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巨岩石坡上,一场穿越几百年的邂逅
作者:小茶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9-30       ★★★★★


散文《巨岩石坡上,一场穿越几百年的邂逅》

                                                                                                 福建省安溪县吴奋勇



      泉州临海,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数不清的花岗岩或深埋在幽暗的地下或裸露突兀在天光里。看不见的,在地下生根延展。在地表上的,形状各异,自成风景。山川形胜,文人雅集。当石头和文字联袂,石头不仅仅是一块简单结构的石头,刻上文字就记载了历史,就彰显了一种情怀。我们都有读着石头上的文字,思绪万千的经历。泉州古称“泉南佛国”,是佛教文化传入较早较集中的地方之一。石头上的记载,给我们震撼,令我们沉思,让我们敬仰。每一次的邂逅,就是一场穿越岁月河流的壮阔。

      九十年代初,我在泉州古城求学,曾和同学们游览古城的名胜古迹。恰同学年轻,意气风发,所到之处,各抒己见,激扬文字。有一次,到“山中无石不刻字”的九日山,我们一群人就在摩崖石刻“泉南佛国”前,议论纷纷,但我们对泉州,对摩崖石刻知之不多, 说的只是皮毛而已,现在想来甚至有些可笑。但晋江的一位和我一样姓吴的同学说:“我们晋江南天禅寺,也有泉南佛国石刻,比这还大,是我们姓吴的老祖宗写的。”他有意无意的表达,大家都没有再细究,但我记住了南天禅寺,记住了南天禅寺和姓吴的人有关联。可是20多年过去了,去晋江也好多次了,就是没有到过南天禅寺,心中不免遗憾。

左一:吴奋勇宗亲

      无巧不成书巧。在这流火的夏季,泉州市作家协会散文创委会组织到南天禅寺采风,我应邀参加,激动不已。去之前,我在网上百度了“南天禅寺”,从而得知我姓吴的同学,说得有误,“泉南佛国”并非姓吴的人所写,但是南天禅寺确实和姓吴的将军吴英有关。安溪宗亲平河先生对吴文化颇有研究,曾写过关于吴英将军的论文《浅析吴英将军的“明良千古”》,要我指导指导,其实我只是在文字通顺方面给以说说而已。但因之,我对吴英将军“戎马一生”有所了解。但对他和南天禅寺的因缘,我一无所知。出发前,我就想,应该好好看看,写写这位大将军和寺庙神明的情缘,好好感受一下大将军的气魄和胸怀。

      那天,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就从安溪出发,抵达南天禅寺,已是上午八点半。太阳火辣辣的,毫不留情地烘烤着大地。站在树荫下,海风吹来,感觉有些许的凉爽,但还是觉得热浪滚滚来。第一次亲临,我激情满满的。抬头而望,见岱峰山不高,不像我家乡安溪的山高和奇,显得无比的温顺。建筑群在绿树的掩映里,气势雄伟。我们不禁的赞叹“佛家圣地”的清净和大气。

      我随着四十多人浩浩荡荡的采风队伍,在理山师父的带领下,走走停停。浏览,拍照,发问,沉思。

      在玉兰树下,看叶闻香。在菩提树下,突发幽思。终于看到了《重修南天禅寺碑记》,文末是晋水吴英敬书。我睁大眼睛,细细品读。原来吴英在1697年重建了石佛寺,壮丽宏敞,取泉南佛国之意,更名为“南天禅寺”,并亲自题写,这四个字遒劲有力,熠熠生辉。在寺里,理山师父师父多次提到“吴英”这两个字,也好多人发问。我带着不一样的心情,仰望石佛,神清气爽。“吴英”,这两个字在我眼里,在我心中越发高大。
      经过一条小石头路,来到一个广场,地上铺着白色花岗岩,外围的栏杆是花岗岩的“条石”,另外的是巨岩石坡,中间的亭子也是花岗岩建成的。也许是天太热的缘故,大家纷纷往亭子挤,但大家的眼睛被都被吸引了,这里有一个富有文化意味的磁场。巨岩石坡上,有“泉南佛国”四个大字,四字鼎立,规规矩矩,像是一个大印从天而降,盖在这里。这四个字劲秀洒脱,每字高达一点七米,笔势飞动,笔力遒劲,洒脱奔放。有人爬上去,我也不甘落后。有人叫我这一米七,体重170斤要躺下去,和“南”字比大小,有人说道,人有它高,就是没有它的宽。我不敢,不是我在大家面前羞涩,不肯表演。而是对文字的敬畏,怎么能把它压在我的简单粗俗的身躯下呢?我沿着不同方位在欣赏着,甚至弯下身子抚摸,发热的石头和笔划传递着正能量。巨岩石坡外,相思树婆娑,芙蓉绽放,百草翠绿。
      我挺身站直,往远处望去,美丽的晋江村庄尽收眼底。

