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解密宜兴五百年沉浮的吴氏家族
作者:邢娟    文章来源:吴欢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7           ★★★

解密

宜兴五百年沉浮的

——吴氏家族

世人罕知的五件业绩

 

■ 吴纶、吴仕与紫砂“供春”壶

■ 吴正志、吴洪裕、吴瀛与《富春山居图》

■ 吴瀛与故宫博物院的创建

■ 吴瀛与国民党孙中山、黄兴、赵风昌等渊源

■ 吴瀛与共产党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等渊源

 

    当代宜兴籍大剧作家 吴祖光先生在谈到自己姓氏的时候说道:“我们姓吴的口长在天上,说真话。所谓天真,就是只有天是真的,其它的都有假的嫌疑。”此话意味深长,引人遐想,是吴老的一贯风格。

    江苏宜兴,明、清两朝属常州府管辖亦称常州。据近年发现的《宜兴北渠吴氏宗谱》中查证,吴瀛大名赫然在册。更为有趣的是,吴冠中竟然也在北渠谱中。据此,当代著名书画家吴欢先生祖籍常州,根在宜兴是确凿无疑的。

    正是由于《北渠吴氏宗谱》的发现,上接早已传世的《宜荆吴氏族谱》并连接《宜兴县志》。立即将明、清至今五百年来,一个完整的吴氏簪缨官宦世家,及其骄人业绩呈现在我们后代宜兴人的面前。

    据考,宜兴吴氏先后有吴氏最早祖先泰伯80代吴师尹82代吴涛六先后迁居宜兴繁衍至今,尤以书香文脉享誉当时。前朝不必细论,仅明、清两朝有宜兴“文昌阁”记载,吴氏共出过42位进士。其中吴国华中榜眼,吴宗达中探花任宰相,吴中行任翰林院掌院翰林……。

    自古江南出才子,文风鼎盛冠于全国。宜兴吴氏一门便是典型之一。有明确史料载,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的沈周,便是当时明朝江南茶人集团的骨干,与偏嗜茗茶的宜兴吴纶、吴仕父子过从甚密。此外,董其昌、侯方域、高攀龙等名士亦为吴家坐上客,并有诗词唱和,同游共寝之雅。吴仕老宅楠木厅“云起楼”便是董其昌题写的匾额。

    旧时书香官宦人家联姻门当户对乃流行时尚。吴瀛之父吴琳字稚英,娶常州状元庄培因,榜眼庄存与乾隆帝师康有为师祖)之后庄还(字瑜厦)为妻。缘此吴瀛便成为真正品衔完整的状元、榜眼、探花之后,其子吴祖光、吴祖强,其孙吴欢乃垂直血亲,亦属此序列。

 

提到宜兴吴氏,有五件重要业绩不能不提。

一、吴纶、吴仕与紫砂“供春”壶

二、吴正志、吴洪裕、吴瀛与《富春山居图》

三、吴瀛与故宫博物院的创建

四、吴瀛与国民党孙中山、黄兴、赵风昌等渊源

五、吴瀛与共产党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等渊源

 

一、吴纶、吴仕与紫砂“供春”壶

   

    据《宜荆吴氏族谱》记载:明朝吴仕的曾祖吴以德,祖父吴玉,父吴纶,经历几代人的努力经营传承,到吴纶时已家产丰厚,拥有“田万亩,山万峰,园以畦计,泉池以泓计,树株计,竹获苇数千,牛羊蹄千,僮指千。”除城中有房产外,在城南郊还有“南樵”与“渔隐”两处别墅。吴纶一生偏嗜茗茶,与当时江南一带如沈周、董其昌等书画文人名家往来密切,《宜兴县志》亦有记载。吴纶“春和秋爽,载笔床茶灶;随以一鹤一鹿,遨游于武林吴苑间。”当时身边能带着一鹤一鹿徜徉于江南山水之间,自然不是凡人。

    吴纶之子吴仕(字颐山),明朝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有颐山诗稿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吴纶、吴仕父子二人酷爱饮茶,并是宜荆紫砂壶文化的杰出代表,开创了紫砂壶艺术的先河,至今已风靡全国乃至海外,在拍卖会上屡破千万佳迹。

