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吴澧:都德的《最后一课》真相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1           

都德的《最后一课》真相
 

原题:都德牛皮课,童智马脚文
作者:吴澧

  前不久,上海六所大学举行的自主招生考试中,有的是理科生不必考语文,有的是干脆所有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啊呀呀,这还了得,这还了得!虽然这些考生仍然要通过高考的语文考试,虽然没有人给出任何证据表明这些参与自主招生的好学生语文很差,某些国人那脆弱的感情还是被伤害了,又被严重伤害鸟!

  每逢这种时候,十九世纪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总会被人当作例证举出来。新花网上,有位好同志何XX,在网评员作业《语文边缘化与英语全民化》中写道:“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最多的是大批熟练掌握母语的人才。如果我们忘却了这些,就如都德那篇《最后一课》中蕴含的寓意一样,我们可能失去的是自己民族最精华的部分,而那个〔阿尔萨斯〕小镇的居民是由于入侵者强迫不得不放弃了法语,我们却是自己选择了放弃。”

  上段所引何文,以句号划分的第一句是废话。任何国家,人数最多的人才种类一定是“熟练掌握母语的人才”。不管需要不需要,他们都是最多的,这一“要求”永远满足。

  第二句则是傻话。再残暴的入侵者都做不到让居民放弃母语,除非把人都杀了。至多只能在学校里不教母语——《最后一课》正是说的在小学改教德语。

  这就是标准的央视腔、新花体、《人民日报》党八股。谁要是学了这类东东,他的母语啊,下意识就能达到政治正确,只是绞尽脑汁都做不到语义准确——也就是自己把自己踢出了“熟练掌握母语的人才”之列。

  兄弟我作为受党多年教育的资深农民工人士,都德的《最后一课》,自然也是学过的。而且印象深刻。然后,某年,兄弟窜访阿尔萨斯,顿时绝倒:怎么回事,这里怎么是德语区啊?

  回来后查资料。先翻《辞海》(1999年版),兄弟抄一段,请各位欣赏。

  【阿尔萨斯人】 法国民族之一,由公元初住在当地的克尔特人,以及4世纪时南来的阿列曼人、法兰克人长期结合而成。约150万人(1995年)。分布在阿尔萨斯地区,说德语的阿列曼方言,兼用法语。多信天主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属路德宗。从事工农业。

  见到没有,阿尔萨斯人讲的是德语的一种方言!

  原来,阿尔萨斯本是独立小国,十七世纪被法国并吞。阿尔萨斯人的母语本是德语,而且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当地学校一直用德语教学。法语才是外来入侵者强加在阿尔萨斯人头上的语言!

  原来,所谓的《最后一课》,只是都德在普法战争期间,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艺术编造。

  因为要当作反抗什么“文化侵略”的例子,中国人提到《最后一课》,总是认定普鲁士人是“入侵者”。其实,那场战争并非如此黑白分明。

  1848年巴黎民众起义,推翻王朝,成立共和国。路易·波拿巴被选被总统。后来他作了一次袁世凯,发动政变,复辟王制,自封为帝。因此路易·波拿巴有个执政合法性问题。这合法性可以来自国外,如果当时的欧洲各国王族都接受他的王权。但某些强国拒不承认。欧洲王室互相通婚,血缘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各国君主彼此称“兄弟”。但俄国沙皇只肯称路易·波拿巴为“朋友”——这相当于拒绝承认他的王室血统。

  国外求不到执政合法性,路易·波拿巴只能对国内舆论倍加注意。半个世纪前法国大革命的各族平等、自主立国的思想在民众中依然风行,因此路易·波拿巴推行一种支持民族革命的外交政策。当时的德语民族,除南面的奥地利和北方的普鲁士之外,在中欧分为很多小国。这本来有利于法国控制中欧,但路易·波拿巴受意识形态限制,在奥地利和普鲁士1866年争夺德语民族霸权的战争中,没有支持愿意维持现状的奥地利,却向意图并吞那些小国的普鲁士表态:如果小国德语居民愿意加入普鲁士,他不会反对。等到路易·波拿巴感到版图大大扩张了的普鲁士严重威胁到法国安全时,已经为时太晚。

  不过,路易·波拿巴的行为并不特别奇怪。经历了革命的国家,为意识形态的“纯洁”而长期奉行损害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当代世界的例子多得是。

  1870年,西班牙王位空缺。路易·波拿巴不愿意看到法国南方出现一个与普鲁士友好的潜在敌人,要求普鲁士王室永不参与这一王位的竞争。没有任何血统依据可以提名西班牙王位候选人的法国“王室”,提出这一要求,相当于干涉他人家事,是很失礼的行为。普鲁士国王礼貌地回绝了,但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记录国王和法国大使的谈话时,将对话修改得普鲁士国王似乎在嘲笑法国王室,并将对话内容透露给报纸。法国舆论一时大哗,法国人民的感情被伤害了,严重伤害鸟!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的法国人,不但抵制普鲁士工业产品,而且叫嚷向普鲁士开战。

