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宛西原生态古村落——内乡吴垭石头村”系列之三
1123A2201.jpg
□记者盛夏文图
新鲜出炉的河南第一家“中国景观村落”——吴垭石头村,到底凭什么打动了评委的心?
“中国景观村落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石头村正是如此。”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张安蒙一语定性。该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楠则着重指出:“与石头村相融的自然农业状态,对城市的乐活群体非常重要,非常有吸引力。”
石头村的农耕生活与西方的“LOHAS”(乐活),石头村最朴素的“天人合一”生活与西方最现代的生活理念,自自然然地有了牵系与勾连,石头村因此变得更耐人寻味。
所谓“乐活”,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强调“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乐活”是一种环保理念,一种文化内涵,一种时代产物。它是一种贴近生活本源,自然、健康的生活态度。崇尚这种生活方式的群体,就叫“乐活族”。“乐活族”席卷欧美发达国家,进而渗透全球。美国四人中有一人是“乐活族”,欧洲“乐活族”比例更高,约占三分之一。但在中国,这种理念刚开始流行。2008年,在宁波举行的中国青年LOHAS(乐活族)时尚文化论坛上,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曾力推“乐活族”理念。
石头村究竟有什么样的生活图景,会令专家们认为它对城市最现代的“乐活族”有吸引力呢?
记者数去石头村,首先是村景村貌“贴近生活本源”的朴素之美深深打动了我。
我在村里见过80岁的独居老人,住一间石头屋,一桌一床一灶一柜,木制升斗、陶制缸、草编筐是其家具。灶上的大馍,一个足有半斤,朝天椒盐腌一下就是菜。老屋200年了,梁柱、檩条裸露在外,木结构上斜笆席(荆条所编)漆黑,屋顶的泥巴有脱落,星星点点漏光,生活素朴简单至极,但老人身体健康。他安详地坐着,问起生活时回答说“很好”,并不诉苦。
我在黄昏时抵达30多岁的村民吴宏建家,院子略呈四合院,有正屋、西屋和作灶间和柴房用的东屋,皆是石砌。院南有一棵枣树,与地面成45度夹角,向院外倾斜着,树身被砌进石院墙,树像长进了墙里。院内到处是石质用具,连鸡窝都是石头垒的。十几只羊从院门口挨挨挤挤地冲进院来,再加上两条狗,都在我身旁挤来挤去,热闹极了。
灶间低矮昏暗,石砌案板石头缸,掀开灶上的大铁锅,锅底熘一圈红薯,箅子上是一长条夹南瓜馅的卷子,主妇当场用刀切开分给大家,一块卷子再加上一块红薯,我们的山村夜饭也很美。
出得吴宏建家天已黑了,村中有几处黄黄的灯光亮起来了,很寂寞。我在村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虽陌生但并不害怕。山环抱的村相对于山,村小。村路老树下的我,相对于动辄百十岁的树,我小。而我触手所及的每一块石头,都比我高寿许多。这时节,你会格外明白自己的局限和人类的局限,明白人自身只是自然微小的一部分。再讲“天人合一”,再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变得入耳也入心了。
石头村的村民一定不知“乐活族”这个时尚的词儿,但细究其经济与社会生活,却无意间得了“乐活”的神髓,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神髓。在别处早已消逝,但在这个“活化石”般的小村里,依稀尚存。