   “供春”是历史公认的宜兴紫砂艺术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供春壶”更是享誉后世奉为神品。从明朝后期开始,便有很多人对“供春”其人进行过研究。

    明学者刘銮《五石瓠》载:“宜兴砂壶创于吴仕之仆曰供春者,及文而名,人称龚春。”因此“供春”是宜兴吴家仆人这一点是历史上一致的看法。只是在“龚春”的姓氏和姓别上有分歧。

    明末江阴周高起认为供春是女性,周说“供春”,人皆为“龚春”,予于吴问卿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周澍《台阳石咏》注:“供春,吴颐山仕婢名,制宜兴茶壶”。

    宜兴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云:“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这便是后来学者认为“供春”是吴仕书童的根据。因吴梅鼎是吴氏后裔。

    经有关资料查证,实际上“供春”是吴仕之父吴纶的婢女,从小跟着吴纶,后又跟吴仕。

    事实上紫砂这门工艺虽出于民间匠人,倘若不与文人士大夫阶层联袂,就不可能有高品位的追求与日后的发展,“供春”的传说,落在实处,乃是吴纶,吴仕父子的替身而已。因明朝士大夫阶层等级尊严,不可混迹草根匠人之中。因此,吴家父子便依托“供春”代办所有民间紫砂事务,沉潜幕后联系众多工匠,参予设计监制,制作出各种形态各异的紫砂壶,并最早在自家“吴仕楠木厅”陈列展示。

    如今吴家老宅“吴氏楠木厅”虽历尽五百年沧桑,依然座落宜兴江畔,只是三进院落只剩一进而已,但毕竟是原砖原瓦,尚留昔日风范。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吴氏家族,虽贵为官宦世族,却与民间草根阶层关系亲密。这种传统一直被他们的后人继承延续。

    如吴祖光娶了民间艺人“天香国色”的新凤霞,教她文化,提高素养,将其培养成一代“评剧皇后”、著名画家,在病后身残情况下又写出二十七本文学著作,计四百万字,成为当代女艺术家杰出典范,在民间传为佳话。故去的中央文史馆馆长,大作家萧乾先生曾说:“新凤霞集表演艺术家、作家、画家于一身,可谓空前绝后,倘若要我投票推选建国以后最有成就的艺术家,我会毫不犹豫地投新凤霞一票。”

 

二、吴正志、吴洪裕、吴瀛与《富春山居图》

 

    2011年6月1日,被称为“画中兰亭”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历经三百六十一年的分离,前段《剩山图》与后段《无用师卷》在台北展出。

    《富春山居图》与宜兴吴家的缘分,可谓难解难分。提到此图便不能绕开吴正志、吴洪裕和吴瀛几位宜兴乡贤。                    

    江南文脉丰沛,自古尚雅。明中期后,随着地方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渐繁盛。沈德符在其所著《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好事家”条,概述了其时社会上书画古玩收藏之风兴起的盛况,并将收藏者归为世家、权贵、富商等。宜兴吴氏家族明、清两代达到辉煌的顶端,即属世家一类。

   《富春山居图》的第一位收藏者是黄公望的道友无用师。大画家沈周(号石田1427—1509)是第二位重要收藏人。

    沈周因茶与宜兴吴纶结缘,引为同道,交谊甚笃。史料记载:弘治已未年,沈周应宜兴好友吴纶之邀,游历荆溪山水,同年又有巨作《张公洞图卷》并赋长序及诗纪之。《罨画溪诗画卷》后归吴纶。

   《富春山居图》被沈周收藏的时间很短,后来转至吴家。

    吴仕之孙吴正志董其昌同为万历17年同科进士。

    嘉庆《宜兴县志》(卷八·忠义54页)载: “吴正志,字子矩,通政使。幼承家训,讲学东林,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直声震天下,稍迁饶州推官,召为光禄寺寺丞,出为江西湖西道佥事,予告归……著有《泉上语录》、《云起楼诗文集》。”

