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吴氏古民居之“民间故宫”培田村(八)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闽山茶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1           

济美堂是富甲宣河的吴昌同生前所建的四座华堂之一。

    整座建筑中, 厅堂的挑梁立柱窗屏雕刻多达20 块。下厅8 块屏扇用深浮雕手法以精致优美的圈纹图案衬托"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程朱理学信条。后厅8 块屏扇雕刻着三国故事、十二生肖。中厅12 幅描镏金镂空人物典故等题材, 背面8 条凸体德铭旌表主人吴昌同的为人。这种双面透雕技艺极其少见, 其工艺的复杂和图案设计的讲究在中国雕刻艺术上当属一绝。  其风火墙檐口描有诸多诗画;厅前天井,巧绘梅花鹿,左右配砌两个“如意结”。


    一条统治培田800年的祖训:

   “生子不读书,犹如养头猪。”

 培田原名赖屋。吴氏三世祖吴文贵,深得耕读文化的真传,他取培育和耕作之意,把赖屋改名为培田。培者,益也,养也;田者,耕作也。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春下一粒粟,秋收万斛粮”。其义不言自明。由文贵公祠收藏的《文贵公上屋记》,记载了吴文贵改村名这件事。从此,培田拥有了一个书香味十足的新面孔。

在培田的《家训十六则》中,开宗明义昭示:“士为民首,读书最高”。

《家法十条》明文规定:“如有不读不耕、不务正业、徒事酗酒闹事者,宜严训重则,毋得姑息”。

在这里“耕读传家”已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宣传,而是吴氏子孙必须遵守的行为守则。

南山书院 属现存的五座书院之魁,距今230多年历史的南山书院。清代尚书、清流人氏裴元章为书院题联“距汀城廓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

书院房屋并不显得仄仄逼人,屋内有着古色古香的题字和精巧可供休憩的回廊。

明末,作为“宣河里六图三甲”的培田村,增开了“十倍山书院”“云江书院”“紫阳书院”“等天学堂”;

到清末,则发展为文有“南山书院”,武有“般若堂”为代表的文武兼修的教育局面。

锄经别墅建于明朝后期。“锄经”两字顾名思义,与耕田种地有关。

别墅的门联为“半亩砚田馀菽粟,数椽瓦屋课桑麻”。

明代培田村民经常在此请经验丰富的老农向晚辈新手传授种田经验,颇似今天的农业耕作技术讲座。 

     容膝居是培田古民居中最小巧玲珑的建筑。规模虽小,但文化内涵较深。是最早的女子学堂 。

   容膝居不是民居。它仅是一座学校,一所特殊的学校。

   清咸丰年间,村中富商吴昌同为本村妇女创办了这所学馆。大姑娘小媳妇聚在一起,学习“三从四德”和女红。

   1929年红七军团参谋长谭震林率红军进驻培田,也曾在容膝居创办了红军妇女干部培训班。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闽西培田这样一个小山村,有一所培育妇女以适应当时社会道德和经济文化要求,以利相夫教子的建筑场所,是一个奇迹和创举。

  这里被称为是“婚前教育,婚后提高”的课堂

早在上百年前,在偏僻的乡村能创办一所妇女学校,专门请族中德高望重的中老年妇女给待嫁女和新媳妇上课,深谈为妻为母之道的确不容易。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里还“可谈风月”。这是一处妇女可谈生儿育女,谈“房中术”的婚育学校,古代培田妇女浪漫的“伊甸园”。

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培田妇女还有一座可以无所顾忌地谈“风月”之事的建筑物,确实与众不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进行性教育。在十九世纪的中国,这可真算得上是离经叛道,惊世骸俗。

屋里还有一把造型特殊、颇有年头的躺椅,据说是那时候教女人如何生孩子的一件道具。

可谈风月的“容膝居”掀开了培田新潮开放的一角。

  四、建筑类型丰富多彩

在培田村,街巷、牌坊、店铺、民居、祠堂、戏台、书院、庙宇、亭阁、水塘等建筑成份应有尽有,可以说我国农耕文明中可能拥有的建筑类型这里都占有了。虽然各种建筑类别众多、装饰复杂,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争奇斗艳、哗众取宠,而是各司其责、和谐亲切,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美之处。

站在培田村对面山上远望,白墙、黑瓦、灰卵石路,衬托在蓝天、白云和绿树之中,就象迷人的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显得朴实淡雅、自然明朗。

大门前或者天井里,清晰可见用鹅卵石镶嵌成六合图、铜钱或者如意结的精美图案。

走在宅院里如同闯迷宫,常以为没路出去了,一拐,一个小门,一个天井,让你豁然开朗。

在培田的单体建筑中,常用的建筑装饰手段如木雕、砖雕、石雕、灰塑、泥塑、彩画、漆画、剪瓦等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培田还有着独特的耕读文化特色,门楼的泥塑石雕、屋脊的飞檐彩陶、梁檩窗屏的木刻花彩绘漆画、天井的卵砌艺术等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至于培田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如松竹梅岁寒三友、鹤鹿麟如意节、花鸟虫鱼、人物典故,以及各类文人字画、楹联匾额琳琅满目,体现了培田人独特的审美观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建筑设计的完美性、构造细部的合理性,都令人叹服。其体现出来的耕读文化、宗族文化、书院文化、聚落文化、乡土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初到培田,感觉房屋有些颓败,屋梁色彩剥落。然,细细欣赏却感觉有文化的细节甚多,比如厅下屋前的卵石铺就的地面。就有各种图案。金钱文、中国结、如意纹以及动物图案等种类繁多。图案之外,还用石条镶边,十分讲究。

敦朴堂前是半圆形的卵石地面。比起街路、院内都低矮很多。每逢雨季这半圆形的卵石盆内积满了雨水,就像个聚宝盆。雨水不溢出去,用意为肥水不流外人田。更有甚者,卵石金钱纹中的小小铜钱也有讲究:

如果你闭着眼由院内出门,第三步恰好踏在这枚铜钱之上,你将会有很好的财运。

 培田尽管厅多井多房多,却井然有序;尽管建筑层层叠叠,采光通风出水却无丝毫滞碍。

厅与厅之间既有通道相连,又有门户隔阻,使之各成单元。既利于大家族聚族而居,又不妨碍小家庭各享天伦。

那一眼眼常年涌流清沏见底的井水,则除了供饮用外,还有除燥降温的“空调”功能。

其整体布局之合理真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 

 在培田也有些看不懂的,街头偶遇这情景,十分诧异......。  

原来是你!

培田的居民对美的感受自是与众不同。培田就是一副流动的诗,精致的画。花饰繁杂的石雕木刻镶嵌在乌瓦灰墙以内;形式各异的门当户对守卫着深宅大院之前。庭院无论大小,均雅静整洁;后庭不分宽窄,都供奉兰花一架。

诗书耕读,儒风馨郁。培田就像当地人民喜爱的兰草,郁郁葱葱,永吐芬芳

  当晚即结束游览,乘坐吉安到福州的火车,第二天清晨返回福州。

后记:本文发后,文中一些掌故、出处承蒙王贵恒大家斧正。在此特意致谢。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