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的闪亮——读吴柏国画作品有感
文/ 梁生灵
吴柏
画家的匠心是画家技艺与情感的高度融合,有没有这个匠心,应该是画家水平高低的分界线。每一个画家都具有相应的技法技能,具有自己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品质、伦理道德等,只有把这些因素完美融合,一个闪耀的画家形象才会出现,这时候面对他的作品,才能深刻体味画作的神韵和生命力。欣赏国画家吴柏的山水画时,我有了以上强烈的感觉。
从看到吴柏的数十作品图片来说,在方寸之内,上有群山连绵,中有飞瀑高挂、下有江河缓缓,水泽丰沛而平静,避免了那种让人心惊肉跳的惊涛骇浪。在《江村归帆》中,江面狭窄处板桥斜跨,群鸟临水飞翔,苍茫的青山绵延不尽,近处江面上的木船与岸边的小村相呼应,村边古木森然,顾盼的树木与山形风化般的线条,构成了整体和谐的景象;而近处的江水,不难看出平静下的暗流,与周边沉稳悠然的山脉相映成趣,让人感到平静中蕴育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也是画家的美好向往和精神支柱。《山居图》中,构图简练、笔墨粗犷,突出表现了山居的简单随意、行卧无羁的生活韵味和趣味。《宿州老城墙》和《圣泉寺晨钟》是传统的技法,现实的场景,通过画家的取舍,赋予新的面貌和诗意。在《山村新绿》中,简约的山形背景下,树影隐约于村后,空中群鸟飞翔,村舍红瓦白墙与栅栏内外淡色点染的绿草,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歪歪斜斜的电线杆,相互顾盼,似乎借喻山村正在恢复元气,从寒季中站立。这类诗意的画面是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说明吴柏已从传统山水构图和趣味向现代过渡。《夜吟应觉月光寒》则让人看到了一种孤独又悠然的氛围。画面中,残月闲云、柳树孤影,草屋归帆,传递了画家一种独行不拘的情感和轻烟似的乡愁。
我们从这类画的韵味、趣味和意味之中,能品味出诗意的幽深与绵长,也感受到不同的更深的情感内涵。从这里我们会发现,吴柏的山水画技艺与情感融合一体,它把画家对生活直至生命的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的内心境象与画面早已深深地相互浸透,因而能从山水的平静之中表现其不平静,能从不平静之中表现其平静,这就是画家慧心闪现的光亮。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家的作品就是画家眼睛和心灵的反映,从画家的作品能感触到画家的情感,这必须具有技艺与情感相融合的匠心,有了这一匠心,即使你无门无派,或者流入某门某派,都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不会在画坛上或门派中丧失自我,而这种不丧失自我的独特性应该就是画家的生命力。当已经看到了画家技艺与情感相融合的作品,分析画家技法、门派等也就没了必要。
吴柏曾给我说,他现在正努力寻找最能表现自己想法的形式语言。实际上,当一个画家的技艺与情感融合了,并具体落实到画面上,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形式语言。
吴柏不但精于山水,还兼擅花鸟、人物画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有姹紫嫣红的紫藤、展翅长空的雄鹰、正气凛然的钟馗、曼妙多姿的人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黄昏——赵紫阳先生》,套用前人的话,“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这幅《黄昏》和另一幅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的水墨画《拆》以及正在创作中的“家乡美”系列,表明他对现实的人文关怀和自觉的文化使命,也证明他没有停留在为了画画而画画的生活层面和技术层面,他是一个有深度、有想法的画家。
吴柏早年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入门,后习明清山水,上追宋元,再回头学习黄宾虹、黄叶村诸贤达的技法和精神,又得当代著名山水画家葛庆友先生的指点,我认为是一条正确的学习道路。他的山水画作品设色明丽雅净,可观、可游、可居,没有那种故作的荒寒孤高之态,也没有驰骋霸悍的江湖气,画面生机勃勃,草木丰茂,诗意盎然。吴柏下一步将以家乡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重点,用自己的画笔,为这片热土树碑立传,作品《圣泉寺晨钟》、《宿州老城墙》、《雪枫公园》是可贵的尝试。
吴柏已经开始走上自己的艺术道路,有可能很崎岖艰难,但它属于吴柏自己。以他这样年纪的画家,对山水对生命有如此深的感悟,并把它表现在作品中,实在难能可贵,坚持下去,艺术发展前景肯定广阔的。
2012.10.22草于武鸣无眠孤斋
(梁生灵:著名诗人、美术评论家)
绘 事 感 言
吴 柏
初学画时怕繁,现在怕简。画一张繁复的小写意山水,只是时间问题,结果不会太出自己的意外。如果学八大、青藤,那寥寥数笔,不知要画坏多少宣纸。繁简无优劣之分,前人总结:繁中简,简中繁。就是复杂的画面不乱,给人很整体的感觉,所有细节为整体服务。那些简单的画面,构思奇妙,耐看,引人遐思。 画画很有意思,刚画好很得意,挂起来细看,毛病很多,下一次解决这个,又产生了那个问题,总是在路上!
