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挂剑台文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4           

《史记·吴太伯世家》曾经记述到这样一件事:

(王馀祭)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我心哉?”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徐君庙在泗州徐城县西南一里,即延陵季子挂剑之徐君也。”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季札挂剑故事。汉刘向《新序·节士篇》也写到这件事,并且增加了徐人为感谢季札而作的《徐人歌》: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伤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又以剑挂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这两则资料固然表现了季札礼教方面的修养和诚信,但同时通过徐君礼待季札,钦慕吴钩,内心向往季札佩剑,却“色欲”而口不言,表现了他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待季札返程再次途经徐国挂剑徐君墓树后,徐人十分感动,欣然作歌,也表现了徐人较高的礼教素养与文化水平。

挂剑台诗

因为徐君和季札之间的友情及季札挂剑的故事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理想,所以季札挂剑也就成了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经常被诗词歌赋家们当作永恒的歌颂题材加以描写。早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在他的《哭李尚书》中发出“挂剑留徐”的吟唱。此后,文学家们的吟咏连绵不断,大有“余音袅袅,绕梁不绝”的意味。韩跄曾作有《挂剑台》诗。诗云:

季札贵公子,聘鲁来泗水。佩剑好光芒,徐君以为美。君意公子知,及还君已死。解之系墓前,诚信直若此!只今高台上,朝暮苍烟起。

唐箫有《季子挂剑歌》。诗云:

季子让一国,视之敝屣然。宁当宝一剑,不为徐君悬。徐君虽死骨未朽,挂剑坟前垂杨柳。君知不知不足悲,我心许君终不移。

清王广心也曾以“挂剑台”为题作诗。根据杨际昌的《国朝诗话》卷一,“王农山广心诗秀气成采”,其中“七言近体”最佳,读之“可换凡骨”。杨际昌所举他的著名诗句“交情生死精灵在,剑气山川日夜浮”,就出自其《挂剑台》诗。

挂剑台址

季札挂剑于徐君墓树的故事发生在今江苏泗洪县境内,后人为了纪念徐、吴两国间的真挚友谊和季札诚信的义举,在徐君墓前建挂剑台,以供人们凭吊。可是在泗洪之外,我国的不少地方也都建有挂剑台,这也可看出挂剑台这种文化现象在全国的影响。

在各地的挂剑台中,历史较为悠久、影响也双较大的,主要有徐州挂剑台、睢宁挂剑台、山东张秋挂剑台等。当然,影响最大,有证可查照,当属泗洪张墩挂剑台。

一、徐州挂剑台

明徐州知州宋诚在徐州南郊筑挂剑台,并铭刻《挂剑台事实碑》。2004年,徐州又在云龙西坡重修徐君墓、挂剑台。徐君墓冢前筑有一座两层石质平台,上层置一鼎,旁有造景石墙,上刻“延陵吴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挂丘墓”。朱浩熙还特地撰写了《吴季子挂剑台》一篇以纪其胜:

彭城南郊,古有季子挂剑台。季子者,春秋吴国公子季札也。季札贤,让国之延陵,号延陵季子。吴王余祭四年,季子出使上国,过徐君。徐君好公子剑而未言,公子心许而未献。公子还而徐君就木,遂解剑挂墓树而去。徐人嘉其行,歌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带兮丘墓!”夫千金之剑,何公子不惜,慨然解赠亡故之人?徐君者,好公子之剑而不言。君子也;季子轻宝剑而重君子,情也;察徐君之意不吝,义也;言未出而心相许,诚也;心相许即践行,信也。友亡而情不移,慰友亦酬自心。一剑挂树,既不负与人,且不愧与心,真高行懿德,古道可风也。夫剑赠徐君,何徐人歌之,历两千年而不绝?宝剑,有价也,真情,无价也。季子以千金之剑馈徐君,而实以无价之德赠徐人。以故季子高风,风靡古国;徐人歌之,歌久弥亢。噫!季子挂一剑,倾倒徐人之心;徐人筑一台,陶励天下之人。向使人皆如季子,有情有义,诚实守信,则品自高而德自馨,文明之风炽且遒矣!

甲申之年,时在金秋,州人于云龙山西麓,重修挂剑台,仅勒石以记之。

2004年,香港天马图书出版有限公司还曾出版过吴明继先生编著的《古吴春秋与徐州挂剑台》。此书以“徐州挂剑台”命名,也揭示了挂剑台和徐州的特殊关系。

一说徐州挂剑台本在户部山下崔家巷。江苏网通公司徐州分公司2004年7月14日发布文告,决定将户部山崔家巷广场定名挂剑台广场。其定名挂剑台广场的主要依据,是“历史上该广场为季子挂剑台遗址,季子挂剑是一个“守诚”的故事。用挂剑台命名,一是该广场与步行街路面有同差,像一高台;二是告诉世人户部山自古就是讲究诚信之地;三是季子挂剑的传说民间流传极广,知者甚众,定此名极易传播”。

