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吴文化与蚩尤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5-28           ★★★

 

无锡吴展明先生在2004年《无锡史志》总第50期的《从“蚩尤亭”谈到“勾吴”》一文介绍,无锡吴文化公园牌楼大门左右两侧建有“蚩(发音为“赤”)尤亭”、“平等亭”两座,特别引人注目。在右侧“平等亭”内台子上镌刻着19988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收到公园主任高燮初先生赠送《吴地民间建筑艺术》等两部精致图书后的感谢信。左侧“蚩尤亭”三个大字是1999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主任王朝文先生的手书。亭内竖蚩尤塑像一尊。

 

在蚩尤亭中有文字介绍,在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广袤地区,分布着来源不同的众多族群,泛称为“蛮夷”或“南蛮”,九黎集团就是其中最强大的一支,五千年前生活在太湖流域,是良渚文化时期的苗蛮集团,因海侵而北迁。蚩尤与黄帝的涿鹿大战失败而南迁湖南、贵州等山区,成为苗族的人文始祖。

 

一千年后,泰伯、仲雍兄弟因“三以天下让”,从西北周原(今陕西扶风县)远奔荆蛮地区, “断发文身”,以谦让诚信待人,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传播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文化。荆蛮人“义之”,千余家(也可以称千余个小部落或村寨)拥戴泰伯为部落联盟首领,以梅里为中心,建立了江南第一古国——勾吴国。

 

《吴越春秋·吴泰伯传》载:“吴人或为问:‘何缘而为勾吴?’泰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勾吴,其非方乎?’”这就是说,我以长兄当了国君,无嗣,当由封于吴地的弟弟继位,故用这个“勾吴”作国名。勾吴的名字来自于泰伯的二弟仲雍的名字(虞仲)。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从苗语来说,关于“勾吴”的意思是“祖父祖母”,或“吴公”。从苗族中部方言区来看,“勾”是“公公”,即祖父的意思;“吴”是“奶奶,婆婆”,即祖母之意。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南市村以吴姓为主,至今仍把吴氏族称为“勾吴”。“公吴”、“公鹅”、“勾鹅”、“贡俄”等等,均为汉文的不同译音,以表示晚辈对长辈、祖辈的尊称。

 

由此可推论:是商末时,荆蛮人对泰伯由“义之”到“敬之”,就选用了当地晚辈对长辈尊称的词语“勾吴”来称呼泰伯;泰伯开辟梅里,业绩显赫,远近闻名,那些部落也照样尊称泰伯为“勾吴”,即“吴公”。“勾吴”这一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由对人的尊称演变成古代吴国国家的代名词。

 

贵州省台江县为苗族主要聚居县份之一。清雍正七年(1729),云贵总督鄂尔泰、贵州巡抚张广泗奉令平“九股苗”,开贵州“新疆”六厅”,由邛水(今三穗)进攻公鹅寨(即今剑河)。公鹅寨为这一带的大款首,实力强大,有号召力,联合十余个村寨,集中上万人,屡挫清军。凡是“勾吴寨”的,大多统率若干小寨,类似古代部落酋长,或部落联盟君长。

 

所以,在文中,吴展明先生认为,古代蚩尤与勾吴可能有相当的渊源关系,可利用苗语来揭开“勾吴”这个两千多年之谜。“勾吴”是古代荆蛮人对长辈的尊称,是“公公、奶奶”、“吴公”的意思,也含有寨老、酋长,或君长的意思。

 

实际上,现在的缅甸,仍然在使用“吴”这个音来表示对长辈的尊称。所以在新闻中,常常看到缅甸的领导人都叫吴某某。

提到吴泰伯,就会提到梅,认为吴泰伯居于梅里。有一种看法认为,吴泰伯所居之地,其地的名称没有流传下来,后来有越王勾践的后裔梅氏居住,其所居之处便被称为梅里,所以到司马迁时代,司马迁就将梅里记为吴泰伯的居处地名。也有人想当然的认为吴泰伯喜种梅花,所以吴泰伯所居之处即为梅里。

 

实际上,蚩尤的后裔与梅也有缘。湖南新化、安化、隆回为中心的湘中地区,即古梅山地区,此地居民称“梅山蛮”,主体民族即今苗、瑶、侗诸族先民。梅山蛮上溯长沙蛮、南蛮、三苗、九黎蚩尤,一脉相承。似巫似道,从事渔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者开始称之为“蚩尤梅山文化”,是长江流域古老文明的遗存,这一文化概念迅速得到海内外的关注和认定。如今,湖南娄底新化与益阳安化的“梅山文化”研究已成燎原之势,如火如荼,成为热门课题。并结合了南岳衡山及祝融的文化

 

据研究,“梅山”由“芈(Mi)山”音转而来,“芈山”实指楚人居住之地,楚人芈姓熊氏,居住地为芈山,秦末时期,吴芮被项羽立为衡山王,都邾(现湖北黄冈)。吴芮部将梅鋗(xuan)封十万户侯,位置在长江流域中游并以南等广大地域,是为古楚芈山所在,“芈”与“梅”音合,这片土地便由“芈山”变成“梅山”,此处的文化被称为梅山文化,即湖湘文化,战神文化,如同西游记中的斗战胜佛(孙悟空),也如同佛教中的阿修罗,饱含着刑天、蚩尤、共工的的精气与血性,所谓“楚有三户,亡秦必楚”,与谦让和谐的缘份不大。

  

