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感恩首任长沙王吴芮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27       ★★★★★

感恩首任长沙王吴芮  

   

吴李才  

记者刘国伟先生原文《沉默的长沙王》(1),由吴氏宗长金全先生以《吴芮故里的争议》在华夏吴氏网(2013-5-8)作了全文转载(2)。这个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为什么长沙王沉默的?该沉默的应该是谁?吴芮是何许人也?这篇文章的作者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除了题目出现过一次“沉默”的字眼之外,全篇再没有出现过第二次,真的沉默得如此无影无踪。原文发表二年后的今天,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读到这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回味无穷,感概万千,写几点阅后感,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事实胜于沉默  

首先谈“沉默”的话题,在传统中国文化里有不同的解读。有诗云:自古先贤不沉默,沉默是金装糊涂。而今识尽沉黔味,沉黔尽头终将破。路见不平一声吼,是非曲直别悠忽!  

吴氏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书斋里有很多人和事是写不清楚、也辩不明白的,也许保持沉默,就是对上述这些人或事的最好回应与答复。沉默能让智者离开是非之地,沉默里蕴涵着许多做人的道理,沉默是金或是非?它是我们心灵最好的知己吗?沉默,未必是金。人类的文明不能在沉默中被构建起来,真理不辩不明。沉默只是形式上的静止,并不代表思考的停滞。深邃的思想,正是来源于那看似沉默的思考过程。沉默不是叫人缄口不语,而是希望人们学会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说。在佛家里也有“沉默如雷”的说法,指沉默不语就好像“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在恰当适时,沉默确实是一种智慧,然而“沉默是金”也绝对不是指任何时候沉默都好。  

中国人传统里很善于沉默,但在现代社会,信息和情感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应当沟通的时候总是沉默,相当于自动放弃表达的权利,放弃与自己、与别人接触的机会,别人就很难理解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许多不解和误会就会产生,人际之间的隔膜感就被制造出来了。现在21世纪,沉默不再流行,人们都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信息通道等,作为打破沉默的工具,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来自英国文豪托马斯·卡莱尔(T. Carlyle)的著名谚语:雄辩是银,沉默是金。(Speech is silver, But silence is gold.)雄辩与沉默都是智慧的表现。我们应该记住,重要的是确凿的事实,它胜于雄辩和沉默。我们在“吴芮故里的争议”的话题上,最需要的是保持冷静、科学思维、理性分析,事实说话。我相信多数人(包括历史记载的帝王将相、史学家、诗人书法家以及老百姓等)都会作出正面的评价吴芮,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应该承认,吴芮是封建社会的历史人物,都受到时代的局限,有这样或那样的负面评说,是可以理解的。  

此时此刻,我却不选择沉默,而相信事实(3),对这位《沉默的长沙王》评价意见是十三个字:吴芮江西人番君长沙王得民心!  

   

   二、吴呙永垂历册  

吴芮在各地方的传奇故事或传说,记载甚多,他的事迹为后人所传颂。在各地方的报纸、传媒、吴氏网站(例如《华厦吴氏网》搜索-文章标题-吴芮的23篇文章),均有详细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应该有所教益。呙芮永远留存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我们记住下述三点:       

 第一、吴芮是最早在《史记》、《汉书》等历史典籍中留下记载的江西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番邑首批在江西置县(自夏至周时,称番邑,秦时番县,汉时改鄱阳,今鄱阳县),吴芮是第一任番县令,号番君。

 第二、吴芮也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被封王的人(项羽分封诸侯,被封为衡山王。西汉建立,被刘邦封为第一任长沙王)。

第三、吴芮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极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中,明确记载的年代最久远的吴氏历史人物。就凭这一点,泰伯都无法明确列入吴氏辞条之中,因为泰伯首先是姬姓的,这就是史实。  

让我们重温《辞海》1790页记载吴芮的辞条全文(4):“吴芮(?—前202年)初诸侯王。初为秦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北)令,得民心,被称为番君。秦未率人起兵,并派部将率兵从刘帮入关。项羽分封诸侯,被封为衡山王。朝建立,改封长沙王。其国传至汉文帝时始绝,为至时唯一的异姓的诸侯王。”    吴呙永垂不朽!万世流芳  

三、搁置故里争议  

 

吴芮故里的争议》有:一、浮梁之说:吴芮生于鹅公滩 二、鄱阳之说:把吴芮搬家是在字上做文章 三、余干之说:吴芮生于邓墩,还有长沙有吴芮墓之说,吴芮墓曾被孙权盗掘之说,还有史料、资料之说(5等。该文说,“吴芮的籍贯之争,时至今日,江西余干、鄱阳、浮梁等地都坚称是吴芮老家,难有定论。” 我们希望搞清楚吴芮的籍贯、出生地、墓地,还是争议另有目的?见仁见智  

