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王安石撰祭吴充文和宋史吴充传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8-30       ★★★★★

王安石撰祭吴充文和宋史吴充传

作者:吴李才 (2015-8-30)

我们阅读这两位南宋丞相王安石(世称临川先生)和吴充(冲卿公)的史料文献,应该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录入王安石撰《臨川文集》的《祭吴侍中冲卿文》,把题目简称为“祭吴充文”(图1)、诗三首(图2-1和图2-2)和托克托主编《宋史》吴充传(图3-1~图3-3),原文与点校对照,供宗亲读者参考。

照片:江西省抚州市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雕像

笔者注:江西省抚州市王安石纪念馆,坐落在抚州市赣东大道的南端,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建成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是一座仿宋园林式的建筑。馆内门楼、隐壁、水榭、碑廊、亭台、荷池、曲桥与主楼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辟有问月轩、蹄躅园、辛夷园、荆公亭、怀文堂等园林景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别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在宋神宗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执行新法。王安石在《登飞来峰》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一位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自信刚毅的精神,他又在《读史有感》曰:“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史实证明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王安石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大多是冷峻、刚毅、激进的形象。但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是富国、强兵、取士之法也。

本文录入王安石撰《祭昊侍中冲卿文》,可以了解撰者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已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拥有柔软哀伤的内心世界,也拥有悲痛伤感与超脱生礼杂糅的生死情怀。研究这篇祭文,有助于还原王安石与吴充交往的历史景象与亲密交情。本网站《诗词》栏目,吴金全先生巳录入王安石咏吴氏亲友的几十首诗歌,笔者仅选录印象较深刻的三首,都充分体现了王安石的文学成就颇高,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

吴充(1021-1080),字冲卿,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吴育之弟。景祐五年进士,调谷熟县主簿。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除集贤校理,判吏部南曹,改知太常礼院。出知高邮军,召还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知陕州,为京西、淮南、河东转运使。英宗即位,权盐铁副使。熙宁元年,知制诰,同知谏院,为河北安抚使。知审刑院,权三司使,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吴充之子吴安持是王安石的女婿,但不支援王安石变法,认为新法不便于民。八年,为枢密使。九年,王安石去国,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请召还司马光等,与王珪并相。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西太一宫使。卒年六十,赠司空兼侍中,谥正宪。与韩绛同编有《枢密院时政记》15卷(《宋史·艺文志》二),今已佚。《全宋诗》卷534录其诗八首。事迹见《东都事略》卷63、《宋史》卷312有传。

图1、(宋)王安石,《臨川文集》,祭文,卷八十二~卷八十六,125a-129a1,总校空庶吉士 臣张能照,校对官检讨 臣龚大万,膳录监生 臣张元辑,膳录监生 臣刘风极,详校官助教 臣常循。

【祭吴侍中冲卿文】(笔者注:吴充,字冲卿,赠侍中,谥正宪。)

呜呼!公命在酉,长我一时。公先我茁,我后公萎。中间仕宦,有合有离。后我所践,公辄仍之。出盹则交辔,处则连榱。坐肘则并,行肩则差。岂愿敢及,天实我贻。公之停蓄,及所设施,有诰有诔,亦有铭诗。又将有史,传所不疑。我既惫眊,何辞能为?婚姻之故,唯以告悲。

王安石的祭文被认为是构思新颖,写法严谨,写人要不虚美,不隐恶,不粉饰,也不抹黑,注重史德,实事求是,文如其人。王安石的这篇祭文是采用四言体式,简约的行文风格,语言精练。

图2-1、(宋)王安石,《臨川文集》,卷十九~卷二十四,93a/95a1

【寄吴冲卿二首】(笔者注:原文有二首,现录入一首)

平生身事略相同,三岁连墙左厩中。更得谬恩分省舍,又将衰鬓作邻翁。联翩久傍官槐绿,契阔今看楚蓼红。不欲与君为远别,沙台吹帽约秋风。

【酬冲卿见别】同官同齿复同科,朋友婚姻分最多。两地尘沙今龃龉,二年风月共婆娑。朝伦孰与君材似,使指将如我病何。升黜会应从此异,愿偷闲暇数经过。

图2-2、(宋)王安石,《臨川文集》,寄吴冲卿,卷五~卷九,73a

【寄吴冲卿】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与君语承华,念此非不夙。恨无数顷田,归耕使成熟。

