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东潭吴氏族谱与老人
作者:刚峰先生    文章来源:天涯社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3           ★★★

东潭吴氏族谱与老人

当我们走进六神庙,看见了一堆老人,坐在庙里的板凳上闲聊着天,拍摄完后,我在兄弟们的帮助下与这些老人抽烟聊着天,烟丝一缕缕袅娜多姿,兄弟们忙着拍照片,当我拍完后,聊着聊着自然就问起了东潭村的姓氏。得知,东潭吴姓有族谱,便央求他们拿来看看。
一个村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返身进村不一会儿就拿来了族谱,读着族谱,竟然发现,谱中所记载,吴氏先人自唐迁琼,竟是唐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唐卿的表弟。

这颜真卿可了不起呀,史料记载: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眺、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这颜大师不仅是书法家而且还是进士及第,当过高官。
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果然还是高官做过正部级吏部的尚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长或人事部长。

那颜部长这位表弟吴贤秀是如何迁琼的呀?
在下手上有些海南吴氏资料,现摘录一些以飨诸位:
吴贤秀生于唐玄宗天宝壬午(公元742年),字敬之,号壶邱,祖籍汴州浚仪,是书香门第、宦官之家。18岁时中进士后出仕,先后任衡州卒、建宁县令、侍御史、司农卿等职,得到宰相李泌的提拔,升为户部侍郎、尚书。他在朝四十七年,历经唐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四朝皇帝。唐代宗李豫时,宰相元载弄权当道、为非作歹,皇帝李豫下密旨除他;公元777年,吴贤秀同兵部尚书颜真卿等合力策划,成功诛灭宰相元载,立下赫赫功劳。他的刚正不阿也得罪了一些奸臣。
唐贞元乙酉(805年)春,宰相裴延令在朝中掌权,其党羽王叔文等把持朝政,一时奸邪气盛、朝纲混乱,竟把吴贤秀流放崖州。当时刚继位的唐顺宗李诵根基未稳,明知吴贤秀正派,却也无能为力,特赐“德泽在生民,声名在华夷,勋劳在社稷”给他,还命铸于铜牌上让吴随身携带。可惜现在已找不到这些铜牌了。
据《中国移民史》记载,唐朝顺宗永贞乙酉(805年)秋,吴贤秀携家属三十多人出长安,神策节度使高崇文将军带卫士十余人护送,水陆兼程到福建莆田驿站,经会昌、抵广东雷州而入琼州,落户在琼山张吴图都化村,即今美兰区演丰镇大林村(旧市村)。公元807年,高崇文升任兵部尚书,是年吴贤秀去世,享年66岁,高崇文特为老友选地选日葬在今演丰镇龙窝坡。
吴贤秀来到张吴图都化村时,这里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吴贤秀安好家后,带动当地人民一起建设家园、建祠办学,大林地区逐步繁荣起来。公元806年末,不少农户迁入大林,当地人口兴旺。吴所启动的文化教育从这里走向琼州大地,后来琼台书院、孔庙相继建成。
明嘉靖十一年间,琼州府道台改建大林墟,实行集市贸易。为了纪念他,昔日吴贤秀居住的大林村今称为旧市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朝廷派工部尚书赵文华视察江南,了解到琼州大林文化发展的情况,经禀报嘉靖皇帝,追授吴贤秀为启动琼州文化之先驱,赐予“大林壹官市”石匾一块。琼州道台府衙遵旨题写,刻在石上挂于大林墟门,从此“大林壹官市”代替了“张吴图都化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据考证,吴贤秀是古代入琼较早的高级官员,比“五公祠”中唐代宰相李德裕早到琼州43年,是吴氏入琼之始祖。后来琼州出现的丘浚、海瑞、张岳崧、许子伟、吴友端、吴月典、吴会期,以及宋朝苏东坡等人物,都对海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原来吴氏入琼先姐吴贤秀对海南有这么大的功劳呀。在下以为,吴贤秀的到来,开创了福建人南迁海南的先河。如今海南的汉人大多认为自己的祖根在福建,海南话也因和闽南话相近而划入闽南语系。这便是吴贤秀的最大功劳!

经这么一查史料,原来东潭村吴氏的也是吴贤秀一技。

可惜,村里没有复印机,只得在兄弟们的帮助下,有限地拍下一些图片,看看以后若有空,再收一些资料,写一写吴氏迁琼的历史故事……
当然也希望有吴氏子弟与我联系!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