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吴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关中乃至西北有名的大贾巨富,世居安吴堡村。吴氏家族谱系可追溯至清代中叶,他们是吴恒德———吴汝英———吴蔚文————吴聘。吴家是富豪却不吝啬,常常为朝廷捐赈灾银两,并恩泽邻里。吴聘自幼体弱多病,17岁就娶了三原富豪周氏之女,即后来非常有名的安吴寡妇,期望以大婚之喜驱除病魔。不料结婚十天,吴聘便去世了。安吴寡妇从此当家主事,使吴家更兴旺起来。她曾捐银4万两,修复了当地的文庙(此文庙至今在泾阳县城完整存在),并捐钱重修了云阳城隍庙、戏楼等。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及光绪皇帝仓皇逃难到陕,安吴寡妇为她捐银十万两。慈禧非常高兴,认她为干女儿,并让光绪皇帝封她为一品护国夫人,时年她 32岁。6年后,安吴寡妇病逝。 近代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吴宓先生1894年就出生于安吴堡。吴宓先生一生学术贡献巨大。他把比较文学引入中国学术领域,曾发表多篇比较文学论文,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打下了牢固基础。他潜心研究《红楼梦》,卓有建树,发表《红楼梦新谈》等多篇红学论文。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他培养了大批学有所成的知名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人才,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曹禺、李健吾、张骏祥、季羡林、许国璋、吕淑湘、王力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或受到过他的教诲。 安吴堡,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1937年洛川会议以后,西北青年训练班从延安迁到泾阳,于1938年春迁至此地,共举办了6期训练班,毕业学员13000多人,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1940年4月撤回延安。毛泽东为青训班题词,朱德亲赴视察并作了题为《抗日形势》的报告,林伯渠经常在此讲课。青训班班部设在安吴寡妇周氏正院,现保存完好。
安吴堡存有清末建筑两处,吴氏陵园一处。陵园石雕工艺精美,为明清石刻艺术精粹。在巍巍嵯峨山下,郁郁葱葱的松柏内,长眠着一代国学大师吴宓兄弟。
吴氏庄园:坐北面南,平面正长方形,南北长68.3米,东西宽26.7米,中轴线自南向北,有门厅、东西厢房、六橼厅、退厅、厢房等。
迎祥宫:建于元代,清末复建和扩建,吴周氏驻地,面阔三间16.1米,进间三间12.2米,有戏楼等。
陵园:园内石碑楼4座,每座长6米,宽2米,高12米,牌楼属石灰岩质所造,为三间四柱三楼石牌楼,明楼顶建造,一小形二层重檐,四角攒尖厅,梁坊多雕以动物、山水、人物、生活器皿等图案,石刻层顶,凿有板筒瓦,勾头滴水,国家文物局专家曾评价,吴家陵园的石雕可与圆明园石雕媲美。
安吴青训班遗址,现被SXSZF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