“乐活”生活之“经济”篇
探究古村历史,一定要找老人。吴云风生于1932年,离休干部。他祖籍吴垭,少小离家,现已年过古稀,终于叶落归根重回内乡。老人自有其朴素智慧,他说:“融入大自然是保证身心平衡健康的最好办法。”这句话堪为“乐活族”语录。
吴云风在村里曾有老宅,是石头村最南边一家,大门朝北,一排东西两座堂屋,房后有棵杏树,东堂屋前有棵皂角树,树下是青石板。吴云风说:“小时候每年暑假,表哥都在这儿教我吹笛,给我讲故事。”但老宅如今已归他人,房屋也已翻盖过了。
我和吴云风及村中老人长聊,听他们的口述,粗略勾勒出石头村200余年农耕生活图景。
这种农耕图景本质特点是什么呢?岞曲乡党委书记周晓锋、乡长李伟总结道:“灵山头,华山尾,伏牛山旮旯拐弯八百里。伏牛山与丹江、汉水相交处形成南阳襄阳盆地,地处古秦楚交界、南温带与北温带过渡地带,农耕文化与畜牧文化、游牧文化交融形成独特宛西民俗文化,以吴垭石头村为代表,以古味、野味、生活味、乡土味为其特点。”
石头村农耕图景中,第一幅就是梯田。记者第一次进村时,未见村先见层层盘旋而上的梯田。我注意到,这儿的梯田不是一层层呈条带状,而是一小块一小块拼接而成。每一小块,都用石头堰砌起来,这叫挡窝子地。如同和尚百衲衣般的梯田,将生存的艰辛表露无遗。吴云风说:“吴垭人祖上来此,生存第一要事是开荒种田。在坡上有土之处造梯田,大沟修石挡,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积土为坪,每块小地坪修一条阴渠排水,石挡根再修个蓄水池,雨天多余的水,渗到阴渠往下流入池内,池满则溢出,排到低处,使挡窝子地秋夏两季旱涝保收。”这已是将水土资源作了最充分的利用。
造梯田的成效显著,抗战时期的吴垭,只有22户人家90口人,但有可耕地210亩,土地肥沃,大多是挡窝子地,大部分种小麦,其余的种豌豆、棉花、红薯等,五谷杂粮俱全。
至于粮食加工,村里有公用碾房和磨房。我在现在的石头村里,仍然发现每家院内或院外,都有一盘石磨,只是已生满青苔、爬满葛藤。
石头村后山风景秀丽,几千亩山坡地全部生长花栎树,部分树两年砍一次烧柴,山坡上花栎柴轮流砍伐,除满足自用外,大部分都运往县城出售,是一项重要收入。村里家家都有自留山、“私家柴坡”,这是村民的聚宝盆。
“红薯糊汤疙瘩火,花栎疙瘩烤火赛木炭,隆冬季节,人们拿上镢头背着背篼,上山砸花栎疙瘩拿回家烤火。火堆边放些红薯,啥时熟啥时吃。火堆上吊一铁壶,早晚都有热水,水开了还可喝茶。满屋热气腾腾,有的在火堆上炒玉米花、黄豆吃,其乐融融。”62岁的村民吴新庆描绘了一幅“山村冬日消寒图”。
石头村人还利用满山野生桑树饲养家蚕,每年春天,家家孵化蚕种,喂到蚕结茧成熟后,摘下出售蚕茧。随着产量增加,村里人还自己抽丝,利润更大一些。
除了桑蚕,村民还养柞蚕。每年秋后,村里人把地上落的柞树籽收集起来,冬春播种到山坡上,年复一年,柞树成片,每两年砍伐一次,砍下的树当柴,树桩当年所发嫩枝嫩叶用来育养柞蚕,这是野蚕。春季温度适宜时,把柞蚕卵子孵化出来,长成幼虫,移送到山坡柞树发出的新芽上。产量越来越多,远至镇平县石佛寺的商行都把这儿当原料基地。
“石头村人还有一项重要收入,来自于油桐树、漆树、构树,这几种土特产,家家都生产销售。”村民吴保国道。
油桐树是人们在山上点下籽,生长五年即到盛果期,冬季落叶后打桐籽榨桐油,用来刷门窗、照明等。构树三年摘一次构籽榨木油,可制蜡烛照明。漆树一般为野生,多生长在田边地头,树干长成直径五六厘米就可采割生漆,自家用一部分,大部分出售卖钱。
说到果树,更是满山遍野了。野生的山楂树、酸枣树很多,元枣树、杏树、毛桃树果实口感不好,村民将其嫁接,也会变成好品种。樱桃成熟后,要有人看守,山区鸟多,不看着“不等人吃樱桃就给鸟吃光了”。红枣树每家都有两三棵,大家习惯种在院子里,每年腊八喂枣树吃饺子,保佑第二年多结果。