当官拙自计,易用忤流俗。穷年走区区,得谤大于屋。

归来污省舍,又继故人躅。相逢只数步,吏案常填目。

切嗟非无朋,阻阔嗟何速。孤危失所助,把卷常恨独。

虚名终自误,谬恩何见蹙。清明有冲卿,奥美如晦叔。

时谓当选升,屈指尚五六。揆才最不称,饕宠宁无恧。

殷勤故人书,纸尾又见勖。君虽好德言,我自望忠告。

易称动不括,传论大明服。进为非成材,罪恐不容赎。

岁残东风生,陕树尘翳麴。何缘一杯酒,谈笑相追逐。

这一段诗文“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说的是世间事物变化多端,不可胜数,各具情态,而人只能知道其中的一部分。从青少年时就开始努力,到老年才能有所成就。当内心只是稍稍领悟了其中的道理时,自认为已经读了很多书,但遇到事情时才发觉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正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图3-1、(元)托克托,《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吴充传,载自《四库全书》,卷三百十一~卷三百十二,117a,详校官编修 臣王天禄

【点校】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与兄育、京、方皆高第。调谷熟主簿,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充作《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仁宗命缮写赐皇族,英宗在藩邸,书之坐右。

除集贤校理、判吏部南曹。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以忠直擢侍从,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还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历知陕州,京西、淮南、河东转运使。

英宗立,数问充所在,会入觐,语其为吴王宫教授时事,嘉劳之。寻权盐铁副使。熙宁元年,知制诰。神宗谕以任用意,曰:"先帝知卿久矣。遂同知谏院。言:"士大夫亲〈接下页〉

图3-2、(元)托克托,《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吴充传,载自《四库全书》,卷三百十一~卷三百十二,119

【点校】

〈接下页〉没,或藁殡数十年,伤败风化,宜限期使葬。"诏著为令。河北水灾、地震,为安抚使。使还,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知审刑院,权三司使,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检校太傅、枢密使。充虽与安石连姻,而心不善其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吕公著、韩维、苏颂,乃荐孙觉、李常、程颢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迫于诛敛,愁怨流离,转死沟壑。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几年于兹矣。今日救天下之急,苟不罢青苗、免役、保甲、市易,息征伐之谋,而欲求成效,犹恶汤之沸,而益薪鼓橐也。欲去此五者,必先别利害,以悟人主之心。欲悟人主之心,必先开言路。今病〈接下页〉

图3-3、(元)托克托,《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吴充传,载自《四库全书》,卷三百十一~卷三百十二,121a

【点校】

〈接上页〉虽已深,犹未至膏肓,失今不治,遂为痼疾矣。"充不能用。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素病瘤,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三月,舆归第,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西太一宫使。逾月,卒,年六十。赠司空兼侍中,谥曰正宪。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子安诗、安持。安诗在元祐时为谏官、起居郎。安持为都水使者,迁工部侍郎,终天章阁待制。安诗子储、安持子侔,官皆员外郎,坐与妖人张怀素通谋,诛死。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

附件:(宋)王称撰《东都事略》,吴充,供参考。

笔者注:王称:也写作王偁,字季平,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庆元年间(1195—1200),为吏部郎中,后任承政郎、龙州知州,最后官至直秘阁。

王称编撰的《东都事略》,其书卓具史识,是修撰宋史的宝贵材料,是一部纪传体北宋史,是由父子两代人相继撰写而就。还编撰了《西夏事略》1卷、《柳文评论》、《张邦昌事略》1卷。(宋)王称《东都事略》,吴充与上述(元)托克托《宋史》,吴充传有类同,但可作为校对与佐证。

图4-1、(宋)王稱,《東都事略》,吴充,卷六十~卷六十四,97a,载自《四库全书》,详校官庶吉士臣何道冲, 编修 臣裴谦覆勘,覆校官编修 臣曹城,校对官编修 臣许兆椿, 膳录监生臣李德滋

图4-2、(宋)王稱,《東都事略》,吴充,卷六十~卷六十四,99

图4-3、(宋)王稱,《東都事略》,吴充,卷六十~卷六十四,101a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吴卫东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