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屋
宿松著名山峰罗汉尖下,有一不甚起眼的山村,名“周屋”(因最初建造者姓周而得名)。后周氏迁走,又有宋氏定居于此;后宋氏复迁往湖北。宋氏迁走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6年)前后,我吴氏千一公支第十五世孙地南公自长溪山柏树村迁出,至此定居。从此,周屋成为实际上的“吴屋”。地南公二子垫美、三子垫选、四子垫彩、五子垫扬等四房后裔世代生息于此,至今人口已达300余人。
周屋地处高山,生存环境恶劣。周、宋二姓,即因此而远迁他乡。地南公定居此地后,后裔也一直生活拮据。住房零乱破烂,燃“枞光”当灯,以辣椒代盐,靠树皮草根充饥。村子里光棍汉多,小孩夭折多。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前后,人口还在五六十上下徘徊。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贫困的小村庄,革命年代成了湖北安徽交界地带有名的“红色堡垒”。
1934年,中共皖西特委派汪少川(80年代曾任中央交通部长)率红军便衣队到罗汉尖山区开展革命工作,周屋吴氏后裔,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一时间,周屋被反动势力诬为“匪窠”。 1936年正月十六日,反动武装“猎户队”进驻周屋,自此几乎天天都进周屋抓人。第一批抓去太湖县关押的有吴先应、吴厚进、吴先亮、吴巧言夫妇,吴氏儿媳余香英、朱晒英等;第二批又抓走吴元开(后在太湖县遇害)。1936年3月25日早晨,“猎户队”重又抓到吴先应、朱晒英,将他俩分别吊在周屋稻场前的南瓜架上,并残忍地用烧红的铁铲烫朱晒英的双乳,用烧红铁钳刺吴先应的肛门。二人坚贞不屈,四天后,同时在马厂河沙滩遇难。
周屋吴氏二十一世祖中,就有吴应典(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蕲黄宿三县便衣队队长,1944年正月初二牺牲于柳坪邱山战斗中)、吴先应、朱晒英、吴得进、吴任枝(女,15岁即参加新四军蕲春独立营,后任排长。1947年6月天降暴雨,后任湖北省委书记、中央统战部长的赵辛初带队行军上大王山,途中与敌猝遇,在抢渡龙断口河时,吴任枝身中数弹,被洪水卷走,时年20岁)等参加红军或新四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上述吴氏先祖,今已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载入《宿松县志》。另有吴巧贵、吴宗贵、吴灯印、吴和印踊跃参加新四军,投身抗日大业,上世纪80年代后曾享受政府“中原突围”人员经济救助。
长溪山是周屋吴氏后裔的老家。周屋吴氏遭困之时,长溪山老家宗亲多次参与援救。周屋吴氏后裔对此永志不忘。长溪山吴蕴玉、吴昊明二人的棺材即为周屋吴氏后裔集资捐献;吴蕴玉公的坟墓拜台亦为周屋吴氏后裔于1994年修建。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周屋开始改建。1954年开始动工,1957年完成。新建的周屋,前后3排,每排17间,共51间,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成为当时全县住房最规范的乡村。从1979年开始,部分住户移居到老周屋北边的英家垅、栗树叽、杉树坞、学堂坪新建住房,从此形成新屋、老屋之称。1996年春,黄山村修通了八斗通往村部(沙帽地)的公路。2000年,周屋吴氏集资将公路延伸至老屋。2008年,国家投资将珠岭到八斗坪的公路改为水泥路。湖北薪春县亦规划接通该村公路,此工程现已动工。现在的周屋,高楼林立,公路畅通、电灯、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一应俱全,还有人进县城或在常州买了套房。
周屋吴氏后裔英才辈出。在黄山村村部任职的不乏其人:吴朝进自1953年任黄山村桥上选区代表、民兵连长、生产大队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吴天明从1988年起曾任副村长、村长、书记;吴任春、吴文明、吴丙艳均曾担任过村领导职务。吴泽富曾任陈汉区供销社主任,陈汉区工商行政管理所所长,现退休;在职的国家公务员还有吴正学、吴亚林、吴实情(女);在教育界供职的则有吴任国、吴正保、吴正宏等。吴向阳天津大学毕业,1997年获硕士学位,现任上海某大厂技术总监。
宣统末年,四房的第十九世祖修翰公,外迁于山东藤州级索镇西孔庄;部分后裔又于1964年春回迁周屋。五房的二十一世祖时进公外迁后失去联系,情况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