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试论至德文化的当代价值
作者:郑鼎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25       ★★★★★

试论至德文化的当代价值

郑鼎文


至德文化,起源于太伯仲雍离周奔吴三让天下的伟大实践,结论于大圣人孔子的由衷赞美。我以为,所谓至德文化,按照孔夫子的说法,就是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达到了最高的、令人敬仰的境界。可以说,不少美妙的词语,像光明磊落、顶天立地、大智大勇、厚德载物、忠孝双全、披肝沥胆、顺天应时、德高望重、超凡入圣、高风亮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等用在达到至德境界的太伯仲雍身上都是当之无愧的。

一、至德文化的伟大实践。

据《史记》记载,商周之际,迁移到岐下周原的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太伯勤勉好学,为人宽厚,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后来季历生子名昌。昌从小聪慧过人,才华出众,深得太王厚爱。周太王喜欢季历聪明贤能,更对爱孙姬昌寄予厚望,便想把王位传给季历再传位于昌。太王曾经高兴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即我们周人将来要兴旺发达的话,希望就寄托在昌这个孩子身上了。太伯身为长子,厚道仁孝,听得太王之言,就想成全父亲的心愿,避免龙争虎斗,兄弟相残,决定让位于三弟季历,并说服二弟仲雍,趁父亲生病之时,托言外出采药,隐居于西镇吴山。后来太王去世,太伯与仲雍奔丧回到岐邑。季历和众臣求他接替王位,太伯毫不动心,坚决不从,料理完丧事即和二弟仲雍一起远奔江南吴地。这样一来,王位便由季历继承。季历继承王位后,奋发有为,大力整肃朝政,不断开疆拓土,结果遭到商王嫉恨,被迫害致死。太伯仲雍听得此事,不远千里返岐奔丧,群臣再次请求太伯继位,他依然不从,办完丧事立马返回江南吴地,定居于太湖之滨无锡梅里,文身断发,与当地土著族友好相处,教其种植庄稼,推行教化,备受拥戴,被立为吴太伯。而王位则由侄子姬昌(即周文王)继承。后世的大圣人孔子对此感人事迹大发感慨,动情地说:“泰伯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就是说泰伯三让天下的行为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民众不知道怎样称颂他才好。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动人的经典故事层出不穷。太伯奔吴的壮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可以说,这个经典故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绝版。不过,我以为太伯奔吴的说法不够完美,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历史事实。因此,我认为应该使用“太伯仲雍离周奔吴”这八个字来定格这段彪炳千古的史实。

当然,太伯奔吴这四个字的表述并没有什么错,它是一种简略的说法。太伯是古公亶父的长子,仲雍是次子。太伯可以代表他们兄弟二人,其说法无可非议。我在此只是强调,所谓的太伯奔吴,实际上是太伯仲雍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共同远奔江南吴地,在那里另外开创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太伯的典型事迹也就是仲雍的典型事迹,太伯的伟大功德也就是仲雍的伟大功德,太伯对吴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吴文化的巨大贡献也就是仲雍的巨大贡献。太伯仲雍是不可分割的政治联盟统一体。大圣人孔子称赞太伯为至德之人,也就等于说仲雍也是至德之人。按照孔圣人的说法,太伯仲雍联合奔吴三让天下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就可以称为“至德文化”。因为太伯仲雍远奔江南之前曾在我县凤鸣镇叩村小住一段时间,后来往返京城又多次在此停留。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叩村是至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以上介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至德文化的产生过程。

二、至德文化的丰富内涵。

至德文化虽然产生于3000多年以前,但它深深植根于人心,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至今仍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具有非常重大的当代价值。