  路易·波拿巴顺从民意,向普鲁士宣战,而且越境攻击普鲁士,挑起普法战争。结果法军大败,主力退回法国,在边境小镇色当被普军包围,被迫投降。志大才疏的拿破仑三世,也做了普鲁士的俘虏。

  这场战争,史家通常认为路易·波拿巴咎由自取。当时欧洲的民心和舆论,在普鲁士提出割地之前,也站在普鲁士一边。

  马克思就是这样认为的。读者可能以为,马克思是德国人,他自然要帮普鲁士。其实不是。普法战争引发了巴黎公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马克思为此写了经典名著《法兰西内战》。书中说道:

  “我们担心在德国方面‘战争失去其严格的防御性质而蜕变为反对法国人民的战争’……这位虔诚的〔普鲁士〕国王曾向法国和全世界保证他所进行的是严格防御性的战争。怎样才能使他摆脱这一庄严保证的约束呢:导演这出戏的人们便不得不把事情弄成这样:仿佛威廉是违心地顺从了德意志民族的不可抗拒的要求。……更有心计的爱国者们要求占有阿尔萨斯-洛林德语区……”

  马克思认为,在战争初期,普鲁士进行的是防御战争。马克思说得很明确,法国割让给普鲁士的地区讲德语。当时是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领土变更是常事。马克思透露了德国人民有统一德语地区的民族愿望,但是,马克思不赞成“爱国者”的要求。即使出于爱德国,马克思也不能赞成。割地将使法国成为德国的世仇,迫使普鲁士与俄国结盟。而当时的俄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眼里,是一个没有现代工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很落后的反动国家。

  战争的胜利,使得普鲁士统一了德国。作为德国人,马克思确实希望看到德国的统一,但他希望的统一,要由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而不是通过王朝战争。德国社会民主党历史学者弗兰茨·梅林写的《马克思传》,有专章讨论这一问题。

  马克思毕竟是国际主义者,他不是都德那样的民族主义者。所以马克思主义这一西方文化,才能写入某个东方大国的宪法,成为那里指导一切的最高思想。不过那个大国动不动就要抵制西方文化,考个英语,都有一大帮子人神经痛。如果恩格斯还活着,他或许又要说了:“马克思大概会把〔德国诗人〕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战争期间,都德三十岁,正是从军壮年。但他十七岁就得了梅毒,因为身体不佳而未上前线,只是操练过几天民兵。上不了战场上文场,都德躺在巴黎的公寓里编造爱国神话,直到巴黎公社的红色恐怖逼迫他逃出京城。

  当然,阿尔萨斯肯定有只说法语的人,也肯定有母语是德语却很喜爱法语的人。但像《最后一课》那样,写得似乎全阿尔萨斯的人都把法语当母语,小弗郎士甚至想,“〔普鲁士人〕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那就离事实太远了。阿尔萨斯的鸽子本来就用德语唱歌嘛。

  《最后一课》能给读者的真正一课,就是那种爱国口号下的宣传,于事实层面,最是靠不住。战争期间的爱国文学,当时应该有鼓舞士气的作用,许多年后回过头来看,却是当不得真的。

  《中华读书报》前年4月16日发过一篇文章,《都德〈最后一课〉的首译、伪译及其全译文本》。作者说:“由于他〔胡适,首译都德这篇小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地位,以及尔后多次选入教科书的媒介作用,极大地扩大了《最后一课》的传播空间及其影响,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教材之一。”可惜重阳大报极力吹捧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教材”,竟然是个糊弄中国人的大牛皮。

  《最后一课》里的故事,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成了事实的镜像。法国这次收回阿尔萨斯,决心对德语下重手。他们驱逐了1871年后移入阿尔萨斯的德裔居民,学校上课一律用法语,街道和店铺名字也只准用法语。镜像里的左,实为生活中的右;把《最后一课》与1945年的现实对照,故事中的法语和德语要对换位置。

  不过,到了今天,在欧洲,不要说普法战争,就是二战那一页,也早已翻过去了。阿尔萨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如今是欧盟议会(题头图)所在地。经受了德国和法国的百年之争,斯特拉斯堡这座充满独特中世纪风味的典雅城市,如今转化为欧洲和平的新象征。这里的人会讲法语,也能说德语,他们在学校还学习英语。在法文招牌的餐馆里,吃着地道的德国香肠与城里居民聊天,语言之杂,让人想起马克思写《法兰西内战》。马克思的母语是德语,但《法兰西内战》是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写的关于国际时事的宣言,他的原稿有英文也有德文,他还要核对法文版本。

  难怪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要告诉我们:马克思经常说,“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至少,英语读多了,可以矫正有意无意学到的央视腔、新花体、《人民日报》党八股。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