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论吴起的忠
作者:鸣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6-20           ★★★

在儒家典籍中,很少提到吴起,在儒家思想控制下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吴氏家谱中,也没有吴起,更没有吴广。尽管这两人,前者本领高超,后者功勋巨大。但是,虽然儒家典籍和吴氏冢谱不加提及,而且,尽管西方有句谚语:时间可以杀死一切(Time kills all),但是,两千多年的时间也无法磨灭这两人的事迹功勋。

吴起之所以不被儒家典籍与儒家思想控制下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吴氏家谱所提及,其原因无非是吴起的不断跳槽以及吴起的结局惨烈,而吴广之所以不被儒家典籍与吴氏家谱提及,无非是吴广的起义事迹以及吴广的结局惨烈,前者是儒家所唯恐避之不及的。另一原因是吴广在起义过程中所用到的方式方法,对于做为下级的九百个戌卒,是采取愚民、恐吓、巫术等措施,对于做为上级的两个秦尉,是采取愚弄与欺诈的措施,所以虽有巨功,而无德行。所以,虽然儒家包括现在的国学,推崇的是感恩,但是对于吴广的巨大功勋给儒家带来的恩典,儒家中人是不曾理会的(没有吴广的起义,就没有汉朝的建立,没有汉朝的建立,就没有董仲舒的“独尊儒家”。儒家中人虽然口喊感恩,但绝对要忘恩负义地决不去感恩吴广)。

关于吴起的两次跳槽(从鲁到魏以及从魏到楚),从历史记载来看,这完全是出于生命的本能(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然而儒家是不会跟你讲这个道理的,儒家只讲“存天理,灭人欲”,哪怕这个“人欲”是“人身的安全”这一“基本人欲”。吴起的跳槽是对儒家忠君的否定,所以儒家典籍和吴氏家谱不提吴起。

儒家的忠君,指的是忠于君主个人,而不是忠于朝廷。在古代有些儒家中人还嘲笑一些当了一辈子宰相,服务过同一个家族的好几个皇帝的人,讽刺这样的宰相如同接待了好几个嫖客的妓女。按儒家理想,象宰相这样的奴才,也要象妃子那样,只该从一而终,皇帝死了最好是殉葬。同样的是,实际上对于专制者来说,虽然专制者把爱国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他们只对忠于这个政权感兴趣,对真正爱国的人则是高度警惕大加防备。而对于独裁者来说,他们虽然高喊政权的安全第一,但是他们只对忠于他们个人感兴趣,对真正忠于这个政权的人则是高度警惕大加防备。至今如此,所以吴起的跳槽是一直不被看好,不仅仅是被儒家中人不看好。

然而,吴起的忠的品质,是值得提倡的。吴起的忠,是忠于职守,是敬业精神与工匠精神,是在其位而谋其政。在那个岗位就把那个岗位的事情做好,这个忠于职守的精神,本质上是“讲信用”,以恪守信用为先,吴起之信,丝毫不亚于吴起的祖辈季札的“信字为先,诚信第一”,所以,吴起的品质,是当代的时代精神,值得提倡。





附 网文:揭开脸谱看封神,道家的皮,儒家的心,法家的骨


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觉得《封神演义》是写道家的著作,其实全书上下贯彻头尾的都是浓浓的儒家气息。中国古代一直奉行的是外儒内法的统治哲学,表面上看是以儒家治国,事实上骨子里都是法家的东西。揭开脸谱看封神,道家的皮,儒家的心,法家的骨.


说起来儒家和法家也算是一对冤家。当年无论是孔夫子还是孟夫子,走遍天下都没有国君对儒家的理论感兴趣。再看法家,无论是早期的李悝、卫鞅还是后期的李斯、韩非,走哪都受国君待见。这其实就很说明问题了,法家思想就是为君主服务的。儒家讲究民贵君轻,哪国国君能容忍这个?儒家讲有条件的忠,君正则辅,君不正则臣投外国,国君更受不了这个。再看法家就贴心多了,讲的就是御民之术。


想要御民,先要愚民。官府办学取代私学,提倡官本位思想,收缴老百姓的武器,烧儒家经典。说到这有两位法家大师很有意思,李斯和韩非是师兄弟,师承大儒荀子。我一直怀疑这俩是法家派来卧底的,哥俩将来做的事完全背离了儒家的思想,出手稳准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李斯跟着吕不韦起家,干趴下了吕不韦。李斯跟着蔡泽当下属,反手就干掉了蔡泽。李斯跟嫪毐是哥们,嫪毐的下场就不用提了。李斯跟韩非是师兄弟,下手弄死师兄也不含糊。秦始皇重用齐国大儒茅焦,茅焦混了几天很懂事的跑路了。李斯有个学生叫吴公,吴公有个学生叫贾谊。贾谊就是写《过秦论》那个,他就发现秦国做事太赤裸裸,治国重在治民,治民的重点就是忽悠民。法家已经臭了街了,君主应该把自己包装的和老百姓一条心。可惜贾谊死得早,让董仲舒捡了个漏。董仲舒以汉朝大儒自居,核心思想就是用儒家包装法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写成条文颁布天下的核心有两条:“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独尊儒术还好说,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完全是法家愚民的套路。子不语怪力乱神,荀子讲究人定胜天。