山珍遍地有,雨季只要上山,在草地上到处都能拾到地皮(野生菌)。花栎树根部在雨季会长六茸木耳、蘑菇,这些都是待客送礼的佳品。记者在石头村中还见到成片的竹林,四时青翠,郁郁葱葱。这些竹子,村民用来制作日常用品和家具,能做出几十个品种。
“吴垭有天然牧场,家家都有牛马铺、羊圈、猪圈、鸡笼,能确保足够役畜耕地拉车磨面,更主要的是造有机农家肥。农忙时用饲料喂牛,农闲时把牛羊赶上山放牧,三两户一起放牧,手持长鞭扯扎鞭比赛,响声一声接一声赛过鞭炮,十分热闹。”吴云风回忆道。
吴垭妇女不论老少,没有不会纺线织布的。纺车人手一架,妇女白天下地,夜里纺花、织布。大部分妇女不但能纺能织,还能剪能裁,春节男女穿的长衫短褂和棉靴、棉布袜都是妇女纯手工做的。只有草鞋,是男人们农闲或下雨天打的。
这种生活形态,其实除了盐需要买,别的都是自给自足。这种生活,是陶渊明满心热望的,也是宋代词人曹组所描写的:“粗衣淡饭,赢取暖和饱。住个宅儿,只要不大不小。常教洁净,不种闲花草。据见定,乐平生,便是神仙了。”
石头村的村民也有娱乐,而且花样繁多。
石头村竹园及东西树林画眉较多,每年村民捕捉画眉幼鸟,入笼喂养一年后可开叫,家家都有三两笼,每天早上开叫比赛,看谁的鸟叫得最好听。
秋冬季节,村民起早上山捉鹌鹑,捉鹌鹑为“斗”,好斗的鹌鹑
都是平时“握”出来的,就是用手握住它,到处走,见人越多越好。每天喂一次,装入袋子挂在裤袋上,这叫鹌鹑袋。“当年村里凡已婚男人都有几个鹌鹑袋。”吴云风笑言。
培养出好鹌鹑,就可约定他人比赛,在室内小桌上放直径50~60厘米的罗圈,双方拿出鹌鹑丢在圈子内,让鸟斗架,有斗十几回合不分胜负的,人们就将其分开。有的斗几十嘴,突然有鸟或飞出圈外,或怯阵停斗,胜负立判。
除了“斗鹌鹑”外,这里还流行“斗羊”。村里最大的打麦场东西50米、南北30米,农闲时节就是斗羊场,方圆二三十里的斗羊爱好者络绎不绝地来这里,就连内乡有名的玩家也到过吴垭多次。
春节自然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石头村的节俗和各地并无差异,但村民自发的娱乐活动却是很别致的。
将石碾竖起来,中间安一轴承和一根木杆,将其穿在石磙上,木杆两头各坐一人推动转圈,看谁转得快,越快越刺激。还有荡秋千,村里到处是树,哪儿都能荡。
还有打毛蛋。毛蛋是妇女自制的,用线把扁物品包在里边缠上线,一层层缠绕到拳头大小,一定要缠得圆,打起来才得心应手。比赛时,选择打麦场上最平坦的地方,参赛者拍打毛蛋转一圈,转圈最多者取胜。踢毽子也是村民常玩的游戏。至于下棋、占方、狼背猪等游戏,也都十分吸引这些劳作一年的村民。
到了灯节,仍然很热闹。正月十五放花炮点灯,堂屋有枣山灯,大门二门点馍灯,门上挂红灯,大人小孩外出要提彩灯,看谁的灯花样多,还要到坟地点馍灯烧纸以示不忘祖先。正月十六、十七要外出向远处跑着玩,美其名曰“跑百病”,以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吴垭石头村村民十分好客,招待亲朋倾其所有。菜有八菜两汤,八菜有咸鸡蛋、咸蒜瓣、豆酱、葛花炒鸡蛋、青椒炒肉、木耳烧肉、蘑菇烧肉、炖鸡,两汤是黄花菜汤、鸡蛋甜汤,主食是蒸馍、面条或韭菜水饺、肉水饺。酒是小米黄酒。吴垭小米黄酒是用大曲酿造,色泽金黄,味道香甜。从过年初三起轮流喝酒,一直喝到正月十五以后。
这样“劳其筋骨”的简单素朴生活,依然养育了一方百姓。“常年吃红薯玉米糁,吃坑存雨水,几辈子男女老少,没有弱智,也没有得癌症的,平均寿命接近70岁。吴垭的姑娘都心灵手巧,能纺织会刺绣,并且远嫁城区或集镇的好人家。吴垭的男孩子在上辈影响下,耕读传家,没有文盲,精通农牧技术。平原上嫁到这儿的媳妇,也大有人在。”吴云风道。
石头村朴素自然,贴近本源的社会生活无意间与西方最现代的生活理念有了牵系与勾连,并因此变得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