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五个霸主国,齐、晋、秦、楚、吴,这五个国家的王室,在称霸之前,王室内部发生血腥的君位之争而且夺位成功的,是齐、晋、吴,三个国家。秦国在称霸之前,王室内部没有发生过君位之争,楚国在称霸之前,王室内部没有发生过君位之争而成功的。
不过,秦楚两国在称霸之后,都出现君位争夺的现象,但是夺取君位的事变均以失败而告终。
楚国在楚庄王称霸之前,有过王室内乱,但楚庄王以静制动,三年不鸣,之后重用伍举(伍子胥的祖你),一鸣惊人,成功地化解解了内乱,继而称霸。
楚庄王称霸之后的楚国王室内乱,是伍子胥在吴国去世五年之后的事,是楚平王的孙子白公胜为了讨伐郑国而发生的动乱,也不是为了争夺君位而起。当年楚平王之子、白公胜的父亲太子建与伍子胥逃到郑国,郑国收留了太子建,然而太子建却恩将仇报,要联合晋国推翻郑国,最后被郑国国群杀掉,白公胜和伍子胥不得不逃到吴国。于是白公胜一心要为父报仇攻伐郑国,回到楚国后,也向楚王提出这个要求,但楚国君臣一直不同意,于是白公胜在夫差十七年,借战胜吴国之机,发动叛乱,囚禁楚惠王,白公胜自立为楚王,后来被叶公(成语“叶公好龙”的那位叶公)打败而自杀身亡。
秦国的事,是楚国人宣太后芈八子把持朝政的时期,秦武王之兄弟季君在秦武王死后两年发动叛乱,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是秦国仅有的一次王室内乱,而且还是发生在太后干政的前提之下。之后的内乱是太监外戚( 嫪毐)在秦始皇时间发生的内乱,以及属于官僚阶层的商鞅发动的内乱,这不属于王室内部的内乱。
秦国王室内部没有内乱,这可能地当地民风纯朴有关系,秦国故地,正是泰伯奔吴之前所生活的地方,即现在的西镇吴山所在之处。泰伯与当地民众的关系,或者是志趣相投,同气相求,从而易于融合,或者是民众易受泰伯感染,从而融合。
齐国姜小白夺位成功而称霸,晋国重耳夺位成功而称霸,吴国公子光夺位成功而称霸(吴国在称霸之时还有一次不成功的夺位之争---夫概自立为王,吴国在称霸之前可能也有一次不成功的夺位之争---庆忌复仇。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庆忌,可能并未复仇,而是一位宽宏的人,要离刺庆忌以及庆忌最后与要离的对话<一天不能死两个勇士>,可能是是后人或者说是越人编撰的),以推翻君王夺得君位而告成的齐、晋、吴,这三个国家后来的结局都不寻常,吴国与越国合一,晋国分裂为三,齐国被田氏取代。而且这些事都发生的几十年之内。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
这是夫差当政时期,吴国灭亡之前,姜氏齐国己经被田氏接管,只是尚未正式册封田氏为齐国国主。(齐国的事件对夫差杀伍子胥的事件有影响,因为夫差看到齐国的事件之后,感觉到官僚阶层对王室的威胁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在操纵王室继承人方面,所以夫差对伍子胥很不放心,这不仅仅是因为伍子胥傲于夫差并将儿子送往齐国,伍子胥死于公元前484年)
公元前453年,晋国公卿赵、韩﹑魏联合起来灭掉公卿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这是吴国亡国二十年之后的事。
这个时期之后,春秋五大霸主国,只剩秦楚两国的王室还存在于世,楚国统一中国南方,秦国统一中国。而在春秋战国之交的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齐国王室被取代,晋国被分食,吴国被灭国,原有王族宗室不得公祭祖宗,所谓的绝祀。
到了泰伯四十一世孙吴如胜时期,公元154年,吴国亡国627年之后,吴国王室后裔才重立泰伯庙,开始公祭列祖列宗。六百多年的时间,似乎也是从泰伯自号句吴到夫差掩面伏剑这一吴国立国的国祚时间长度。如此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