所以在法家的作用下,老百姓见到的儒家就越来越走样儿。尤其是理学兴起之后,官方儒家就跟创始人背道而驰。比如说明朝,程朱理学是唯一法定儒学。就连孟子的著作,都得和谐之后才能颁行天下。朱元璋就很遗憾没见过孟子,要不得刮了这个敢说民贵君轻的人。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儒学大概分为三个流派。一个是教育大纲派,一个心学派,一个是正统派。教育大纲派很明显是主流,即便是心学大师王阳明,也得学理学参加科举才能当官。至于正统派,压根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地球人都知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名言,正统派非说孔子、孟子不是这么说的,那不是作死么。


在这种背景下,《封神演义》的故事就把各派儒学融入到各个人物当中,形成了这种风格独树一帜的写作手法。怎么看待,作者处理的很高明。抛开现代人的眼光,苏护反商这事如果发生在明朝,很明显是苏护的不对。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要你个闺女。

老苏为了自己的清高,胆敢欺君罔上,拿冀州军民的名去为己的一时冲动买单,大大的坏人。而且根据主流派儒家的思想,君臣纲常还在,各阶层都老老实实在各阶层呆着。冀州侯反抗天子,这不就是疯了么。

不过按照孔夫子的理论看,各阶层老老实实呆着的前提是上面那一层得做好,纣王都做不好自己,那不就君不正则臣投外国嘛。所以这个事就很尴尬啊,像商容这么正义感爆棚的人,对这事一直保持中立,没法掺和。黄飞虎作为平叛不二人选,鲁雄很懂事的避开他推荐外臣姬昌。鲁雄自己都不愿意掺和这事,怎么好为这事得罪黄飞虎。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冀州战场正面冲突的是苏护和崇侯虎。崇侯虎大战苏护,就是儒家理学大战儒家正统学。崇侯虎是个愚忠的人,纣王说让他灭苏护,那他就去灭苏护。苏护那是一丁点都不怕崇侯虎,这位北伯侯擅长干建筑,打仗实在是不行。都不用苏护出手,苏护的儿子苏全忠出马,就杀的崇侯虎人仰马翻,屡战屡败。一战死梅武,再战折金葵,三战损孙子羽。

不过,苏护的革命精神很坚决吗?说实在的,苏护在朝堂上咆哮,在午门题反诗,都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根本就是临时起意,激情作案。老苏回到冀州的时候,就感到后悔了。正如他回到冀州自己说的那样:“彼时心甚不快,偶题诗句於午门而反商。(原文)”那么现在朝廷发兵了,苏护现在说对不起我错了,估计不管用。再加上听说来的人是废柴崇侯虎,儿子苏全忠又有本事,那就打。

崇侯虎损兵折将,回去一琢磨,不对啊,说好的一起灭苏护,姬昌按兵不动是几个意思?那还用说吗?人家姬昌观望呢,姬昌的下一步行动,完全看战况如何。崇侯虎能得到纣王的宠信,别人也嫉妒。表面上看是崇侯虎带着帮手来群殴苏护,事实上苏护的兄弟们正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路上,比如苏护的结拜兄弟,截教真人的弟子,崇黑虎。

其实崇黑虎和苏护是一路人,都属于心气比较高的。苏护实力不俗,别说北伯侯崇黑虎了,真拉出来单练,东、南、西、北四伯侯都未必有苏护的实力强。苏全忠勇冠三军绝对比那四家的台柱子姜文焕、鄂焕、南宫适、崇应彪强得多,这还没算上厉害的不要不要的郑伦。让他在崇侯虎底下做事,他肯定不服。同样的道理,实力也远超四大诸侯的崇黑虎也不甘于在姜桓楚手下仅仅做个曹州侯。苏护和崇黑虎一见如故,同病相怜。苏护能反君,崇黑虎就能反兄。虽然说长兄如父,但是崇黑虎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亲哥哥。如今苏护有难,哦不,其实是崇侯虎有难,崇黑虎带兵风风火火赶来给苏护帮忙,这节操也是没谁了。

如果说崇黑虎公开跟哥哥翻脸,站在苏护一边铁了心的造反,那还算他是个爷们。崇黑虎居然假意帮助哥哥,背地里搞猫腻。根据崇黑虎的计划,他得先和苏护对话。但是万万没想到,目前正在膨胀的苏全忠已经目空一切了,纵马提戟就去大战崇黑虎。这要是《三国演义》,苏全忠怕是吕布一样的人物。但是在本书里,武功在法术或法宝面前,就是浮云。双方一交手,崇黑虎就发现自己打不过苏全忠,于是赶紧祭出法宝。崇黑虎拿出一个葫芦,葫芦里飞出一只铁嘴神鹰,神鹰活捉苏全忠,K.O!

