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王安石舅家--金溪吴氏
作者:曹红亮    文章来源:金溪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12           ★★★


金溪吴氏家学渊源及其与临川王氏文学兴起之关系
南京大学 曹红亮

原摘要:金溪吴氏乃当地望族,也是王安石舅家,尽管该家族以经世为业而不以文学见长,但它是一个具有浓厚书香气息的家族,金溪吴氏与临川王氏文学的联姻对王氏文学的兴起起着转折性的作用。
关键词:金溪吴氏 临川王氏 王安石 吴颐 吴孝宗
   

在一般人的视野中,金溪吴氏作为王安石的舅家,在临川王氏辉煌的成就面前往往被轻易地忽视,然而,北宋临川王氏家族之所以在政治上、文学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王安石舅家金溪吴氏是功不可没的,以下则让我们仔细探寻金溪吴氏的家学渊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临川王氏文学兴起的原因。
   
金溪吴氏其先为鄱阳人,五代纷乱之际迁到抚州金溪,以儒名家,是当地望族。吴家在金溪起家很早,而后不断繁衍壮大。吴氏先辈中早在五代时候吴英即已中进士,官至殿中丞,吴英现可考有一子名吴表微,太宗雍熙三年(986)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吴表微之子为吴偃,因病未仕,而吴偃之子则为吴兴宗(字子善)吴孝宗(字子经)兄弟。吴英之兄叫吴德钧,宋初官至屯田员外郎,吴德钧生七子,可考的为吴敏、吴畋,无德钧继室崔氏生一女,嫁曾巩父亲曾易占。吴敏是太宗淳化三年(992)进士,吴敏生四子,分别为吴芮、吴蕡(字成之)、吴蕃(一作藩,字彦弼)、吴蒙,其中前二子为吴敏前妻谢氏所出,后二子为吴敏继室曾氏即曾巩之姑所出。吴芮乃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至秘书承学士,后来作了王安石的岳父。吴蕡以荫入仕,官至江宁录事参军。吴蕡有二子、二女,二子分别叫吴伟、吴豪,而二女分别嫁与晏修睦和王令。吴蕃曾同曾巩一道进京应试,但四次赴京,终未登第,年四十三而卒。吴蕃有二子,分别叫吴世隆、吴世范,吴世范就是我们所说的吴颐。吴蒙,宝元二年(1039)进士,可能就是与王安石唱和的吴彦珍,其具体情况不详。吴敏之弟吴畋未仕,生平不详,娶夫人黄氏,有三子一女,其女正是王益的继室即王安石的生母[1]
   
金溪吴氏靠读书中进士起家,又累积数世,且内外族甚大”[2],故逐渐成为当地一个具有浓郁诗书氛围的大家族。然而,现可考的文献中,吴氏各辈如吴英、吴德钧、吴表微、吴敏、吴畋、吴偃、吴芮等人生平除上文所述外,其余皆不详。吴氏一些成员的情况主要靠曾巩、王安石、孙觌的零星记载才得以流传,即使是方志、家谱,其材料来源也不外于此。因此,接下来我们即透过曾、王、孙等人的相关记载,考察一下吴家部分成员的才行及文学状况。
   
吴敏夫人曾氏,王安石《河东县太君曾氏墓志铭》称她于财无所畜,于物无所玩,自司马氏以下史所记世治乱、人贤不肖,无所不读,盖其明辨智识,当设游谈学问知名之士有不能如也。虽内外族亲之悍强顽鄙考,犹知严惮其为贤;而夫人附循迎接,亲疏小大,皆有礼焉”[3]。曾氏的学问当然来源于南丰曾氏,但她年轻即嫁到吴家,其学问与在吴家的积累当然也有很大关系。
   
王安石外祖母黄夫人,王安石在《外祖黄夫人墓表》记她闲静裕和,不强而安,事舅、姑、夫、附子,皆顺适又喜史书,晓大致,往往引以辅导处士(按:指吴畋),信厚闻于乡资寡言笑,声若不能出,虽族人亦不知其晓史书也。安石,外孙也,故得之详[4]又曾巩也记她喜阴阳数术学”[5],可见,黄夫人是位德才兼具的妇女,在吴家具有很高的威望[6]
   
谈到黄夫人,我们顺便就谈谈其女儿也就是王安石的母亲吴夫人。曾巩在《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中称她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然好问自下,于事未尝有所专也黄氏兼喜阴阳数术学,故夫人亦通于其说;又称她平生养舅姑甚孝爱其长子(按:长子指王安仁、王安道,为王益前妻所出),甚于少子嫁三从之孤女如己女[7]从上述黄夫人、吴夫人母女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吴夫人受自己的母亲影响很深,其兴趣、爱好、品行都跟黄夫人有直接的关系。

吴蕡,吴敏次子,其生平见王安石《吴录事墓志》中。王安石记道:
   
君事亲孝,友于兄弟,与厌侈父母兄弟,宁穷困身,妻子故老,妻长子人不胜忧也。义不忍赀亲,遗产悉推兄弟。比没世,妻子遵约,乡人贤,以为难君,尝议狱上官,指敎再三,君弗许再三,上官顾叹许。[8]
可见吴蕡以孝友高行著称,在文学上似乎成就甚微,否则王安石当会提及。
   