    吴正志归田后,非常喜好字画和茶壶收藏,史载和同科进士高攀龙、东林同仁侯方域、名士董其昌情深意笃,同游共寝,住在吴仕楠木厅老宅中。吴正志为表明自己喜山好水的志向,特将其改名为“云起楼”。并请董其昌题写了新额,高攀龙曾写《题云起楼》一诗祝贺。

 

吴洪裕与《富春山居图》“火殉”

    《富春山居图》在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康熙初年四五十年间,一直保管在宜兴吴氏家中。

    吴正志在万历末年逝世,这张画就传到他的幼子吴洪裕(号问卿)手中,洪裕的别号就是“问卿”。

    真正和《富春山居图》图长久朝夕相处最久的是吴洪裕。他甚至在祖居的云起楼里特别建造“富春轩”来放置这张画。画家邹之鳞与问卿友善,为富春轩题写匾额,得以再三批阅此图,因而作长句题识,说藏主“与之周旋数十载,置之枕籍,以卧以起。陈之座右,以食以饮”。喜爱之情到了朝夕不离的地步。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岁月中,吴洪裕在逃避战乱时,惟独携带此卷,进而叹曰:“直性命殉之矣。”但洪裕并未因此而丧命,倒是在他生命垂危之际,竟然以此画“火殉”。万幸的是他的侄儿吴静庵(子文),迅速地从火中抢出已着火的《富春山居图》。可惜前段已经过火,部分焚毁。以后三百多年中两段画卷乃分别流传。

    至清乾隆十一年(1764年),被嗜爱书画的清高宗弘历收进清宫内府。弘历擅书画,精赏鉴。但因他已将伪作《子明卷》定为真品,一时难断是非,乃将《无用师卷》定为赝品,划入《石渠宝笈》次等。直至嘉庆年间,胡敬校阅石渠旧藏,这一经元、明、清三朝诸多鉴赏家审定,流传有序的杰作,才被编入《石渠宝笈三编》,一直藏于清宫内府,不受打扰地在清宫里静静地躺了近二百年。清亡后仍藏故宫。

 

吴瀛与《富春山居图》文物南迁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平津危急,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院藏文物精品南迁。《富春山居图》的真假两个版本《无用师卷》、《子明卷》都在其中。

    而参与此次故宫文物精选南迁的总押运官则为祖籍宜兴的吴氏后人吴瀛。

    吴瀛(1891-1959年),字景州,祖居江苏宜兴北渠里,不仅精通书画、文史、且毕业于晚清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学堂,英文专业,可谓学贯中西。是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之父,吴欢祖父,故宫博物院重要创办人之一。

    经查实在今天宜兴恢复重建的文昌阁,明朝进士名录排序中,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吴仕之后,正是嘉靖14年(1535年)进士吴性。据常州图书馆收藏的光绪年间宜兴北渠里吴氏宗谱上记载,明中期的吴性,其直系后人就是清光绪年间(1891年)出生的吴瀛。

     吴仕、吴性虽同出宜兴吴氏一门,吴仕在茶道,收藏风雅娱乐方面胜过吴性。而吴性在教育方面,成就则大过吴仕。尤其吴性在四代人中培养出十位进士,一名探花。在家乡传为佳话。

     吴性之孙就是著名探花吴宗达。后来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再拜建极殿大学士(宰相)。一生为官清正,逝世后,皇帝溢文端,已是最高评价,并有诗收入《四库全书》。

    吴性三子吴中行,隆庆5年(1571年)进士,在明史中是位大大有名的人物,曾因刚直不阿,与明朝宰相张居正的一段官司上“夺情疏”惨遭廷杖,被打得皮开肉绽,依然不屈,留下“臣死谏,将死战”的美名。后被圣上任命为翰林院掌院翰林,在文人中领袖群伦。曾在家中题一匾“日近天颜”,意指每天和皇帝一起议论国政。吴瀛,吴祖光父子即出自吴中行一支。

    《无用师卷》与六百多万件故宫文物一起,正是在吴瀛主持下从数千万件故宫文物中精选出来。十余年中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辗转运抵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从此,《无用师卷》与《剩山图》两岸分离60多年。

