战争中,“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甚至占领了燕下都。不过,各大国出面干涉,施加压力,齐军很快撤出燕国。中山以倾国之力夺取的大片土地又为燕国收回。

公元前296年,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灭中山国,中山国自春秋时期立国,经过20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中山国灭之后,其后人改姓为“易”,“易”姓为中山国王族的直系后代。

 

据称,赵武灵王之所以要大行改革,实行胡服骑射,是为了进攻中山国,而进入中山国,是因为一个中山国的女人与一个中山国的男人,这个女人叫阴姬,是中山国国王的宠妃。这个男人叫司马憙,是中山国的国相(据称也是司马迁的祖先,司马迁因此而不把中山国写入史记的世家之中)而赵武灵王的死亡,也是因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叫吴孟姚(赵国官员吴广的女儿),最后,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在沙丘宫。梁启超认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与外族的战争中,稍微能替祖宗长点脸的,只有赵武灵王、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宋武帝刘裕四人,而其中最厉害的,是赵武灵。他甚至把“黄帝以后第一伟人”的桂冠送给了赵武灵王。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崛起与女人有关,倒下也与女人有关。

  

中山国的灭国前夕,是中山舋王(公元前321年至公元前307年在位),中山舋王深悔自己用人不当,用伐燕所得的优质铜铸鼎、壶,亲撰铭文,使匠人刻于二器之壁,上面记载了燕王哙与吴王夫差的亡国事迹,以警示自己与自己的后裔,但是,十年之后,中山国即亡国。而中山王舋的鼎与壶,在公元1970年被挖掘出来。

1974年,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平山县上三汲村一带勘察了中山灵寿故城遗址,得到中山国的一批文物,其中包括鼎与壶。遗址位于平山县三汲乡东部,东南距今灵寿县城约10公里。

中山王舋的方壶通高63厘米,直径35厘米,四壁刻有铭文450字。铭文主要是颂扬中山君先祖先王的功德及相国司马赒的功绩,清楚地列出了中山国君王的世系。

中山王舋方壶铭文全文译注如下:

中山舋王十四年,中山王姬舋命相国司马赒领兵讨伐燕国,将所掠之金(铜)熔制成彝壶,按照礼制和法度,用来祭祀上帝和先王,以虔诚敬仰的心情,恭恭敬敬诚惶诚恐地告知于天地神灵,记载祖宗的美德,以张扬先王的功业;以燕国灭亡的实例,来警醒后世诸王。

朕的先祖文公、武公和祖父桓王、父亲成王,都给我们留下了高尚的美德和治国的遗训,以教育后代子孙,这是很值得朕去效仿的。慈、孝、宽、惠,举贤使能!上天不负祖宗所愿,赐贤相司马赒来辅佐朕。朕知道他是位忠信之士,便任用他为相国。朕在游闲和饮食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先王创业的艰辛,因此时时警醒自己,时刻不忘治理好国家和人民。

司马赒竭志尽忠,以执掌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对君王没有二心。他自出任相国以来,日夜操劳,为国家选贤任能,以使国家兴旺。

时有燕国国君姬哙,不顾国家利益,不与诸侯来往,不循祖宗章法,搞什么君臣易位,结果对内断送了先祖召公所创下的大业,冷落了先君的祭祀,而对外则上不能入朝祭祀天子之庙,下不能与诸侯称兄论弟,正所谓上逆于天,下不顺民。寡人对此很是痛心。

司马赒说:“身为国君反而拜臣子为君,这是世间最大的耻辱,这样的国君与我们的大王同起同坐,臣实在是看不下去!臣愿带领将士们穿上盔甲,拿起刀枪,去征讨不义之邦!

燕国的故君姬哙和新君子之,他们不守礼法,不顾顺逆,故而国亡身死,各诸侯国竟没有一人去救援。我们当时出兵的意愿是想帮助燕国纠正错误,以恢复君臣之位,明确上下之礼,虽然没有成功,却为我们的国家创造了扩土封疆的利益,因此得到了周天子的奖赏和诸侯的祝贺。

古代圣明的君王,都希望得到贤臣和良民!因此,君王尊重礼法才会有贤臣到来;用廉洁贤明的大臣来治国,百姓才能依附。”

