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海丰吴氏始迁村简介
作者:吴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15       ★★★★★

   

明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下旨移民,补充畿南地区人口。吴士义留守祖籍迁安县,吴士安兄弟五人奉旨迁徙。最终迁徙居住地是:吴士安居山东省济南府武定州海丰县东南关村(今属山东无棣县),吴士豹居海丰县大吴家码头,吴士爱居海丰县大梁王村。 吴士智居北平直隶河间府沧州盐山县南王曼村(今属河北黄骅市),吴士旺居盐山县南吴褚村(今属河北海兴县),以后吴士义长子吴高崇又从迁安迁出,徙居盐山县中留村(今属黄骅市),吴士义次子吴高仁又徙居盐山吴家阁后转迁大吴庄(今属盐山县),形成海丰吴氏的六大支脉。因长门吴士安居地,历史上统称为海丰吴氏。又因始迁地不同,现在士安、士豹、士爱三支亦称山东无棣吴氏,士义、士智、士旺三支又称河北沧州吴氏。  

   

       一、  无棣县东南关吴氏(吴士安支系)简介   

无棣为古县名,旧城周长二里。东南关村位于旧城区的东南隅,故而得名。解放以后,逐渐在棣新路以东建成新城区,使东南关成为县城的一部分。明初改称海丰县,民国初年,又称无棣至今。东南关村有1500余人,吴姓约500人,占1/3  

明永乐二年(1404年),海丰始祖长门吴士安迁居山东省济南府武定州海丰县东南关村,占籍坊廓里,子孙繁衍。至今已下传25世,人口逾万人。东南关吴氏在清代人才辈出,盛极一时。出了“两尚书、七侍郎、八巡抚、三十二大夫”,称为“尚书门第”“进士之家”,成为冀鲁名门望族。无棣县城附近有九座吴氏大墓,均神道亭坊,石人石兽,苍松翠柏,春秋祭祀。解放后逐渐被毁,“文革”中吴重熹墓被掘,有限的随葬品亦四散民间。吴式芬故居在解放后成为县公安局的驻地,因而被部分保存下来,现得到政府妥善修葺和保护,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吴式楷、吴保昌等人组织编修了东南关《无棣吴氏族谱》;1997年由吴玉鑫、吴述本等人组织本支统谱,翻印了6册旧谱,续修7册新谱,全套13册,印81套分发各村。同年,东南关族委会翻印部分《海丰吴氏仕德录》、《海丰吴氏文存》。2003年,东南关吴氏又捐资重修了始祖吴士安墓,建了碑亭。  

东南关吴氏后裔迁徙海丰城里、周家庄、馆里、蒋家庄、城后吴、邓王庄、佘家王庄、大庄子、贾家庄、北官庄、宗王、岳里、袁白杨、岔河、韩村、何庵、沧州、黄骅、青县、静海、沧县、盐山、海兴、博兴、昌邑、章丘、阳信、庆云、沾化等地各成村落,后裔遍及海内外。本支当代名人,在县志和专业书籍中记载的有吴康本、吴保忠、吴保数、吴春芳、吴玉田、吴玉龙、吴金岭、吴俊兰、吴金娃、吴重山、吴圣炜、吴立运、吴德星、吴建华等。  

   

   二、无棣县吴码头吴氏(吴士豹支系)简介  

吴码头村位于马颊河以南,德惠新河北岸,碣石山东约 2公里 ,隶属于无棣县碣石山镇。因此村是吴姓临河而建,常有船只在此停泊,装卸货物,采购生活所需,故得吴码头村名。据传,明洪武年,吴士豹赴文安县建城,留居文安。永乐二年奉朝廷凭照,举家转迁此地占产立村。  

2007年修谱统计,吴士豹后嗣人丁兴旺,现已下传25世,后裔约3万人,是海丰吴氏人口最多的一支。吴码头分大吴码头村和小吴码头村,相距约 1公里 ,现基本连为一体。两村人口约3000人,除少数外姓外,80%以上为吴姓。  

本村吴士豹墓及祖茔约十几亩、家族祠堂五间,都毁于“文革”运动。旧谱被烧,仅存吴荣泰保存下来的一套1963年谱,成为2007年修谱的依据。大吴码头较大规模的修谱有四次。光绪三十三年修谱承前启后,功不可没。近年,发现外迁东北的后裔吴廷芳,保存着民国十三年修订的吴家码头残缺的旧谱,后经翻印留存原籍。1963年吴汉周、吴维章、吴广仁等人倡议督导了本支脉和部分士义支的修谱工作,但局限于无棣北部和盐山、海兴部分地区的族人,远迁宗支未能所及,成谱6册。2007年,吴炳国、吴荣泰、吴克海等人组织了本支主要村落的修谱,成谱12册。  