    一幅《富春江山居图》竟与宜兴吴氏有如此多不解之缘,也真是令人惊叹,久久遐想。

 

三、吴瀛与故宫博物院的创建

 

    适逢纪念辛亥百年,新华社发一专稿,“故宫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文化成果。”而故宫博物院的成立,又与宜兴吴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吴瀛有幸最早进入紫禁城,并成为替中国五千年文明最大的文化集藏地进行盘点的人。此一殊荣非常人所有,又由吴家风骚独领。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吴瀛于1913年来到北京,二十三岁任民国北京市政府坐办(秘书长),以内务部责任人身份接管清宫。并是第一位向当时的执政总理段祺瑞写报告建议,按国际惯例,把“清宫”改为“博物院”的人。因当时对处理“清宫”有各种提法,如拍卖所有文物,改为公园……等。缘此吴瀛成为1925年创办故宫的重要人物之一,被民国政府委任紫禁城“接收代表”,首任“故宫博物院常委”、“古物审定专门委员”、《故宫书画集》首任主编,在当时的文化界举足轻重。

    两岸故宫博物院,见证了“一个中国”的辉煌历史,至今是海峡两岸人民仰之弥高的神圣殿堂。甚至连台独派对故宫也不敢妄加冒犯,奉为神明。尤其在国民党一度失去政权,孙中山、蒋介石的权威地位辉煌不再之后。“故宫”依然屹立在台北受到万人朝拜,其至尊至圣的地位丝毫未受动摇,成为“一个中国”最具法理根据的所在。只要台北故宫的列祖列宗还在,所谓“台独”和去中国化就无从谈起。而宜兴吴瀛功不可没。

 

四、 吴瀛与国民党孙中山、黄兴、赵风昌等渊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帝制。如此划时代的大事又出现了吴氏家族的身影。

    湖北新军集体哗变起义,是辛亥革命成功最直接的原因。而湖广总督张之洞正是湖北新军的老帅。吴瀛的祖父吴佑孙(字殿英),父亲吴琳(字稚英)皆为张之洞幕府重要幕僚,并参加策划了早年张之洞创建湖北新军的全过程。史载张之洞派吴琳去督建重修湖北岳飞庙,在新军中倡导“精忠报国”思想。终于把湖北新军建设成了一支有进步革命思想,为清朝封建社会掘墓的军队。张之洞功在青史,吴氏家族与有荣焉。美国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费正清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为辛亥革命铺平道路的主要力量是清朝的改革者,不是革命者。”经近年来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事实上正是一批最早觉悟的清朝改革派帮助“无钱、无权、无军队”的孙中山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国。而以张之洞为首的政治团队,正是清朝改革派的中坚力量。吴瀛出生于189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刚好20岁。吴瀛母亲庄还的弟弟,常州人庄蕴宽也是辛亥时期一位极其重要的元勋人物。孙中山出任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时,庄蕴宽任民国江苏都督。是孙中山、黄兴最为倚重的推手和实职大吏

    庄蕴宽曾任广州常备军统领,又接替郑孝胥任广西边防督办,为广西建了十一所军校,成为广西新军的创建人,被尊为广西新军祖师爷。蔡锷是他从日本请到广西的教官。在孙中山秘书冯自由日记中记载,庄蕴宽1902年在广西梧州知府任上便已宣布支持革命,并与黄兴关系甚好,曾救过黄兴的命。黄兴在广东、广西举行的十次起义背后都有庄蕴宽的身影。

    尤其是辛亥革命成功,南北和谈,建立民国的这段时间。刚满20岁的功臣后代,现在叫干部子弟的吴瀛,做为舅舅庄蕴宽秘书,冒着生命危险跟着庄去湖北前线见黎元洪、黄兴协调南北关系。再随庄到上海“惜阴堂民国诸葛赵凤昌家中,吴瀛又亲见张謇、庄蕴宽、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唐绍仪、伍廷芳等所有民国元老,在姨夫赵凤昌的操盘策划下,完成南北议和,并以秘书身份目睹并参予了民国建立的艰难过程。此后吴瀛又曾给孙中山奉为“圣人”的张静江,民国外交总长王宠惠当过秘书。尤其得到常州同宗长辈,孙中山甚为尊重的民国大佬吴稚晖的格外关照。也正是在这期间吴瀛与黎元洪军政府秘书,后来的共产党人董必武成为好友,解放后亦有通信往来。

