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应昌楼 |
|
作者:吴大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9 ★★★ |
|
|
11月28日,我到了永定县思贤村应昌楼,由于我在顾着和村书记村长说话,没有时间对楼景拍照,现在只能从这次与我同行的宗亲空间里去追索回味。 记得楼的主人在头一天晚上曾介绍说,应昌楼是思贤村的最后一座土楼,也是村里的第一座洋楼。虽然那天雨菩萨一直在关照着我们,但还是看得出,思贤村的村民住的都是砖混结构的钢筋水泥楼房,唯有应昌楼内的木柱、壁还整齐着。 我被里面的木吊楼吸引了,猛然间思绪回到了童年。我的曾祖父手里,在县城建的商住楼,二、三进都有吊楼,后面四进中间一个大空间,靠墙周边的吊楼还可以晒衣服。祖父说,中间的大空间是日本丢炸弹炸掉了,因为没有钱重做,只靠着墙修造了一边,吊楼上可以做晒场用。我家的楼房是商埠和住房并用的,解放初期,公家以公私合营的名誉改做集体雨伞社,1966年建领袖纪念馆时,整幢楼被拆除了,被拆的木材拿去修建了本县剧场。 应昌楼建于1956年,是在祖基地上重建的,该楼的承重结构用的是钢筋水泥。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对水泥的认识存在怀疑,这洋泥巴,还能做房子用?一般的县城都难找得到用水泥筑造的房屋。应昌楼敢率人之先,这不单是胆量的问题,这是知识,应昌楼的主人善于接受先进的知识。记得中国有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生都在总结,总结前人的经验”,这里指的就是学习,学习有用的知识。在历代改朝换代动力中,劳动人民只是充当了推翻强暴的代用工具,把握不住胜利的果实,这就是缺乏知识的原因,前年的人民日报和去年的干部学习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从应昌楼出来,我回过头去再次把楼额上的‘应昌楼’三个字印在脑子里,从那毓秀的繁体中文字里,透出来一股清新,那就是文化,是三个饱浸着中国史事的广而告之,单繁体文字就足以告诉人们,它即蕴含着数以千年计的历史文明。我在想,从应昌楼中走出来的后人,吸收了历史文明,他肯定会以他的成熟去创造新的文明,以反哺这座文明的摇篮。 ===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