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家乡的竹排
作者:吴文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31         ★★★★★

乡间流传下来的依江而居的习惯,为人们打造了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生活环境。一来在靠天吃饭的年代里,自然可以跋足先登,成为地缘的优异者,获得旱涝保收的美好年境;二来风调雨顺的地理环境,自然避免了酷暑对人体的为害。这些便成为人们选择居住的天然自然条件,因此被世代沿袭了下来。

在我们家乡,后面雷府庙高居临下,村前一条自北向南的江河缓缓而过。江河不算大,但上游无数的山泉汇集起来后流向这里,天然造就了一个鱼米之乡的自然环境,因此村民们以此为傲。

但这一切终因国家在这里兴修水库而被葬身于大海。在国家的安排下,乡民们如河水般,在国家的安排下,筑出了分流的渠道:一部分离乡别井,远走他乡,成为他乡的搅族者;另一部则由国家就地安排,转为农场,幸运地获得了续缘。而原来由沿江而居的习俗,现被改为沿水而居。在国家的安排下,占山为王而成为耕山一簇。

水库水的不断上涨,如一把利剑横亘在人们的面前,挡住了人们前行的脚步。人们出门劳作与赶集,从原有的惯性,从村前淌江而过即可,可是现在变了,村前一片汪洋,只有越过那无情的水库水,才获得通过。那时由于缺乏资金,无钱架桥,竹排便成为居家必备的交通工具。

家乡的土地比较肥沃,这为竹类的生长找到了一个安栖身之地。原来生长在江河边的黄竹、青竹、麻竹、单竹等,现在人们把它移植到了水库边,沿水库边而植,土地的肥沃,竹类自然可以在这里平安地安家生长。麻竹,当地人称为牛牯勒竹,体大而修长,而成为竹王。其高百米,体大20至30公分,一旦生长起来,一根麻竹慢慢地便可构成麻竹一簇,那方园百米便是它统治的天下。体大自然空间特大,因此具有较大的浮力,自然成为人们打造竹排的首选。

人们把砍下来的麻竹,剥掉其皮层,用微火慢慢地烧烤它的头段,作软化处理。然后采用强制性的弯折手段,使其头部微微垅起,经过一番的加固捆扎,便成为头部垅起的竹排。这样在水中前行时自然减少了不少阻力,其速可达40公里/时,最高时可达60公里/时,与一般大货车的速度不相一下。

竹排的结构分为单根竹、三根竹、五根竹、七根竹与十根竹等结构。单根竹的竹排,是专为人们训水之用,主要用于训练人们与竹排的重心垂直度。平日里人们出门捕鱼或办事,大多使用三根竹构成的竹排,原因是体轻与便捷。七根竹构成的竹排与十根竹构成的竹排,一般用作载物与载人。一根竹平均的承载量约100公斤,十根竹便可载物一吨了,在不用任何动力驱动的前题下,终于解决了家乡人的运输问题。所以人们出门收作物,到集市购物,运送物资等,竹排便成为理想的帮手。所以竹排居家必备,便成为了自然。有的家庭甚至拥有三张以上的竹排。

    一天之计在于晨,家乡人的出行也特别早。清晨,竹排的出动终于划破了江面的宁静。原来平静如镜的江面,突然被穿梭前行的竹排撕得肢离破碎。从远处看,仿如蜘蛛在织网,蜻蜓在飞溅,海燕在觅食,织女在穿梭.....。

水库水的上涨,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原有惯性。终日与水打交道,水已成为挡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鸿沟,在水库水上涨的那段时间里,溺水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生存就必须熟悉水性。开始时,人们让小孩沿着江岸边,借着浅水或江边之物慢慢地进行习水。待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开始把自家的小孩领到竹排上,待把竹排行至水深区后,便把小孩推入江中,让小孩靠在竹排的边沿,慢慢地前游,以训化小孩的水性与游泳技能。因此,竹排已成为人们训水的一种最好工具。在我们家乡,从大人、妇女至小孩,面对那浩瀚的江面,畅游一至二百米,几乎不在话下。

