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长沙王吴芮籍考
吴 福 春
我国汉朝初期,高祖刘邦所封异姓王中,能始终保持封号,延续五代称王的唯长沙王吴芮.对于这样一个人物,然而《史记》、《汉书》都未记载他的籍贯。《史记》只道他为“番阳君”,《汉书》中与吴芮一起作传的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四人都点明籍贯,独吴芮只称为“秦时番阳令。”一般来说,官职并不能代替籍贯,那吴芮到底为何籍人氏?至今阙疑。
余干县志对吴氏之由来始末记载较详,其载云:吴氏系出周太王长子泰伯,武王克商,封泰伯四世嗣孙周章于吴,春秋时吴子寿梦始称王,后传国于长子诸樊,封季子札于延陵, 号延陵季子。诸樊后数传至夫差,为越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战国末,夫差六世孙申,事楚考烈王、因谏封春申君,得罪被谪居余干邓墩之五彩山,是为余干吴氏始迁祖。申生芮,佐汉高祖定天下,有大功,封长沙王,即史称长沙文王。其后裔繁衍,唐宋以降,先后分迁。
余干吴氏宗谱亦载云:吴申与黄歇(春申君)有隙,于楚考烈王五十四年(楚考烈王从公元前262年一一前229年在位)即公元前2 4 8年申被谪居番阳有齐人劝入齐。不从,遂迁余干西南二十五都龙山南麓之马桥,因生芮时有五彩云翳挡其所居后龙山上,人以为祥瑞,故改龙山为五彩山。
此段记载说明吴芮之父吴申原居越地,后谪番阳,旋即迁居余干邓墩之五彩山。这是否确实呢?我认为这是可信的。吴氏之由来与《史记》“吴太伯世家”和“春申君列传”中所载基本相符.《史记》“东越列传”亦说:“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诸越归番阳令吴芮,所谓番君者也,从诸侯入秦”.也证实了吴申原籍为越地,如其不然,当秦末群雄揭竿而起时,越王怎么会远道率众归附一个小县令吴芮?
那么吴申又怎样转迁到余干邓墩之五彩山?吴申因谏封春申君於吴国故都苏州而受贬谪,齐之奸细想把吴申劝说到齐国去,吴申没听从,到番阳不久,以防春申君暗中报复加害,即把家迁到偏僻的山区邓墩之马桥。不然,查阅番阳县志,却不知吴芮究竟居于何乡何村,没有一个具体详细的住址呢?
吴申为公元前2 4 8年迁来五彩山,之后生了吴芮。后吴芮为秦末举为番阳令,以其“施仁行义,有长者之风也”。公元前2 0 2年刘邦封他为长沙王,公元前2 O 1年刘邦派遣他征闽、粵,到赣之金精山得病而亡.出仕时约四十岁,病逝时还不到五十岁。子孙繁衍,遍布华南各郡县,因此华南吴氏皆尊其为始祖,称五彩山为发祥之地。江西之东乡、进贤、南昌、临川、金溪等县志均有同样记述。南宋宁宗开禧二年,即公元1205年元月,赐进士、浙江布政使司陈孟在临川吴氏宗谱中撰写的临川县丞吴带山迁居古源瓦窑序。云:“古源村、县丞吴带山为芮公之五十世孙,为古源村始迁之人也。丞之先世由五彩山而迁凤桥(临川),由凤桥而迁花园,由花园而赘居古源。”明成化乙酉年(即公元1465年8月)乡贡进士、山东青州府儒学训导、南昌英山人吴自周在其宗谱中为吴志云诗作序亦道:“凡吾同宗派系皆源于饶之五彩山。”明万历二十九年即公元1601年秋,东乡吴华国在其吴氏合修宗谱序中亦写道:“相距百余里者,隔郡千余里者,纷纷缕缕,悉如德远之迁演塘,允之迁塔桥,即自五彩分者,不一而足也。”诸县之吴氏皆承认其源于五彩山吴芮也。且在明朝成化乙酉年(公元1465年),万年癸已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清朝康熙四十三年,道光三年,上述诸县吴氏并联合设局同修宗谱。试问,如果吴芮不为余干邓墩五彩山人,其子孙后代怎么会自称为五彩山芮公之分支?
同时,从南昌、抚州诸郡县吴氏宗谱所载饶州知州王十朋“游五彩山”诗亦可证明吴芮为邓墩五彩山人。其诗云:“吴芮当年生此山,此山彩色锦观城,如今不爱繁华地,松桂森森一一青。”还有一首《古咏》诗;“五彩峰峦耸碧空,五王七候产其中;兄弟司徒开晋室,龙驹特出佐边功。道法仙宗推猛祖,天文星数羡樵翁;甲第冠裳谤郡邑,忠孝节义动宸聪。世人漫道山灵秀,自是鄱君德泽隆。”王十朋为南末高宗一十七年(公元1147年)进士第一,历知饶、夔、湖、泉诸州,多善政,官至太子詹事,龙图阁学士。他于高宗二十七年,即公元1157年任饶州府知州时专程到五彩山游玩,并作此诗以咏之。当时余干隶属饶州府,假如他对吴芮不确信其为五彩山人,身为知州怎么专程去游玩,且赋诗下此断语?
《史记》、《汉书》皆载英布被杀于慈乡一事。我认为弄清慈乡到底在什么地方,英布为什么到慈乡来,对考证吴芮主管贯也有裨益.
慈乡到底在哪里?唐颜师古注《汉书》说:“慈乡,枭阝阳县之乡也。”唐司马贞索隐《史记》也说慈乡为“番阳枭阝县之乡。”实则注者有谬。查史料,可知早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 21年就建制了余干县,县城在今城关镇所在地,开始隶属九江郡,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 O 2年,隶属淮南国,所辖慈、义、善、乐安、葛阳、葛兴六乡。后改属豫章郡。《汉书》“地理志”第八亦载:“豫章郡有十八”,其中有余汗、鄱阳、枭阝阳等,余汗县直至南北朝陈朝才改属鄱阳郡,枭阝阳县即为今都昌县,把慈乡说成是枭阝阳县之属均为谬讹。查该两县志,都没有慈乡,惟余汗县早在秦朝和汉初就设有慈乡,在今县城北部,辖今所谓二、三、四、五、六、七、八都,即今华林岗、鹭鸶港、石口、东塘一带。我认为英布被杀在慈乡,这个慈乡当为余汗县之慈乡。此地系余、鄱交界处,故《史记》以为慈乡在鄱阳。那么英布怎么会杀死在慈乡呢?英布为吴芮女婿,此时吴芮已病亡,子吴臣承袭王位,英布与吴臣为内外兄弟。英布叛汉失败,吴臣绐书伪与亡,英布轻信于他,但不敢到吴臣封地去,意欲潜隐到吴臣家中与他再作计较。《史记》说英布从越走鄱阳,于慈乡被杀是合乎逻辑的.因鄱阳在余汗县城北约百余里,慈乡在余汗县城北三十里,吴臣家在邓墩五彩山,在县南六、七十里,从鄱阳经慈乡到五彩山是一条直路,从此亦可证明吴芮家居余干邓墩五彩山是可信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吴芮籍贯是余干县邓墩五彩山。这里还有许多关于吴芮的传说,明清两朝建有芮王殿,在一九六八年“文革”中被毁。司马迁、班固写作态度认真,一丝不苛,与其贸然确定其籍贯,不如阙如,所以吴芮籍贯至今仍为史书中一个疑点。谨以管见就教于博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