    事实上也正是基于此资历和跟国民党的渊源,吴瀛才可能在1913年,二十三岁时便到北京,出任民国北京市政府坐办(秘书长),并参予策划创建了故宫博物院。

 

五、吴瀛与共产党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等渊源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了一本《毛泽东与他的二十四位老师》(作者尹高朝),第260页标题,“李氏芋园论读书

    “清明时节阳光明媚……。毛泽东匆匆往李氏芋园赶路,走进南门口,通过大古道巷,到了天心阁脚下,再往北走,就到了浏阳门正街。来到一个黑漆的院门前,门顶上有“李氏芋园”四个字,毛泽东走了进去。这是一个很大的花园,几栋楼台馆舍,颇为精巧,园内亭阁花榭,池塘假山,显得十分玲珑雅致。前些年这里建了一个‘衡萃’女校。如今学校迁出去了,这里就做了第一师范和别的几个学校教师的公寓。毛泽东知道,住在这里有这样几位先生,修身教师杨昌济,历史教师黎锦熙,国文教师袁仲谦,数学教师王立庵,以及校长张干,学监主任方维夏和教育实习主任徐特立等。”

    世界上有很多事太富戏剧性,编剧都编不出那么巧。谁能想到这个“李氏芋园”当时的女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宜兴吴氏家族的千金,吴瀛的大姐吴琴清。其夫婿“李氏芋园”的主人,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法文翻译大家,法国作家《莫泊桑全集》的译者李青崖。其实这一偶然的巧合也有必然的联系。旧时官宦大族跨省联姻例数正常。两江(江苏、浙江),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东、广西)诸省都有这个情况。而江苏宜兴大族吴家嫁到湖南长沙大族李家正是典型个案。

    这个“李氏芋园”占地两万平米,后扩至四万,是李青崖曾祖父,清朝湖南名臣李星沅的私宅,而李任两江总督时的官邸更有名,就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沧浪亭”。李星沅家族与湖南曾国藩左宗棠家族都有联姻关系。李星沅曾在八州任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都察院右都御史,并接替林则徐出任钦差大臣。李死后曾国藩撰联纪念“八州作督,一笑还山,寸草心头春日永;五岭出师三冬别母,断藤峡外大星沉。”足见李家在湖南的地位与影响力。李青崖是李星沅的曾孙,他曾是中国最早的旅欧留学生。在比利时学法文。曾与林语堂、邵洵美一起创办“论语”杂志、与郑振铎等人编过“文学周报”。

    此时李青崖正主持着“芋园”。他支持蔡和森,毛泽东,萧瑜等在园内组成哲学小组,又为新民学会主办留法预备班自任法语教员,连徐特立都来听课。毛泽东正是在“李氏芋园”初识杨开慧并展开追求。1919年李青崖、徐特立等人在李氏芋园成立“健学会”毛泽东当时即在《湘江评论》上发表长文“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用“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这样热烈语言来为它造势。

 

吴瀛助毛泽东“驱张运动”

    民国初建,全国局势还很混乱,湖南督军张敬尧在境内鱼肉百姓,胡作非为,终于引发了湖南全省人民的反感,恰有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湖南首先由学生发动了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领导人物之一,正是毛泽东。然而,张敬尧毕竟是地方“神圣”权倾湖南,有鉴于此,湖南学生便组织了“驱张北京请愿团”。行前正是由吴琴清、李青崖牵线告知请愿团领导人易培基、毛泽东,让他们去找时任北京市政府坐办的弟弟吴瀛帮助联络民国高层,以促“驱张”成功。于是就在1919年12月18日,驱张请愿团在易培基、毛泽东率领下正式赴北京。