在古汉语中,“张”、“端”二字是同源字,传说楚庄王时期的一个巫师“张五郎”,后来形成端午节。也有人认为“蚩尤”是“张五郎”在不同时期的称谓,梅山巫师带着蚩尤面具,兼有 “巫医”身份。古代巫师地位很高,所以“巫”字的发音也带有对长者尊称的意谓,与苗族的吴字的音相同。

 

结合南岳、衡山、梅、太湖等关键词,从屈原的楚辞《天问》中所言的“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去斯,得两男子”来判断,在屈原时期的民间文化,认为泰伯仲雍所居之处是南岳。而古南岳是在今天的安徽安庆天柱山,吴芮被封为衡山王,是因为吴芮的封地之中包括天柱山,天柱山属于大别山,是大别山的最高峰,吴芮的封地在大别山以西,建都黄冈。而大别山以东,则属于淮河地区,归淮南王所有。

 

巧合的是,在古南岳附近,也有以梅为名的地方,即天柱山所在安徽安庆潜山县的城关镇---梅城。而潜山县的邻县即名太湖县,现在太湖没有湖,只有一个人工湖(花亭湖),但是在古代这里有一片很大的湖泊。

 

可见,泰伯与南岳(衡山)、梅、湖等概念不可分割,泰伯后裔后来转移到安徽当涂一带,也把名称带到那里,那里在古代也有一个大湖,那个地方于是也有了“横山”和“梅(蕃篱)”的地名,再后来吴人又转移到同样有一个大湖(太湖)的苏南地区,仍然将“梅”的地名带到那里(无锡梅里)。而泰伯墓所在的无锡鸿山,应似吴族古人带来的“衡山”一词所赋(鸿衡二字发音相近)。据称鸿山以前也曾称铁山,也就是说,这应是到了铁器时代才出现铁山这个名字,而吴泰伯的时代,还处于青铜时代,在那个时代,泰伯还在安徽潜山地区。古代的潜山地区,也是古代蚩尤后裔活动的地区

 

由此可见,以黄帝文化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强调的是象征富贵的牡丹,而以蚩尤文化为中心的古长江流域,着重的是象征傲雪的梅花。所以吴文化以梅为中心,而非以牡丹为中心。这从安徽潜山的梅城、安徽当涂物蕃篱(梅里),江苏无锡的梅里,这些地名之中,所以明显而深刻地反映出来。在此,吴氏文化与泰伯精神所持的谦让之德,成为梅花傲雪的“傲”的精神提供强烈的互补,二者能够相遇相通,其实是因为“谦”与“傲”这两种品质,底蕴相同。

 

据记载,当初古公亶父希望泰伯实行兄终弟及的方式,让三弟季历即位,而“泰伯不从”,没有直接顺从古公亶父的旨意,没有接受这个方案,而是以“奔荆”的方案,进入蚩尤部落所在的地区,从而实现古公亶父的愿望,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傲”的愿望---自己的后代可以世代为王(只是天不随原,泰伯无嗣,但起码也成就了自己的二弟仲雍的后代世代为王)。这即是“谦”与“傲”的辩证法。

 

吴国后期,从寿梦开始,对外的争战兴起,季札避位,内部的争战兴起,这些历史事实,说明了吴国后期,吴泰伯“谦”德渐占下风,而吴泰伯所包容的蚩尤部落的“傲”德(所谓血性,这也是当年泰伯奔荆之时所含之德)占了上风,导致吴国前途吉凶各半,而非“谦”德的六爻皆吉。

 

本来,以谦对谦,很是平常,以谦对傲,才是包容,才是值得称赞的德行。然而,“谦”包容了“傲”,如果不能消融“傲”、不能化解“傲”,“傲”的品性最终会出头,“谦”即被“傲”所吞灭。所以,吴国后期,除季札与庆忌之外,常常呈现出铁骨傲骨,直到国力耗尽,最后吴国亡而吴氏兴。“傲”品消散,“谦”德重新占了上风。纵观吴国历史,是“谦”“傲”两德轮流坐庄的历史。


(注:季札之谦,人人皆知。而庆忌之谦,也值一提。关于庆忌,有两种记载,一是被要离所刺,然后说一天之内不能死两个勇士,释放了刺客要离,另一个记载是庆忌在父亲吴王僚被刺杀后,并没有为父复仇,后来为了吴国的前途,还向吴王夫差进谏,后被吴王夫差所杀。这两个记载其实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即庆忌非常豁达大度,而非有仇必报,深具谦谦之德,而无铁骨傲骨与血性血气)。


(附:做为吴泰伯奔荆所居之处的安徽潜山<古南岳天柱山---吴获迄古 南岳是止>),潜山吴氏宗亲会正在蓬勃发展,虽然发展中出现了“误会”(详见http://ddwu.net/dw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4 ),但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古语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发展中的问题是在发展中解决,而不是在停滞中回避,祝安徽潜山吴氏宗亲会不断革新,在管理制度上改革创新,争取做到“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出现各种“误会”之事,要从制度上找原因,而不能从人的品德品行上找原因,因为这个制度不能让坏人变好,说明这不是一个好的制度。这也是前天江西吴先辉宗长所作的《“礼”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地位》(详见 /Article/art/lunwen/201805/25847.html)一文中所述,以礼率法、以礼摄法。以落到实处的礼制来设立宗亲会内部管理制度,潜山吴氏宗亲会在此创新,必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鸣镝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