按说捉了苏全忠,有机会可以谈谈了吧。谁知道苏护帐下有个比苏全忠更生猛的郑伦,郑伦也不是凡人,那是西昆仑度厄真人的弟子,会吸人魂魄。那么说郑伦和崇黑虎谁厉害呢?不好说,那就看谁先下手了。比如这一次,郑伦没给崇黑虎祭宝的机会,哼的一声吸了崇黑虎的魂魄,活捉了崇黑虎。

这回行了,苏护和崇黑虎这对结义兄弟可以在一起愉快的聊天了。且不说俩人相谈甚欢,小酒喝的正嗨着呢。崇侯虎可就要哭了,这次真的无依无靠了,姬昌去哪了?怎么还不来?

姬昌来了,姬昌看到了苏护的实力,同样也看到了苏护的强弩之末。苏护是很强,但是纣王也没派出精锐部队来挑战。这仗打到这个份上,差不多得了。朝廷知道了苏护有实力,而此时苏护投降的话,这事就算解决了。


同样的,苏护也不想铁了心的造反,差不多得了,他缺的是个台阶下。姬昌送台阶来了,让散宜生给苏护送信,说咆哮公堂最起码没素质,午门题反诗最起码是犯罪。倒不如见好就收当个国仗。潜台词是闻仲来了可咋整。苏护多明白事理,还得说不是我服软啊,是给姬昌一个面子,不就是个闺女嘛,给了!

崇黑虎也替苏护高兴吗,这也算是绝处逢生。正如苏护自己说的那样:“姬伯之言甚善,可速整装,以便朝商;毋致迟疑,又生他议。(原文)”那意思就是投降要趁早,晚了朝廷不受降就麻烦了。当年苏护豪气万丈的说永不朝商,结果就这样投降了。

苏护打点行装,准备送女儿去朝歌。姬昌收拾行李,笑眯眯的回西岐。崇黑虎一个回营的俘虏,借机发难,大骂崇侯虎之后与之决裂,自回曹州老家。崇侯虎莫名其妙被弟弟骂一顿,憋一肚子气收拾东西回崇城。

在这个事件中,苏护一大把年纪表现的很不成熟,简直就是个老愤青,不考虑清楚就咆哮朝堂,发誓造反的。结果真论到事上,当年的豪言壮语就都不存在了,女儿顾不上了,气节也顾不上了,事实上苏护并没有什么政治立场,完全是仗着实力不知道天高地厚。崇侯虎就是典型的愚忠,什么任务都接,却不考虑一下自己的能力。从崇侯虎的角度讲,他没有做错,事事都是按照纣王的吩咐去做,从不考虑事情的正义性,所以没落下一丢丢的好名声。在神话小说当中,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现实中呢?吃得开的都是崇侯虎这样的货。别看干的都不是人事,他一句也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你就拿他没辙。我就曾遇到过在银行拿着护照证明不了我是我的事情。

姬昌就表现的十分聪明了,你说他正义吗?不见得吧。帮纣王得到苏妲己,姬昌出力比费仲、尤浑大吧。说好的跟苏护有交情,在苏护骑虎难下的时候送台阶来了吧。说好的是崇侯虎的队友,在崇侯虎两难之际不得不接受停战协议。姬昌兵不血刃,解决危机,让苏护、崇黑虎都欠了人情。

崇黑虎这个人,能为了结义兄弟去坑亲兄弟。真是因为他深明大义吗?还真不见得。他就是想当北伯侯,其他的口号也就是喊喊而已。他说崇侯虎领兵伐苏护不对,但是他自己也参与了这个事件,还捉了苏全忠。他说崇侯虎贿赂天子近臣不对,但是当初八百诸侯齐聚朝歌的时候,还真只有苏护一个人没行贿,姬昌和崇黑虎谁也别清高。他说崇侯虎五万大军比不上姬昌的一纸书信。可拉倒吧,促使苏护投降的原因,一是他自己没铁了心造反,二是儿子苏全忠被抓,给姬昌面子也是顺水人情。曹操老家被吕布偷袭之后,不也得给平原令刘备面子吗?形势使然而已,崇黑虎拿这说事就没意思了。

总之这四位侯爷,坏人是因为迂腐,善人是因为会审时度势,豪杰是因为一时冲动,义气是因为心怀不平。正面人物苏护败给了反面人物崇侯虎,正是正统儒学败给理学的典范。“君不正则臣投外国”不得不向“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低头。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鸣镝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