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泰伯论坛系列报道之二十九
弘扬泰伯文化“实”的精神
吴传幸
摘 要
泰伯文化影响深远,实而不虚。分析《史记》和相关文献材料,结合当前泰伯文化态势,我们可以看出,泰伯奔吴展现的是“实”的内涵,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弘扬泰伯文化“实”的精神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大家应该用一颗包容的心树立文化自信,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实事求是,用实干精神传承泰伯文化。
关键词:文化;泰伯三实;传承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高度赞扬泰伯,认为他的品德为最高境界“至德”,他的至高德行,老百姓甚至不知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三让高风影响中国文化深远,谦让美德为国人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习近平同志要求大家: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他又告诫大家: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泰伯三让以天下安泰为实,泰伯建吴以社会发展、人民幸福为实,泰伯精神实实在在,体现的是实的精神。
一、泰 伯 三 实
(一) 避季历 天下安泰谋事为实
《史记》载:”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季历很贤明,又有贤德出众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为王,而后传位于昌,泰伯、仲雍二人知道这个情况后,就远逃到荆蛮之地,在身上纹上图案,将头发剪断,表示避让季历,决不继承王位。
泰伯、仲雍设想如果不让位,势必造成兄弟相争、生灵涂炭的局面,问题迫在眉睫,泰伯、仲雍没有含糊,他们选择了谦让,为了父亲的心愿,更为了天下的太平,为了黎民百姓,选择了“和”为实理,为天下百姓做了件大实事,万古高风。
(二)自号句吴 黎民幸福创业为实
《史记》载:泰伯之奔荆蛮 ,自号句吴。
泰伯、仲雍到荆蛮后,开荒挖河,生产教化,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句吴”。
荆蛮之地落后野蛮,未能开化,人民生活十分艰难。泰伯、仲雍了知情况,放在心上,他们将文明的火种在荆蛮燃烧起来,要为当地土著居民办实事。披荆斩棘,开荒种地,开沟挖河,灌溉田地,教化农桑,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国家——句吴。老百姓得到了安养,社会得以发展。
除兴修水利之外,泰伯致力于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南北文化交流,可谓“志让两家天下,功辟万古江南”。在生产上,泰伯向百姓传授黄河流域的生产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改“一熟为二熟”,稻麦轮作,推进种桑养蚕,饲养鸡鸭猪羊,使江南一带的生产逐渐发展起来。在生活上,泰伯教化乡民从“半生为食”改吃熟食,并把分散的土著居民适当集中,建立了荆村、蛮巷、梅村等村落。[1]
(三)以德服人 追求理想做人为实
《史记》载: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泰伯。
荆蛮人认为泰伯有极高的仁义德行,一千多家百姓归附他,拥立他为吴泰伯.
泰伯践行仁、孝、忠、勇品德,以天下人为已任,以百姓的幸福为追求,一生以德行事。无锡泰伯庙有联赞曰:启荆蛮倡敦睦让王逊位无人堪比,开泊渎教农桑立国兴邦有口皆碑。楹联写的是事实,赞的是实理。
二、泰伯文化新“实”
(一)文化自信
泰伯文化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历史已充分证明泰伯文化是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将泰伯文化传承下去,将泰伯文化大旗高高扛起。
泰伯文化是吴文化的源头与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所树立的谦让开拓精神千年传承,深入人心,成为吴氏乃至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体现在修身治平的个人修养方方面面当中,泰伯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泰伯文化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提升自己,践行美好精神品格,为国为民增光添彩。
(二)实事求是
季历、昌之贤是实,周太王之愿为实,泰伯显然明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认为谋求王位,必起争端,谋求天下安泰,就必须避让,他选择了避让,行为和目标没有脱节,可谓实事求是。我们学习泰伯从中也能知道这个道理,我们的思想行为要符合客观规律,我们尊重规律、尊重事实,做切实可行的事,解决大家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不本本主义,不空谈,做为国为民实实在在的谋利者、造福者。
三、弘扬泰伯文化“实”的精神
(一)“和”为“兴”
和为贵,泰伯和天下,天下兴。和的精神属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髓内容,家庭、社会、国家的和十分重要,“家和万事兴”;群体社会和谐,大家共同进步;国与国的和,让人民免受战争苦难。站在公民角度上讲,和是美德,是道德素养的表现,大家懂得和的意义,就会增添一份责任,就会产生一种胸怀,当我们做到和,就能兴起希望,也就是传承着泰伯文化,也就是将理想带进现实。
(二)开放与包容
泰伯与仲雍纹身断发、开发荆蛮,是一种文化交融,将中原文化与太湖土著文化进行融合,逐渐形成了句吴文化,这就是句吴文化的源头,在这种交融中开放和包容是其显著特征。互相学习,互相碰撞,这种开放需要包容精神,有一份包容,就有一份新的天空,就有了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文明。我们传承泰伯文化,就是传承开放精神,就是传承包容精神。
宽容差异的品格。无论是泰伯来到梅里之后的断发文身、入乡随俗、对荆蛮原有文化形态的尊重行为,还是吴地人对一个落魄、逃遁异乡之人泰伯的接纳和认可,无不表现出对异己文化的宽容性。3000多年前发生在梅里的这次文化互容,没有战争,没有矛盾,甚至没有不适应,所有的人都从这次友好的融合中得到了好处。自此以后,文化宽容便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影响着这里的人们,使他们能够包容价值多元,尊重文化差异,生成一种容忍文化差异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方面培养了跨文化的适应能力,为地区率先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奠定文化基础,同时,又使这个地区能够成为备受欢迎的宜业宜居之地。[2]
(三)勇于实践
泰伯奔吴体现了伟大的政治勇气,看准了和天下这个实理,他和仲雍就去践行,成就了三让高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才能出才干,邓小平同志提倡“敢闯敢冒”,并告诉大家空谈理想没有用,要勇于实践,看准了,就应该去干。当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我们更应该懂得实践的价值,更应该把握机会。近几年来吴氏社团兴起,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泰伯文化传人契入时机,勇于实践,构建组织,开展各项吴文化活动,将吴文化活动推入新阶段,体现的是勇于实践的精神。
(四)敢于创新
泰伯开拓江南,将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文化得以创新发展,文化产生了新动力,创新带来的是文化的坚强生命,是精神和物质财富的丰富与完善。当前传承吴文化的创新精神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习近平同志号召大家创新,全国总工会设立职工创新资金补助,不少企业成立劳模和技术人才创新工作室等等,令人振奋。我们大家更应该努力洞察事物规律,寻找到新方法、新途径,将【吴文化发展好,争取走在时代的前头。
结 束 语
实干是真传承,实干就是践行,泰伯文化绝不是虚无缥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从我做起,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思想文化素质,实现德才兼备。泰伯文化研究会、泰伯文化微信群、泰伯文化联谊、泰伯文化经济会、泰伯论坛、泰伯文化讲座,泰伯文化展示、泰伯文化宣传等等,努力推进泰伯文化的传承实在而行。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进步,只要大家坚持这种实干的精神,就能将泰伯文化真正传承好,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吴楠,王广禄.志让两家天下,功辟万古江南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22日.
[2] 李湘云. 泰伯奔吴的文化贡献力 [N],无锡日报,2018年3月19日.
【作者简介】吴传幸 男,46岁,本科,讲师,南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华散文网创作员,江西永修吴白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