籍贯泛指祖居或家乡所在地,提醒你别忘了本。它暗示了一个人身份背后的种种空间纵深和文化积习。它作为一种符号蒙蔽了太多的可供考据的史迹。我国现行的身份证,只记载着:姓名、性别、民族、出生、住址及公民身份号码,签发机关及有效期限。己经没有了籍贯、出生地之类的字眼了,这里不妨重温词典的解释:  

1、  祖籍:指的是祖父(及以上的祖辈)的居住地   

2、  籍贯:指的是父亲的出生地;   

3、  原籍:“籍贯”和“祖籍”都解释为“原籍”(原先的籍贯)。  

4、  出生地:是你出生的地方。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城乡人员流动变迁,籍贯一栏将从各类表格里彻底消失,而与故里籍贯相关的乡情或乡愁,就可能成为祖先们躲在乡下坟墓里的安息吧。  

据作者江仲俞早在2009-12-04大江网-江西日报发表鸡山记》的实地调查认为,吴芮“他是鄱阳人,生在余干县。当时婺源归余干管辖,吴芮移葬鸡山、正对鄱阳湖。坐山望湖,魂归故里,情理之中。”(6)这个初步结论已经是回答了故里的争议吗?  

有评论说“名人故里之争”热,实质上是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深层次是希望通过名人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地方。于是有“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公众对此已经见怪不怪,最终都有可能转化为“政绩”。  

作为历史文物(包括物品、祀庙、古墓、古迹等)的申报、专家考证、调查研究、挖掘工作、文物保存、生态环境、历史名人效应,对本地区旅游业、文化事业等发展的利弊等,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许需要一个较长的协调平衡过程,欲速则不达。吴芮故里的争议问题,是可以在江西省内自行协商解决的。该文发表到现在两年来,我从故里各地方网站都末发现有关争议的报导。考古研究是一个去伪存真,漫长的过程,必须慎重,有证据。目前看来,搁置故里争议是明智的。  

该文中提到吴芮是夫差的七世孙或十一世孙的世序问题,有不同看法或争论由来己久,不在本文中讨论。

 

  四、拜祭缅怀芮公  

 

吴芮(?—前202年)是公元前年代的人,历史的当年是不可能用公元纪年法表达他的生卒年,按《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换算为吴芮生年(按一谱):秦始皇6年庚申(约前241年),卒年:汉高祖5年己亥(202年)。

                     

                         1 鄱阳第一县令吴芮7)

   

 

一说,“后人按照吴芮的遗愿,移葬故里,最终选定婺源县镇头镇的鸡山。”而鸡山“地形之巧怪、石头之多样以及吴芮墓所处位置”有所谓神秘感,“鸡山隐在群山之中,道路阻塞,唯独从东面可以远望鄱阳湖。”……人们也会记住他,哪怕他已沉睡地下2000多年,哪怕坟茔四周是漫漫荒草、垒垒乱石。也许,这才是对吴芮墓最好的呵护?(6  

二说,“至今墓前还完整保存有清雍正年间所立石碑,上刻:汉长沙王吴文王芮墓。”南宋著名诗人、学者王十朋曾到吴芮出生地五彩山探幽访胜,写了一首《游五彩山》的诗,诗云:吴芮当年生此山,此山彩色锦官城。如今不爱繁华地,松林森林一青青。(8  

三说,康熙《鄱阳县志》记载,“每年五月十三日,历代知府都率领属员行祭番君。吴姓裔孙每年春节都将吴芮像张贴香火之上,点香祭拜。”(9   

这“三座规模宏大的山包藏着神秘往事,余干、鄱阳、浮梁多地皆称是吴芮故里”,各说纷纭。不管怎样说,吴芮是江西人,在那里曾经足驻!  

明年是吴芮逝世2215周年(202+2014-1=2216-1=2215年)”,我们期待在春节、清明节或五月十三日拜祭纪念他,看到许多《吴芮故里的新貌》之新闻报导,这才是最值得高兴的。

   

 

                       参考资料  

   

1、 沉默的长沙王  记者刘国伟2011-04-18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2、 吴芮故里的争议  沉默的长沙王 作者:刘国伟  文章录入:吴金全  来源:华厦吴氏网 2013-5-8    

3、 吴芮   中文百科在线  词条分类: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编辑:覃欢 2011/5/3  

4、吴芮  吴芮的辞条全文   辞海  1999年版  1790页  

5、长沙王吴芮出生地说法考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华厦吴氏网  

6、鸡山记   2009-12-04 04:19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 江仲俞  

7、吴芮  载自《上饶市地方志》-上饶文化-名人引记  

8、江西第一人杰吴芮  卢新民收集整理  大江网  大江论坛  

9、番君吴芮   2004-05-18   鄱阳在线    文章来源:INTERNET   

本文在《华厦吴氏网》发稿,致感谢!)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吴卫东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