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车瑭吴氏宗祠 |
|
作者:谢玮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0 荐 ★★★ |
|
|
出衢北 15公里,经塔山过太真门,在一爿涅墙青瓦的村落里,有一座因富有的衢州人“捐粮赈灾”而受“皇恩”敕建的民间祠堂。她占地810平方米,始建于景泰,重建于嘉靖——这就是座落于衢江区云溪乡车塘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吴氏宗祠”。
相传,车瑭村的吴氏祖先——吴椿,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春随父过西安县(今衢江)时,因爱这里“山川秀丽,泉甘土肥”,便在离车瑭村正西一公里一个叫芦田的地方踟蹰不前,并最终在此安家乐业、繁养生息。到了元代,战乱使吴氏迁居车塘,经几代人的努力,逐渐成了“业则肥腴壤接,居则高栋云连”的衢州望族。从宗祠大门上的砖雕文字来看,明景泰四年,吴氏因多次“输粟以赈通州(今河北通县)之歉”而受皇上嘉奖。敕建最早的吴氏宗祠。后不幸毁于一场大火。嘉靖庚戌年,在当时吴氏族长的主持下,联合家族中的“诸贤子侄”重新建造了宗祠,这就是保存至今,且基本未受损害的吴氏宗祠的由来。
第一次走进宗祠,是在前些时间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午后的阳光从前厅与正厅之间的一个天井中照落下来,使得高大宽敞的厅和浑圆巨大的柱兀现了一种光影和谐的立体与旷古。所有的檩梁椽柱因嗍啜了岁月的尘埃而变成了黑褐色。左右两个边厅略显灰暗,而恰恰是受益了这种灰暗,使得那里所有的立柱和角落都显得肃穆而神秘。正厅又称“光裕堂”,堂前从左至右分别贴着三幅横批:“仗义府君”、“延陵世家”、“忠贞爱国”。闻迅而来的一位吴氏老人告诉我,前两幅原先是御赐的横匾,匾丢失,就改用纸写了,这都是皇帝褒奖吴氏的敕文……正厅往里,是宗祠的后厅,后厅的左侧是祠里的膳房。
有必要说说的是前厅里那座坐西朝东(祠堂坐东朝西)的戏台。戏台呈正方形,宽、深皆七米,台高 1.22米,台面木板厚约3.5公分。戏台后部有屏风一架。有专家说,这是我国大江以南极为罕见的保存完整的明代古戏台。虽然如今的每年农历十五,车塘村的村民们仍会请来各地的戏班在此热闹一番。但我想,在那遥远的过去,这古戏台上或许更多地上演过徽戏与婺剧;高腔或乱弹。只是世事如烟,过去的热闹也许只有这祠堂里每一块都被踩碎的清水砖才能知道了。
吴氏老人告诉我,宗祠的主体建筑耗时达一年左右,其石料采于黄坛之麓,木材取之于铜山之源,而工匠则来之于福建等。祠堂的大门是用精细砖雕和磨砖对缝而成,是典型的江南清水砖墙门。当初大门最上方有纵向排立的砖雕文字——“圣旨”。古时朝庭命官经过的时候,便都要下马叩拜……那个众所周知的年代和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两字被人戳掉,现在眼力好的人,仍能在门楣上墙灰缺损处看到模糊的大写的“圣旨”二字的戳迹。下方一行砖雕文字保存完好:“旌表吴荣隆尚义之门”,“旌表”当是古代统治者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的表扬。而“吴荣隆”并非特指一人。吴氏老人告诉我,吴指吴姓,在此即第一位建祠堂的祖先,“荣”与“隆”则分别是排行“荣”和“隆”字的另二位祖先。这三人便是吴氏宗祠的建造者和组织者。因此,吴氏宗祠的建设实际上花了吴氏前后三代人的心血。
吴氏富不忘国的故事在车塘村的袅袅饮烟中过去了好几百年。但永远不会湮没的是他们代表了衢州人的那种品格——勤劳、笃诚、宽厚。同时吴氏的那种高风亮节的胸怀也是今天的衢州人享用不尽的精神食粮,正如宗祠里一幅楹联上说的那样:“高风赈国难名垂千古;亮节励后人继往开来”。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