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远去的古都:消失的北京古巷胡同
作者:刘卫兵    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7         ★★★

雪后的老胡同(新浪读书配图)
雪后的老胡同(新浪读书配图)

  虽说条件差,可很多居民特别是老人们在胡同里生活了一辈子,不愿意搬迁。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反复跟我说:“ 住这儿习惯,哪都不想去!”望着我的镜头,老人眼睛里浸满了泪水。

  90年代末,位于崇文区曹雪芹故居的拆迁,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争论。1999年盛夏,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赶去看个究竟。

  曹雪芹在北京的故居主要有两处:一处位于香山脚下北京植物园内的正白旗村,但目前仍未定论;另一处即是位于南城蒜市口,是红学家们一致公认的曹雪芹故居。

  来到蒜市口东北角,找到一处很不起眼的小门楼,进门后向北是一条狭长的通道,走到头还有一个小门,门内是个四合院,院内有北房、南房、西房,院落较为宽阔。院内的老房均为青砖灰瓦、木格门窗,砖雕、石雕显得十分精细。

  进到里面,正好遇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是这里的老住户。听说来采访,这位中年人带着我参观曹雪芹故居,从门匾、房廊到墙上的各种古迹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包括一个过道的屏风上刻着“ 端方正直 ”四个行楷大字,虽经多年的风雨侵蚀,屏风已变得残破斑驳,可上面端庄俊秀的字体依然清晰可见。

  走到院里,我还有幸走进了据说是当年曹雪芹住过的房子。房子的主人是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年夫妇,男主人姓马。房子朝南,分里外两间,中间被过门分开。房子不大,约有十四五平方米,屋里四白落地,家具很简单。墙上贴的、挂的大红“福”字和老寿星挂图给居室平添了几份色彩。房子的屋顶很高,感觉很敞亮。

  马老先生笑呵呵地说,他也记不清自己在这里住了多长时间,可能有几十年。以前也没觉得有什么新鲜,可从80年代起,不时有专家来考察,说这里是曹雪芹的旧居。一拨拨的人来得多了,他们才感觉这地方不一般。

  老人坐在沙发上,平静地讲着房子的故事,老伴坐在旁边的床上,扇着扇子只是嘿嘿笑。我禁不住举起相机,记录下故居拆迁前,这对老人慈祥的模样。

  从马家出来,我继续在院子里转悠。那位热心的中年人一边带我看,一边讲故居的历史。我一边听,一边抓紧拍照。

  “ 拆了太可惜!”他嘟囔着。

  “ 不能保留这个小院吗?”我问。

  “ 够呛,据说要拓宽道路。”

  离开故居时,已然到了日落时分,和中年人告别后,我不禁回头望去,一缕夕阳洒在小门楼的青砖上,静静的,像是在无声地送别友人。

  曹雪芹故居最终还是拆了。听说文物部门和不少居民都有意见,可小家的事情不能影响国家的大事。开始那些年,拆迁的手段比较简单,说拆就拆,没有太多的商量余地。比较之下,现在的拆迁更讲依法办事,考虑民众困难,尊重民意,显得更为人性化。

 

文章录入:芥子    责任编辑:芥子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