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赞泰伯像
作者:OK    文章来源:ddw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18           ★★★

     无锡至德祠有一幅现代人制作的吴泰伯的彩色画像,像中的泰伯,身着平民服装,鼻梁高挺、二目有神、唇显忠厚、双眉紧锁。感觉画师理解泰伯的精神面貌很到位,并且表现出了泰伯的精神面貌。

    这幅画像中,清澈的双目展现了泰伯深邃的睿智,高挺的鼻梁展示了泰伯品格的高贵,厚厚的嘴唇展示了泰伯心地厚道而待人热情,紧锁的双眉展示了泰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怀天下的情怀(这里的天下,即指蓝天之下的众生,又指周国,还指泰伯自己创立的吴国),身上的布衣则展出了泰伯不畏艰辛与民众一起踏实苦干的精神品质。

    孔子评价吴泰伯三让天下之至德,民无得而称焉。百姓称赞吴泰伯因循孝行而不惜诚心让天下的品格。赞的是泰伯的孝,赞的是泰伯的诚,而三让仅仅是诚心于孝的外在表现而己。而孔子赞颂泰伯至德,实际上也是赞颂泰伯的“诚与孝”及“诚于孝”。因为儒家文化最注重孝道,认为百善孝为先,至德即为至善,至善即是至孝。而古今中外的一切人类(不仅仅是儒家文化)所最看重的一个品质,即是诚。因为泰伯做到了诚与孝,所以孔子赞叹不己,民众也赞叹不己,这说明了天下人对诚与孝的深深赞叹。不仅民无得而称之,圣人也是无得而称之。

    可见天下人包括天下的圣人对吴泰伯的赞颂,是针对泰伯的孝与诚,而不是让出王位。因为在古代,躲让王位的事,王位禅让的事,多得很,但是不见得是由于孝的缘故,所以不至于达到至德的高度。只有百善之首的孝,以及诚心诚意的孝,不惜让出王权富贵以彰显诚心诚意的孝,才显得异常的可贵,而显至德。

    泰伯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所极为珍视的“诚与孝”的品格,这种品格因为“三让王位之举”而得到天下人的确认,从而得到了天下人的敬重,也得到了荆蛮之民的敬重,史载“荆蛮之民义之而聚之者千余家。”

    历史上,出让王位以及躲避高位(躲避高官厚禄)的人,确实不少,但是,因为这些让王让位之举,虽然表现了诚的品质,但没有表现出孝的品质,所以即非至德,也非吉祥,或许还成为不祥之事由。让出乱子的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比如泰伯的二十世孙季札,同样三让王位,为此也表现出诚意,但并不是出于孝,所以,虽然季札有三让王位之举,虽然季札以此高高地展现了礼制,以及对遵守礼制的诚意(在那个时候,礼制被认为是文明的标志),虽然季札周游列国,到处展现他的远见,到处展现他的宝剑(因为那个时候,吴国的兵器制造技术名闻天下,而且虽然季札很想把宝剑送给别人,但是还得在列国展示之后才可以赠送,后来,虽然其人己逝,季札为彰显诚意与缅怀逝者,而挂剑于墓前),但是,季札仍然没有得到至德之誉。这主要应该是因为季札的不顺从父意,表现出不孝的一面,其次还是因为季札展现了礼制(那时其实己经礼崩乐坏),展现了所谓的文明(个别理论家与统治者所推崇的那种文明),而这种礼制与文明,似乎己经不合时宜,而季札因此而展现出他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季札展示了远见,却对自己的国家(吴国)不见得有什么远见,季札展示了宝剑(兵器,凶器也)以威于各国,却对自己的国家(吴国)不见得有什么立威。这些也许都是季札不足以称为至德之原由,只能称之为“有才而慕义”,尽管有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将季札推到圣贤的高度。

    总之,天下人赞颂的,是诚与孝,天下人赞颂的,决非三让以天下,这有泰伯之事迹为证,这也有季札之事迹为反证。

    再进一步深入讨论,天下人赞颂的,是负责任的诚心担当之态度,而不是不负责任的退让避让躲让之态度。圣人与民,所要“无得而称焉”的,不是某些人所误解的“逃避”。逃避“责权利”是一种的乌龟心态,这不是什么值得赞颂的高贵品质,所以曹操所作的《龟虽寿》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因为人们并不认同只管自身养息的乌龟。人们认同的是诚与孝以及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附:曹操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本贴标题见于当代吴氏网导读栏目)

注:

当代吴氏网站有游客发链节的功能,任何人不经过注册即可在此发布互联网中所存在的有关吴氏信息的所有的网页(包括各类吴氏宗亲网站的网页链接, 包括各人的自己博客里的以及QQ空间里的内容),一是让宗亲方便了解宗亲信息,二是让各类吴氏宗亲网站展示自己的信息。供大家阅读欣赏传播,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信息透明化。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卫东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