    接到姐姐和姐夫重托的吴瀛,正在北海团城办公,于是他便把易培基、毛泽东等人的食宿安置在团城对面一箭之遥的北长街20号(原北长街99号)福佑寺内。不仅如此,吴瀛更把毛泽东引见给在政府中担任内阁大臣审计院长的舅舅庄蕴宽。

    青年毛泽东以出众的才华和滔滔口才,痛陈了张敬尧在湖南种种恶行,给庄蕴宽留下深刻印象。庄即刻去找了与自己关系甚好,时常有诗词唱和的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以及国务代总理靳云鹏。作为掩护过黄兴、提携过蔡锷首先反袁的辛亥革命功臣,庄蕴宽的介绍与推荐自然分量很重。

    有了吴瀛的上下沟通,经过庄蕴宽的斡旋,徐世昌终于同意亲自出面谴责张敬尧,并命令对张敬尧褫夺军职、撤职查办。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则表态说“政府愧对湖南”,对张敬尧谎报政况请求增兵的说法直接予以驳斥。经过徐、靳二人的官方表态,庄蕴宽立即派人通知他在广西督办武备学堂时的旧部赵恒惕出兵驱张。赵则率领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湖南,张敬尧望风而逃,并遭北洋政府全国通缉,驱张运动获得胜利。

    建国后,李青崖是毛泽东钦点的上海文献委员会主任和上海文史馆常务副馆长,吴琴清则任上海文史馆馆员。

    吴家由于跟国共两党渊源太深,反而出现一个非常悲哀的结局,国民党认为吴瀛跟共产党关系复杂,把他轰出了“故宫”。共产党认为吴祖光跟国民党历史关系复杂,把他打成了右派,吴氏父子二人同遭国共两党整肃,下场凄凉,至为遗憾。

    前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罗青长在吴祖光生前曾送一幅书法,可谓公允的评价“千载翰墨,百年世家。书贺吴氏三代书画展,二零零一年七月罗青长。”

 

另有吴家与共产党渊源的五件事,简述如下。

其一、吴瀛外公庄世敏之兄庄世全将女儿嫁给了常州同乡,瞿秋白的祖父瞿酉同,因此吴、瞿两家均因“庄氏”互为姨表关系。瞿秋白小时在庄家念私塾,1917年瞿来北京时,吴瀛曾对表侄求学有所帮助,瞿并介绍李大钊与时任北京市政府“坐办”(秘书长)的吴瀛相识。

 

其二、因政治观点接近,吴瀛与共产党人李大钊交好,李去世后吴瀛身为在职官吏不惧北洋政府的压力,竟然在家中收留了李大钊之女李星华。(有照片为证)

 

其三、吴祖光与1945年率先在重庆发表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对改变当时共产党的文化形象立下大功,因遭蒋介石派人追杀,吴祖光被周总理安排到香港何厚铧之父何贤家中避难。

 

其四、陈毅元帅与吴祖光同为中法大学校友,陈是师兄,吴是师弟。文革抄家之时,陈毅向周总理报告了吴家文物众多,恐遭被抄之难。周即时下令保护,终使吴家文物免于被劫。

 

其五、吴祖光,新凤霞夫妇历尽磨难,屡遭不白之冤。1957年被国歌作者田汉打成“右派”,后来虽证实是一场误会,但害了吴家一生,几乎家破人亡。晚年的吴祖光因丧妻之痛,已足不出户,他追忆往事,在回忆录中充满深情地写道:“自从‘反右’之难以后,我完全断绝了与党和任何国家要人的来往,这其中唯一的例外,是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这几十年来发生的多少政治变化,没有阻断我和仲勋的交往……。”(摘自《吴祖光回忆录——一辈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出版)

    习老对我们宜兴乡贤吴祖光先生的道义人情,令人万分感动。做为宜兴后辈,我们亦将铭记不忘。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筹建吴氏纪念馆,吴欢先生已承诺公开分批、分期展出全部书画收藏、历史文物、书稿、手迹及电视片电影片等。到时,欢迎四方八面的朋友来宜兴一游,让我们一尽地主之谊。

 

                                                              宜兴市美术馆副馆长  邢娟

 

文章录入:芥子    责任编辑:芥子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