但尽管是这样,也难免身靠江边不湿鞋,溺水也时有发生。那年,一对夫妇因为家事而争嘲,女的决意一死。她趁人不备,一跃投入水中。眼看不几个时刻,便没有了踪影。人们闻讯后,人到竹排到,几张竹排如箭一样驱至事发地点,然后如鱼鹰一样,跃入水中,只几秒钟的功夫,溺水者如被人抓到的大鱼一样掌在手中。然后抓住她的脚腿,经过在水面上的几个一推一拉的拨弄,使溺水者吸进去的水从嘴中吐出。这样就顺利地完成了一次人体的呼吸,为对人体实施抡救赢得了时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有惯性,长期与水打交道,自然学会了一套对溺水者实施紧急救治的有效办法。一旦发现落水者,人们不急于立即拖上岸边,把落水者拖出水面后,先抓住他的脚,使人体呈一字状,然后在水面上来回几个回合的推拉,这时吸进肚子里的水便从口中吐出,等于人体自我进行了一次呼吸。然后通过在竹排上实施人工呼吸,挽救溺水者的生命的成功率大大上升。这时,岸边上蜂拥而来的人们,亲眼目睹了一条生命就这样转危为安。自然,竹排为参与救者与被救者提供了双重的保障体系。

竹排在那宽阔的水面上行走,轻巧与快捷是它的优势,但一旦遇到了强风或强暴,轻巧便失去了优势。因此,学会在任何情况下行驶,便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在水面上的争艳斗丽开始了。开始时,人们划着竹排在江面斗气、称雄,诉说自己竹排结构的精美、功能的上承、技术的了得。这时村中的领导,终于捕捉到了这几会,于是把竹排竞技的表演提上了议程。

表演共设两大项目:即竞速与竹排技能展示。竞速,在规定的距离里,先者为胜。竹排技能的比拼,选择在单根竹排上展开倒立、180度大旋转、在相距三米远的单根竹排上,通过撑杆的作用,从一个单根竹排跳到另一单根竹排,站稳者为胜。

竞赛开始了,每五人为一轮次。法令枪声一响,五架竹排如五枝利箭,向着目标直冲而去。有人对此作过测试,其速超过60公里/时,几乎与一般大卡车的速度相差无几。

与竹排竞速相比,单枝竹排的倒立、180度大旋转,竹排间的跳跃与站立,靠的是平时训练出来的技能。人们驾驶竹排,在江河中行驾,在任何大风大浪的考验下不至于被打落水中,靠的是自身的垂体。而倒立、180°大旋转,竹排间的跳跃与站立,就是这种力量训练的结果。这些具有高难度的水上技术项目,开始时胜者为数无几。但后来数字在年年刷新。

在家乡,竹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依靠竹排维护生计的同时,很快注入了水上作业的文化元素。捕鱼时或出外办事时,驾驶的技能在不断强化。慢慢地学会在各种情况下、环境里,驾驶竹排的技能,从而突出了山乡人的生活特点。在对竹料材料的选取上,再也不是围绕着活计而进行。轻巧、美观、纤细已成为竹排用料选取的标准。从而使竹排操作起来更加敏捷、快速。同时,竹排的管理也开始精良了,再不是将竹排长期置于水面上浸泡。人们一经使用完,就将它抬到岸边,用东西把它掠了起来。同时,人们也开始把砍下来的竹,作晒干处理后,在个面涂上一层防腐油,从而大大地延长了竹排的寿命。

    但这一切随着家乡经济的发展,家乡修通了公路,汽车可以直接把物资送到了各个门户。很快依靠手提肩挑运送物资的现象没有,出门坐车成为了惯性。但人们不愿因此而把竹排轻易地归入泥中,因为竹排毕竟陪伴自己走过那艰苦年代的脚步。现在人们把已经不用的竹排,精心地把它包扎了起来,精藏在家中,成为鼓舞前行的一个强力音符和永恒的记忆。

 

文章录入:吴文琴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