      我的耳边又响起吴英这两个字,我从包里拿出资料,旁若无人地阅看起来。“泉南佛国”确实和吴英有关。清代的吴英将军,是晋江人。他之所以重建石佛寺,是有一段神缘的。碑记记载他曾在避乱迷途的危急中,获一老叟指点,方才脱险,而老叟竟然是寺中憎佛,为报恩乃重建此寺。《重修南天禅寺碑记》云:“岁次壬辰,余甫髻龄,从赠太夫人自鹭岛渡海,欲就祖家大浯塘葬亲,经其处,因世乱途阻,正在危急,遇一叟素衣跣足,手持卷书,示余从小径而前当有相引者,言毕不见。行不数武,果见一人引余,遂得身安。”又云,“太夫人曰:适见左侧有佛寺,斯必佛脱我于厄。汝归,动盍往拜谢。越日余诣寺顶礼,见西畔一佛慈容素体,手持卷书,如昨所遇,则各知慈航默渡,若此其异也。”吴英见寺宇荒废,杂草疯长,就心想日后要捐资银两重兴南天禅寺。时逢军兴,吴英参与战事带兵打仗,官运亨通。在他身居高位之时,为报佛恩,便将自己所有的俸禄用来重修南天禅寺。
      而巨岩石坡上的“泉南佛国”这四字谁是写的?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外寺观•安海城东大石佛寺》载:“安海城东大石佛寺,在安海城外东十里许。未岩时,石夜有光三道,僧守净异之,镌弥陀、观音、势至三像,高六丈余,旁有大石,刻‘泉南佛国’四大字,王梅溪(王十朋)笔也。”

      关于这,有两个传说。 第一个传说讲的是南宋年间,赤虬龙奉命要来沉晋江。它化成一位白书生,游至东石石佛寺。当时泉州太守王十朋和石佛寺高僧正在品茶。高僧知道白面书生的来历,知道来者不善,急心邀书生入座。叫人温来烈酒,高僧暗示王十朋,两人不断劝酒。赤虬龙本来嗜酒,一时被灌得醉入梦乡。高僧连忙将原委告诉王十朋。两人想出了解救的办法:赶快请来许多石匠,把王十朋写的每字一丈见方的“泉南佛国”四个大字,勒刻在寺西的石坪上。书生醒来,高僧邀他游寺,游到寺傍,见石坪上勒有王十朋写的“泉南佛国”四个大字。赤虬龙大惊,心想:“佛国好沉吗?”迟迟不敢施展法力,因而错过了陆沉晋江的时刻。 时刻误过,回去难以复命,既后悔又羞愧,就望西方逃去,逃到南安仙公洞,钻入地下。至今仙公洞的龙潭,永不枯竭,说是无底,可通东海,是赤虬龙钻入的地方。 另一种传说讲的是南宋年间,僧人一庵守净建寺后,得知泉州太守王十朋出巡欲经岱山脚下的安平大道而过,便命小沙弥日夜守候在道旁。数日后,果见太守的座轿并仪仗逶迤而来,小沙弥忙上山报知。一庵守净即刻带二个徒弟下山恭候,值官轿至,守净拦轿请太守上山用茶稍憩。时值盛夏,太守见衙役们个个疲劳不堪,又早闻南天寺的崖刻石佛高大雄伟,圣灵无比,因此便随守净上山。 守净把太守迎入客房,命小沙弥献茶,茶毕,守净带太守入大殿参观。王十朋见巨崖岩壁上浮雕出弥陀、观音、势至三尊大石佛,果然宝相庄严,栩栩如生,忙拈香膜拜,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此时,守净便命小沙弥把早已准备好的一桶墨汁扛来,拿来用菅芒草扎成的大笔及两行四张全开粘成的宣纸多幅。王十朋见状,已知守净欲求字,就问:未知大师欲书写何字?守净答曰:太守喝了贫僧四杯茶,请赐四字,先写“南”字。纸张早已排在地砖上,太守欣然挽袖举笔沾墨,一笔挥就;小沙弥立即把“南”字收走,又排上纸张;守净又念“泉”字,太守也挥就;小沙弥收走后又排上纸张;守净再念“国”字,太守亦挥就;小沙弥飞快地收走后又排上纸张,守净又念“佛”字,太守稍一凝思,得知其意,怎奈喝了人家四杯茶哩,只好沾好墨汁又把“佛”字写完。 “南”“泉”“国”“佛”四字完成后,王十朋立即拜别守净。守净把太守送下山后,欣喜非常,因为王十朋系状元出身,其墨宝能使南天寺增辉不少。于是守净把此四字组合成“泉南佛国”镌刻在崖壁上,果然气势非凡。

      听了这两个传说,回望建寺的历史,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简直不可思议。但,所谓的传说,是人们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对历史做纪录,因此传说通常无可考证,但往往是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传说,不是历史,无所谓真实与否,但给我们同样的震撼和追思,也给寺庙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深厚的底蕴,引发人们的共鸣和关注,作用非同小可。所以是先有“南天禅寺”的这个名称,还是先有“泉南佛国”这个摩崖石刻,没有必要从时间的顺序去推敲了,但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事实证明,“南天禅寺”的名称一定是从“泉南佛国”衍化而来的。    

      我好像是从梦境中醒来,顶着烈日,在仰望,在寻思。“泉南佛国”题崖石壁,高高矗立,工整凛然,气势磅礴,扑面而来。构体严谨平实对称,强烈的颜魂柳骨,苍劲刚强。从书法的每个视角去观赏,都强劲体现了汉字天赋的本真,每个字彪炳着金刚大汉的力度,一种伟大的强刚之美巍然震撼着我的心灵。


      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南天禅寺也不例外,有诗赞《泉南佛国》曰:西方原空色相,异哉石上神光。自从高曾创始,妙得太守书香。与佛有缘笔迹,任他换劫沧桑。游人亦知嗜古,看到山抹夕阳。
      是呀,南天禅寺,石上异光。我远道而来,在巨岩石坡上,演绎了一场穿越几百年的邂逅,我的心灵做了一次洗涤。

       南天禅寺,历经800年的沧海桑田,恰逢盛世,以弘法、教育和慈善为宗旨,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为重任,必将更加辉煌,是名副其实的“泉南佛国”。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wty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