这些金玉良言,朕命人将其刻在壶上,留给世人观之;并郑重地告之后世子孙,逆天行事必定招来祸患,顺应天命才能得到幸福。要把它抄录在简册上,用来警戒后代君王,对百姓施以德政,有爱心有仁德才能江山永固。子子孙孙要永远记住,才能保证我们的国家千秋永在万古长存。

中山王舋鼎,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为铜铁合铸而成,鼎壁刻有铭文469字,主要记载中山相司马赒讨伐燕国之事30

中山王舋鼎铭文全文译注如下:

中山舋王十四年,中山王姬舋命人制作大鼎,准备在鼎上刻写铭文,以警醒后人。

寡人以为,与其盲目地听从别人,不如冷静的自己拿主意。当年燕君姬哙那样有智慧的君王,因为受世俗所掩盖,身为宗族之长,最有资格管理国中万事万物,却受相国子之等人的迷惑,使国家灭亡,终为天下人所不齿。大国君王尚且如此,更何况朕这小国之君呢?

当年,朕的父亲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寡人那时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懂,一切事情都依赖老师和母亲。是上天赐福于朕的国家,赐给真忠臣司马赒。他为了国家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上敬天神,下顺民意,全身心的辅佐寡人。他肩负着治国的重任,团结群臣和百姓,共同为国尽力。他不辞辛苦,常常到深夜还在以许多圣贤的道理来辅导寡人。

寡人知道,如果让弱小的你得到成长,使愚昧的你得到智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如果不是忠心耿耿的人,有谁能这样做呢?只有司马赒才能做到这一点。荣幸啊,这是上天成就我们的国家!因此寡人才委任司马赒为相国。如今司马赒已经不在了,寡人对国家的前途充满忧虑。

当年,朕的祖父桓王和父亲成王,他们勤于朝政,事必亲躬,亲自到四方考察民情和百姓的生活状况。今朝,朕的相国司马赒,亲自带领着中山国的将士,去征讨君臣颠倒不讲道义的燕国。敲响了出征的战鼓,将士们勇敢的冲锋,攻占了数百里土地,夺取了数十座城池,击败了号称万乘之国的燕邦。寡人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嘉奖他所做的贡献,特此敕命司马氏及其后人,即使犯有死罪,三代之内都可以赦免。以此来彰显美德,奖励功臣。相国司马赒日夜操劳辛勤理政,他是中山国的顶梁柱。那时寡人很担心,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中山国将会像大地失去阳光一样可怕。所以寡人特做批示,相国即使犯了死罪,也可以赦免,因为他的功业是巨大的,他应该有享受特赦的权利。可悲啊,现在我们只能在此来纪念他,希望后人要永远记住他,像他那样为国家尽忠,为君王效力。

当年,吴国人击败越国,越国人忍辱负重,经过五年的准备,反而灭掉了吴国。前车可鉴,中山国的后人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你们不要因为自身强大了就目中无人,也不要因为家庭富裕了就奢侈腐化,更不要因为人多势众就可以肆意喧哗!比邻的赵国像豺狼一样在注视着我们,与我们交好的齐国却又在很远的地方。警惕啊,后世子孙们,要保护好祖宗的基业,不要让异族来取代我们的国家。

纵观中山国,不仅仅其民族名为鲜虞,虞之中有吴的影子,中山国进入平原地区,设都定州,建立中山国号之时,正是吴王阖闾攻入楚国国都郢,吴国达到极盛的顶峰时期,而且中山国三次被攻陷国都,都有吴的影子,第一次是荀吴,第二次是吴起,第三次是吴孟姚(她的夫君赵武灵王)。因此而中山国的鼎上,留下了吴的字样。更甚者,中山国攻取燕国之时,也曾经占领过后来的吴国王室后裔盘踞的渤海郡所在的地方---河北沧州吴桥。也许正是这次占领,使中山国与在渤海边的吴国王室后裔产生交集,甚至是,在中山国军队从这里退出燕国之时,吴国王室在渤海边的部分成员跟随这支胜利的大军到达了中山国,然后吴国亡国的故事便在中山国的详尽而栩栩如生地流传开来,从而对中山国国王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将这事刻在了中山国鼎之上。

实际上,燕国中山国赵国的相互关系,很象楚国吴国越国的相互关系。中山国占领燕国的大量土地之后撤回,之后被赵国消灭。而吴国是占领了楚国的大量土地之后撤回,之后被越国消灭。吴国在攻入楚都郢之后三十三年亡国,中山国在攻入燕国之后十八年亡国。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