其实,徐州挂剑台、徐君墓多半是一种“文化”,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古迹”。早在宋诚筑挂剑台的当时,泗州知府曾惟诚就在《帝乡纪略》中指出:“挂剑台……《徐州志》载徐州城南百里,非是。”历史上并无其事,后人却偏偏“煞有介事”,正表现了徐州人对季札挂剑徐君墓树的无限景仰。

二、睢宁挂剑台

光绪《睢宁县志稿》卷七《古迹志》收有徐君墓,说:“徐君墓,旧志载,为季札挂剑处”。睢宁挂剑台原址在该县城西五十里泗河岸(即今姚集镇境内故黄河岸)上。黄河侵泗夺淮后,挂剑台被洪水淹没。待黄河复又改道北归,台址无处可寻。

在睢宁人看来,如果没有徐君的好客情怀、真情待客,恐怕也很难会打动季札,产生后来诚信挂剑的事故。因此,睢宁挂剑台虽然早已湮没无闻,但当地一直把季子挂剑台作为全县的八景之一。而且,季子挂剑的美谈在睢宁代代传颂,并把诚信奉为立身、立业以至立世的根本。据悉,在睢宁一处广场的华表上,目前也刻有挂剑台人物系列雕像。

三、山东阳谷县张秋挂剑台

张秋镇在今山东省阳谷东南20公里处,是武松打虎的阳谷景阳岗遗址所在地,位于黄河北岸。挂剑台就在张秋镇河岸边。

“季札挂剑台”仿佛在诉说着阳谷往日的那段历史,“乾隆晾衣台”也恰似见证了阳谷运河的鼎盛,“古风犹存”的景阳岗更是闻名于古今中外。也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古镇,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陈述了她的不平凡。在1794公里的运河岸边,能与苏杭齐名的小镇,恐怕也只有她了。

150年前,黄河改道从这里切断了运河,于是张秋古镇,因河而生的她便如昙花一现,渐渐陨落。元、明、清时期,张秋镇是南粮北调的通道,挂剑台也就成了往来官员、士子,商人必游的著名景点。因为挂剑台昭示着诚信,所以当地劳动人民对挂剑台不但虔诚膜拜,而且爱护有加。明谢肇氵制《五杂俎》卷一《物部二》曾经写道:

兖州张秋河边有挂剑台,云即徐君墓,季札所挂剑处也。台下有草,一竖一横,如人倚剑之状,食之能愈人心疾。余谓此草不生他所,而独产挂剑台,岂季子义气所感而生耶?余在张秋觅所谓挂剑草者,台前后乃无有,而邻近民庄或有之。

“季子义气所感而生”挂剑草,居然“食之能愈人心疾”,正凸现了当地人民对挂剑台敬畏崇拜的心理状态。据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四旧”浪潮中,老运河边的一户人家将挂剑台40余方明代石刻“捡”回家盖厢房,巧妙地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物。文化大革命以后,这户人家拆除了厢房,当地特地建了一座博物馆,将这些重见天日的石碑陈列在里面。

四、山东平阴挂剑台

平阴县在山东济南西南。据说平阴县古代也有挂剑台,挂剑台左右也曾生草,草如剑形,人呼挂剑草。旧《东阿县志》载:东阿城有挂剑台,,周围生挂剑草,可疗心疾。按东阿县和平阴县相邻,只有一河之隔,其中平阴县在黄河南岸,东阿县在黄河北岸。

五、泗洪张墩挂剑台

明《帝乡纪略》卷九《古迹志》谈到了挂剑台的具体方位:“挂剑台,州(泗洪城)北一百二十里安湖西岸,有土阜,类台,即徐君墓也。近年渐蚀于水,宜封培之。《徐州志》载,在徐州城南百里,非是。”

在今泗洪当地,一般认为挂剑台位于该县东半部的陈圩乡。《泗洪县志》第三十三篇《文物胜迹》:“挂剑台遗址:即徐君墓遗址,在陈圩乡张墩村,古属泗州挂剑乡境。”《江苏县邑风物丛书·泗洪卷》:“今泗洪陈圩乡张墩村尚有挂剑台的遗址。”《商务部网站·江苏宿迁商务之窗》2005年11月4日文《诚信遗迹挂剑台》说得更加具体:

陈圩乡张墩村,位于古徐国国都半城镇西四五里处。历史上有一座方圆数百米、高约十数米的高墩。由于风雨剥蚀,加上人为取土,范围已经缩小,现土墩高于周围地面约一米多。据张墩群众反映,该墩曾被人偷过,挖得陶罐一只,内装何物,无人知晓。也有人在该墩拾得金属箭头数个,交由半城镇文化站收藏。八九十年代,南京博物院曾几次到张墩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该院确定这里为商周遗址。据《泗州志》、《泗虹合志》、《帝乡纪略》等旧志书中记载,这里为延陵季子挂剑留徐的“挂剑台”遗址。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