在明清和民国期间,本支主要分迁冀鲁两省,远及京津晋闽苏皖沪和东北三省,其主要城镇和村落有:小吴家码头、吴家店、四党口、齐河大吴家庄、闫家务、埕口、吴枣行、刘家河子、碱场王家、齐周务、孟家庄子、卢郭家庄、蔡公庄、大山街、三间堂、杨姑娘村、穆家口、黄柏岭、魏家庄、商何庄、小泊头郭家庄、孙家眨河、牛岚庄、邢家码头、辛庄子、韩家码头、张家码头、济阳、阳信、章丘、海兴辛集、苏基镇、坨里、河北乐亭陈渡口、黄骅东花寨、青县吴码头、小许庄、小佟庄、香河、唐山赵各庄、天津吴家大院、武清县、西南城角、黄家花园、大仁庄、静海东滩头、唐官屯、大口子门、葛沽、葛沽小曾家、汉沽涧河、东沽、东沽三道沟子、沈阳、关东石头城子、辽宁锦州市、土城子、八面城、十二马架子、长春范家屯、吉林朝阳、农安喇嘛牛村、梨树县孙家营子屯、太平山、黑龙江集贤县、青岗县宏伟村、林甸县花园村、山西屯留县、福建渔溪、安徽宣城县等。  

吴士豹后裔从明朝起,进士、举人、增贡、廪庠生员、内阁中书、州官县丞、奉直大夫、登仕郎、承德郎等科贡仕官名人,据家谱记载有123人之多。现代地市局干部,将校级军官,博导教授,更是人才济济,英杰辈出,吴克瑞、吴廷发、吴广义、吴克收等人就是杰出的代表。  

   

   三、无棣县大梁王吴氏(吴士爱支系)简介

 大梁王村隶属于无棣县马山子镇,位于宣惠新河东岸,因来往渔船常在村边河滩上晾网,取名大晾网,后俗成今名。大梁王村约1500人,吴姓200余人,占17强。  

明永乐二年,吴士爱从迁安奉旨迁徙,沿海南下,卜居海丰县下泊头以东的鸡蒙子村,后因海潮冲淹,迁搬到此地。后代繁衍生息,已下传24代,人口几千人。分迁地主要是沧州、盐山、高城、郭家桥、仙儿庄、下泊头、高井、黎敬庄、仁村、羊庄、八面城、北常庄、刘家河子、小王庄、子扎、前王庄、卞孙庄、王徐庄、津南、关外等。  

本村有民国八年的手抄谱稿,但缺失不全。2003年吴宝忠、吴忠义等组织修谱,只有大梁王、李贝孙、下泊头、四教房等村参加,范围较小。黄骅王徐庄家藏《休宁璜源吴氏族谱》全套五本,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在璜源长庆堂所修。王徐庄由十世广太衍出,是大梁王吴氏较大的支脉。  

   

   四、迁安县吴士义支系简介  

    吴士安兄弟奉旨迁徙时,排行第四的吴士义留居迁安南门里原籍。在老人亡故后,吴士义之子吴高崇、吴高仁又投奔迁徙于盐山县。  

1、黄骅县中留村吴氏(士义长门吴高崇支系)简介  

中留村,又称吴家留村。因“燕王扫北”后,此地人烟灭绝,只遗留一些村庄的倒壁残舍,故称为留村。后因东西排列有三个留村,吴家留村居中,改为中留村。中留村位于黄骅至盐山公路以西,从赵村镇到常郭镇的柏油公路在村西穿过,交通便利。隶属于黄骅县常郭镇。中留村全村700余人,吴姓400余人,约占全村的六成。此村立村比各支较晚,为士义长子吴高崇所立。后代繁衍日盛,至今已传24世,后裔近3000人。  

本村吴玉珊存有本支老谱,还有一些别村的手抄谱,填补了一些失谱村的空白。但本支建国后没有统过谱,只有个村小范围的修谱。  

吴高崇后裔分迁毕孟、杨常庄、卞子扎、青州府、青县吴家院、沧县马落坡、卫北排地、津南陈家庄、咸水沽西地、五登房、小站、白塘口、柴家圈、高庄子、大港红星等村。清时入仕者有吴之盛、吴琰等。当代厅师级以上干部有吴玉砚、吴忠海、吴金德,县团科局级有吴忠华、吴忠坤、吴玉池等。  

2、盐山县大吴庄吴氏(士义次门吴高仁支系)简介  

 大吴庄位于盐山县东 10公里 ,盐山至海兴公路之南,宣惠河以北,隶属于盐山县大边务乡。全村700余人,60%以上为吴姓。大吴庄的始迁祖吴高仁,由迁安县首迁于盐山东北隅的吴家阁村,传至四世兄弟六人分迁四方,四份琏公生五子,三子镔、四子鉴迁贾家牛,墓在贾家牛;至七世楫公又从贾家牛迁大吴庄子,繁衍成族,成为吴士义次门有谱可承的主要支脉。  