绘画完全写实是不可能的,就是摄影也有取舍,那瞬间的光影也是独特的,甚至永远无法再现。 我对那些写实画不排斥,画家总要有所增删,就算他的艺术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也留下自己生命的痕迹,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也是我们能容纳涂鸦艺术和儿童画的原因。我也喜欢抽象画,哪怕到看不懂的地步。我理解的抽象,就是在具体的形体中抽出自己需要的部分,这个舞台漫无边际,从似与不似到一片空白,也许我们看不懂,但画家懂。你能接受,他就进入你的视野,你不接受,画家自娱自乐。
只画自己才能看懂的作品,画家是走不远的。在高度写实和非常抽象的两极之间,有无数的可能,有广大的空间,任意取一点,就可以耗尽一生去追求,去完善,甚至有庞大的队伍紧随其后,继续探索发现,许多大艺术家在两极之间取中庸,就是齐白石先生所说的“似与不似之间”。就在这个中间一段,成就了一大批重量级的画家,目标一致,面目各异。
有个学字的朋友,对我发感慨,说品读大师的书法,乍看不怎么样,你真的临时,一旦投入,才知道其中的妙处,难以言表!此言不虚。所以这许多年,只能学习积累,不妄求自己面目,免得自己堕入歧途而不自知,浊人眼目。
有很多人喜欢牡丹,誉为国花,象征富贵吉祥,也有人以为俗气。任何题材,在高雅的画家手里,自然高雅,在俗气的人手里,难逃俗气,大雅亦大俗,大俗亦大雅,雅俗在人心,也是物极必反,能相互转换的。
月缺花残,自然中的自然,有人视之淡然,有人悲从中来,既是情绪所致,又是文化的力量,无所谓好坏对错。国画有时不需要意义,只是墨戏,也能称得上作品,甚至有很好的效果。但绝大多数作品能表达情感,或表现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有时在没意义中寻找意义......。
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画家,见仁见智,估计无法认证,也无标准答案。但做为一个画家,能画几笔那是一定的,尽管此几笔非彼几笔!想在画界立足本不是易事,最简单入门的功课也能穷其一生,比如笔墨,浓淡干湿枯…再接着章法、意境等等。画外的困扰也不少,会有观画者似与不似之论,有风格流派之争,如专业的看不起业余的,水墨的看不起重彩的,传统的看不起现代的,画价卖的高的看不起低的,体制内的看不起体制外的……。就算这些都克服了,还有个最大的问题,作品要有自己的面目,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独有的形式语言。
艺术家之间水平的高下是现实存在,差距永远存在。画画开始比的是技法,后来是形式语言,再后来是思想境界,最后比的是人品。
吴柏写于宿州城西凤凰假日之望淮搂
吴柏艺术简历
吴柏,安徽萧县人,精山水,兼攻人物、花鸟,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淮海美术家协会理事、宿州市青年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社员等。
作品立足传统,贴近生活,锐意进取,先后在十多次全国性和省市级书画展赛中获奖和入展。国画作品在《中国书法美术2011人物年鉴》、《中国书画报》、《2012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年鉴》、中国文联《神州》杂志、香港《东方艺林》等数十种大型画册和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2011年获邀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专辑》的创作并入选;2012年10月中集邮发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吴柏——纪念珍藏邮册》;2014年五月参与《白居易在宿州》的部分插图绘制。宿州电视台翰墨飘香栏目对其进行专题采访报道。诗词散文曾被多家报刊杂志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