那么,具体地来说,这种至德文化都有哪些内容呢?我曾经在同类文章中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是忠君孝亲的可贵品质:其二是兄友弟恭的手足情怀;其三是同心协力的政治智慧;;其四是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其五是包容谦让的宽阔胸襟;其六是乐于牺牲的至高境界;其七是入乡随俗的超凡见识;其八是勇于开创的进取精神。如果再作进一步概括的话,可以说是忠孝、厚德、仁爱、宽容、谦让、尚和、开拓、进取。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来说,可以说太伯仲雍做到了大公无私、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我牺牲、毫无怨言;从父子关系来说,可以说太伯仲雍做到了孝敬有加,成全父意,问心无愧;从兄弟关系来说,可以说太伯仲雍做到了宽厚仁慈、友爱至极,谦让大度,仁至义尽。所以应该说,太伯仲雍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至高至大,无可挑剔。纵观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说,太伯仲雍之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孔圣人赞美他们两人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至德文化的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至德文化的核心,它是东方文化总体思想的根本。对于什么是德?《易经》解释为“赞助天地之化育”;佛家的解释是“觉悲喜舍”;儒家则认为是“博施济众。”可见德的本意是舍己为人,是效法“天道”以成就世人,恩泽天下,使广大民众各得其所,各得其位,各尽其才。因此,德行是经世治国的根本,谋略权变的准绳,涉世立身的根基。近代人把德界定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倡导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家庭美德。在中华民族延续的历史进程中,以德育人、以德经营、以德兴业、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的党管干部原则等等,这些都是至德文化本质特征的具体反映。

德的内涵十分丰富,孔子 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孟子 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后人综合先秦儒、法诸子的思想,提出“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从至德文化的核心内容看,至德文化的精髓是至德精神,实质是“忠君爱国,崇德尚和,谦逊礼让、开拓进取”。从历史事实来看,太伯仲雍不仅是处理公私关系、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的光辉榜样,而且是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为民造福的一流楷模。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停留在谦恭忍让的层面上,也不只是停留在宽宏大度的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开辟新天地、闯荡新事业,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的大美深远的至高境界。如今江苏省无锡市和常熟市的吴氏宗亲及其衍生的其他姓氏的后裔年年回到岐山祭奠太伯仲雍以及其父周太王,就足以说明问题。假设太伯仲雍只是乐意让出王位而没有开创出新事业,作出新贡献,那么可能早就泯然无闻了,还会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纪念吗?

三、至德文化的当代价值。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有感》的诗歌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太伯仲雍虽然去世3000多年了,但他们依然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当代价值。

可以肯定地说:太伯仲雍不仅是3000多年前的道德模范,他俩的典型事迹、传统美德以及感人的精神,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依然不失为道德模范,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今社会虽说经济高度发展,社会文化繁荣,生活较为富裕。从物质文化层面看进步很大;但从思想道德层面看,问题却是非常突出。从公私关系看,有大搞贪污腐化、损公肥私、权钱权色交易的,甚至有背叛祖国、鱼肉人民的;从父子关系看,有忘记养育之恩、不孝顺父母的,甚至有虐待父母、遗弃老人的;从兄弟关系看,有不顾手足之情、互相视为仇雠的,不仅谈不上互相友爱、互相谦让,反而有大打出手、相互伤害的;在创业与享受方面看,有不少青年人好吃懒做,不愿艰苦奋斗,自己去开创一番事业,自食其力,养活父母,兼济天下,而是坐享其成,贪图享乐,有的甚至沦为可耻的啃老族。在此不谈别的,仅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我们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太伯仲雍的至德境界和高尚精神,本身就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因而具有很大的当代价值。对那些不忠于祖国、不顾全大局、不孝敬父母、不友爱兄弟、不创业敬业的人,面对太伯仲雍的事迹和精神应该感到羞耻,从而有所收敛,改弦更张;而对那些忠于祖国、顾全大局、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创业敬业的人,面对太伯仲雍的事迹和精神,则会受到感召,受到激励,进一步完善自己,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我想,这就是至德文化的现实意义、当代价值。而要实现其当代价值,体现其现实意义,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不断研究、挖掘至德文化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宣传太伯仲雍的优秀事迹和伟大精神,让最高道德境界的太阳永远照耀人们的心灵,影响人们的行为。

作者活动照片

(作者系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县社科联副主席,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