此村原家藏明初老谱,传承有序,世系清晰,载有祖居和转徙村的墓图,只惜现已不存。光绪二十二年曾组织部分村庄的修谱,有手抄谱稿。1963年冬,由吴连峰、吴玉振组织,本支数村撰成一谱,未及刊印,翌年“四清”运动开始,反对家族观念,修谱停止,当时的手抄谱保存尚好。  

此村在吴家阁的祖墓,原有碑,记载始迁创业的过程,墓碑毁于日本侵华时期。本支迁徙至今600余年,下传23世,后裔约3000人,分播吴家阁、贾家牛、城南孙庄、王家帽圈、小李庄、孙留舍、吕吴村、前王庄、北芦庄、崔家口、韩桥、姚庄、段庄、大赵庄等村。

 

五、黄骅市南王曼吴氏(吴士智支系)简介  

南王曼村,位于黄骅市西 六公里 ,沧黄公路北侧约 一公里 ,隶属于黄骅市滕庄镇。全村约1800人,吴姓1300多人,约占全村人口的3/4。明永乐二年(1404年)吴士智迁此占产立村,至今已下传25世,后裔人口超过二万人。  

南王曼村,据传为西汉时王曼的封地,故称王曼。永乐二年吴姓迁入,既称吴家王曼。又因有三个王曼村并列南北,吴家王曼居南,1952年改称南王曼。  

南王曼村有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参加和组织了光绪二十二年、民国八年海丰吴氏部分支脉的统谱工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南王曼村族贤吴捷卿、吴芳亭、吴奉轩倡议海丰吴氏六大支脉统谱,得到了海丰吴氏各始迁村的积极响应。 二月十二日 ,吴姓百余主要村庄代表召开筹备会议,统谱开始。当时场面热烈,应邀到达的车辆,绵延几里地。通过这次统谱,南王曼保存有总谱,各村分发有村谱,基本完成了海丰吴氏几百年来统谱的夙愿。因1937年日本侵华,未及付梓。1966年“文化大革命”,使《海丰吴氏统谱》全套手稿付之一炬。  

吴氏祖茔在村之西,始祖吴士智墓居中,四周为历代之墓,占地20余亩。茔地内古树参天,墓碑森然,春秋两祭,蔚为壮观。亦在“文革”中,坟被平,碑被砸,村西之吴氏宗祠亦被毁。2003年由吴重义、吴保林等组织南王曼吴氏续修了支谱,并在原址为始祖智公重修了砖墓,再立了墓碑。   20051218 ,海丰吴氏的始迁村代表参加了在王曼召开的海丰吴氏上衍世系考证研讨会。会后,为无锡统谱编委会提供了统一的资料。  

南王曼吴氏外迁主要县市和村庄有:文安、河间、大村、旧州、道口、京东、十二集、李天木、孙正庄、大浪白、八沟、故县、李家窑、西口外、西胡庄、土楼、孔店、通州、白庄、冲寺口、西湾河、东抛庄、马圈、道安、十槐树、咸水沽、城关等几百处。明清有进士1名,文举5名,武举3名,高官和入仕者10几名。当代有军级干部1名,县团级干部12名,科局级干部18名。还有一些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吴玉生、吴玉池、吴玉祥、吴保深、吴忠祥等都是杰出的代表。  

   

   六、海兴县南褚村吴氏(吴士旺支系)简介  

 南吴褚村,隶属于海兴县赵毛陶镇。位于盐山至海兴公路北侧三华里,赵毛陶村之北,地势平坦,土质盐碱,以农为主。全村1200余人,吴姓500余,为25强。  

此地原属褚村地域,明永乐二年(1404年)吴、张、翟、吕四姓迁入,分别在褚村名前冠以本姓占产立村。吴士旺率家人卜居于各家之南,故名南吴褚村。吴姓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600余年,下传24代,人口约万人。后裔分迁沧州、孟村、咸水沽、旧州、杨店子、卷子、土塔、马落坡、何官屯、黄店子、小吴庄、刘武庄子、陈庄、三间堂、星马庄、冯家洼、小河流、纪庄、望树、小许寺、堤北头、大丁村、马家河、漩涡等几十个村庄。盐山小吴庄有300余人,均为吴姓,全村无一户外姓,为中原村落之罕见。  

南吴褚村家传旧谱为手抄本,代相密传,1963年士旺支脉统过一次谱,在“文化大革命”中谱牒被烧,造成远祖外迁失考。2005年,由吴炳祥、吴清军等组织撰修了本村范围的族谱,但本支系谱尚缺。村北家族祖墓,原有18座大坟,“文革”中被平。解放之初,常有远路来祭者,然今信息已泯。  

本村名人,清时有文举3名,武举2名,高官及入仕者8名。当代有部级1名,地市级6名,县团级8名,科局级21名。如吴文华、吴庆华、吴旭华、吴殿华等。  

   

   

 

文章录入:沧海    责任编辑:吴正闻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