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吴氏家族和他们的“朱萼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紫砂汇》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10           ★★★★★

沿着团氿水畔的绿道一路行进,绿林掩映中有一座老宅若隐若现,白墙黛瓦,氤氲洗染着氿边的烟霞水雾。这里,是曾经的“朱萼堂”,现在的“吴仕楠木厅”。流光浸泡,就在这“朱萼堂”中,吴氏家族将他们与紫砂数百年的情缘妥帖收藏,安放。

说起吴氏家族,那曾是闻名宜兴,乃至整个江南的簪缨官宦世家,尤以书香文脉享誉当时。据宜兴“文昌阁”记载,前朝不必细考,仅明、清两朝,吴氏一门便统共出了四十二位进士。而“朱萼堂”的创始人吴仕,正是其中之一。



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有颐山诗稿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如果说吴仕一名尚且有些陌生,那么“颐山”一号对于熟知紫砂历史的朋友来说,实在太过熟悉。吴骞《阳羡名陶录》载:“供春实颐山家僮”,周高起亦在《阳羡名壶系》中说:“供春,学使吴颐山家青衣也。”可见,“紫砂鼻祖”供春与吴仕甚至吴氏家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吴仕的父亲名吴纶。据《宜荆吴氏族谱》记载,吴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传承到吴纶这一代时已经家产丰厚,“田万亩,山万峰,园以畦计,泉池以泓计,树株计,竹苇数千,牛羊蹄千,僮指千”。吴纶、吴仕父子二人皆偏嗜茗茶,吴纶更是一位实打实的“茶痴”。


1520年,吴仕为了其父吴纶八十大寿兴建“朱萼堂”,为吴氏宅第第二进,面阔进,进深架,与其它两进一样,均为楠木结构,这也是后来选址重建于团氿公园的吴仕故居被称为“吴仕楠木厅”的原因。或许是为了成全父亲生前爱壶的心情,“朱萼堂”在吴纶过世之后,再也没有让人入住,反而成为吴氏家族的紫砂茗壶收藏馆。哪怕在此后的历史风雨中几度易名,它依然是吴家众所周知的藏壶所在。

据嘉庆《宜兴县志》载:“吴正志,字子矩,通政使。幼承家训,讲学东林,万历十七年进士……著有《泉上语录》、《云起楼诗文集》”。吴正志是吴仕哲嗣一脉,非常喜好字画和茶壶收藏,其同科进士高攀龙曾写下《题云起楼》一诗:“吾友构高楼,……楼中列万卷,亦贮泉百缶,……”题中的“云起楼”指的就是吴氏老宅楠木厅,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彼时的吴正志至少藏有各式茶壶上百件,这些藏壶的陈列之处正是“朱萼堂”。


吴正志这一脉喜好茶壶收藏的还有他兄弟吴正己的二儿子吴洪化。吴洪化,除了知道他是崇祯九年进士,其他成就并无更多记载可考,但他对“朱萼堂”的紫砂收藏却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阳羡茗壶系》作者周高起曾写下了《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兼呈贰公》,诗云:“荆南土俗雅尚陶,茗壶奔走天下半。吴郎鉴器有渊心,会听壶工能是判”。诗中的吴郎就是吴洪化,字迪美。

1640年(崇祯十三年),此时“朱萼堂”兴建已逾百年,吴正志与吴洪化首次邀请徐友泉、许龙文师徒到“朱萼堂”坐艺,制作紫砂壶。徐友泉,名士衡,自幼拜时大彬为师。作为时大彬的高徒,徐友泉自然知晓自己师傅和吴氏家族渊源颇深,不愿辜负他们的期望。坐艺期间,徐友泉与许龙文专心抟壶,极大地丰富了“朱萼堂”的原有馆藏。不久之后江阴人周高起慕名而来,一方面盛赞了“朱萼堂”珍贵的藏壶,另一方面通过与吴仕后人、徐友泉师徒的交谈,收集了许多有关紫砂史的素材,从而奠定了《阳羡茗壶系》的基调,并于1644年完成了这部传世之作。


时间推进到1654年(顺治十一年),23岁的吴梅鼎成为“朱萼堂”的新主人,这位年轻的辞赋家决定整修“朱萼堂”。于是时隔十年,徐友泉、许龙文师徒再度受邀坐艺,可惜徐友泉已于1643年过世,只有他的徒弟许龙文接受了邀请。同时,吴梅鼎还邀请了当时的散文大家周容,到现场观摩并记述趣事。

“甲午春,余寓阳羡,主人致工于园。”这场在“朱萼堂”进行的紫砂盛事被周容详细记载于《宜兴甆壶记》中。彼时,辞赋家吴梅鼎23岁,散文家周容35岁,壶艺家许龙文36岁,这三位青年才俊齐聚“朱萼堂”,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紫砂陶艺高端论坛”。“二旬成壶凡十,聚就窑火,予抅文祝窑文略曰……” 二旬,就是20天左右,这场在紫砂史中有记载的时间颇长的传统手工艺现场制作和表演,制壶者、观看者和记录者三方互动,无拘无束,无有保留,畅言短长。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形式,在这之后才有了吴梅鼎作《阳羡茗壶赋》,有了周容作《宜兴甆壶记》和《许龙文传》,有了《许龙文传》中记载的那些在坐艺中完成的紫砂壶,“两旬所成文为‘汉方’、为‘卣’、为‘觯’、为‘罂’、为‘云雷’、‘饕餮’尊,审形就昔,不敢自徇……”


望着“朱萼堂”门前那两尊久经风雨的石狮,一时恍惚,会想起多年以前,就在这黛瓦覆盖的房屋里,陈列着许许多多吴氏家族几经波折保护收藏的紫砂珍品。在这里,他们以壶会友,邀人坐艺,作文成书……“爰开尊而设馆,令效技以呈奇,每穷年而累月,期竭智以殚思”。正如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所说,“朱萼堂”从作为吴氏家族的紫砂茗壶收藏馆,到“开尊设馆”成为制壶名家到吴家坐艺的场所,始终和宜兴紫砂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推动紫砂文化的发展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