吴蕃,吴敏与曾氏妻所生第一子,王安石《金溪吴君墓志铭》称他君和易罕言,外如其中,言未尝及人过失,至论前世善恶,其国家存亡治乱成败所由,甚可听也。尝所读书甚众,尤好古而学其辞,其辞又能尽其议论。”[9]又曾巩也称他温良沉实,寡笑与言,不随众浮,其举轩轩。书无不讲,尤精左氏。连辞累句,浩浩能记。秦汉至今,千载所录。子以一心,万事渟滀。识能议论,文可传道”[10]。曾、王两人对吴蕃所记略同。从他们的记载中,我们可知吴蕃是个个性很独立之人,而吴蕃又读书博学能文,尤好古学,这跟曾巩、王安石是一致的,难怪曾、王都撰文纪念他,可见他们对吴蕃的敬爱。
   
王安石还有一擅长文学之舅舅,王安石为其诗作《灵谷诗序》,序中称他为处士,但未道出其姓名,当然,从序中可以看出,这位舅舅肯定不是吴敏之子。王安石在序中称道:
   
其行,孝梯忠信;其能,以文学知名于时。……然君浩然有以自养,遨游于山川之间,啸歌讴吟,以寓其所好,终身乐之不厌,而有诗数百篇,传诵于闾里。他日,出其灵谷三十二篇,以届属其甥曰:为我读而序之。惟君之所得,盖有伏而不见者,岂特尽于此诗而已?虽然,观其镵刻万物,而接之以藻绩,非夫诗人之巧者,亦孰能至于此。[11]
   
王安石的这位舅舅隐居于乡间,吟咏自乐,诗作数百篇,在当地很有名气。但其作可能并未结集,叫王安石写序只是借外甥扬扬名而已。
   
此外,王安石还有一位能文的舅舅叫吴彦珍,前文我们称可能是吴蒙,这是因为吴敏四子中我们已知吴蕃字彦弼,从古人取名字的习惯来说,我们可推出此人很可能就是吴蕃亲兄弟。而吴芮是王安石岳父,吴蕡字成之,又李壁注王安石诗时称吴彦珍做过抚州教授,通过考察王安石《吴录事墓志》可知,吴蕡并未做过抚州教授,故吴蕡也不可能,那么吴彦珍很可能就是吴蒙了。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是吴蕃的同宗兄弟。王安石与吴彦珍多有唱和,如《次韵答彦珍》、《次韵酬吴彦珍见寄时彦珍为教授学有王右军墨池二首》等,可见吴彦珍也是能诗的。

金溪吴氏家族虽起家很早,但在文学方面真正有所长而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还是要到吴颐、吴孝宗这一辈上。
   
吴颐,又名吴世范,字显道,吴蕃次子,安石妻弟。曾官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山阴县令等职,一生仕途不显,死后赠通直郎。吴颐从王安石学,以文学知名于世。孙觌在《宋故右承议郎墓志铭》[12]中对吴颐的文章学问记载尤详:
   
显道江右知名士,早从欧阳文忠公游,与其弟子经俱以文学称天下,……当是时,太学陈于等疏言,吴某学成行尊,愿得为国子师,俾学者有所矜式,荆公终以亲嫌寝其书不报。于是江淮间又争欲以为师,不远千里执经帐下率常数十百人。所至輒以《诗》、《书》、《礼》、《易》开悟后学,磨砻成就,以为士君子之器甚众,而仕不充其志以没。[13]
   
又慕容彦逢在《和吴显道》中也称他学识造渊醇,词章臻炳铄论文穷九畴,议武贯三略”[14]。可见吴颐文章学问当时是得到众人的公认的,他在儒家经典方面功夫很深。
   
吴颐在元丰中在金陵从学于王安石,王安石对这位才识过人的外弟甚是喜欢。王安石晚年心志较为消沉,虽隐居金陵钟山,但对故土临川对舅家金溪特别思恋,吴颐则是他倾诉这种思恋之情的主要对象之一。王安石有《怀吴显道》、《寄显道》、《送吴显道南归》、《送吴显道五首》等诗,都是写给吴颐的,可见吴颐与王安石交情之深。
   
吴颐不仅以文章学问称天下,而且也很有吏能。慕容彦逢在《送吴显道序》中有详细记载:
   
熙宁元丰间,某为儿童时闻显道名,至会稽始幸交焉。厥后绍圣某年,山阴令阙,显道摄邑事,士大夫往观焉。时婚田务开,牒诉盈庭,吏抱案牍列庑阗溢。显道随事剖决,笔不停缀,吏唱判辞燥吻,续以他吏,辰漏未尽,盘错一空,顷刻间声誉沸腾。……邑境大悦,往往图像以祠之。……人知显道学问文章,而弗知从政之才,故论次为送行序云。[15]
   
吴颐在山阴能吏的形象可以看出,他应当是个办事精明、个性果敢之人。
   
吴颐本有《金溪先生文集》二十卷,见载于《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今以佚。有少数诗歌散见各处,《全宋诗》卷五七八收集其诗十六首,部分诗歌写得清新自然,但仅此我们很难对吴颐的文学创作作出整体而准确的评价。
   
吴孝宗,字子经,兄吴兴宗,字子善,吴偃之子,神宗熙宁三年(1070)状元及第,命为主簿,不久即去世。由于母亲早死,父亲又体弱多病,故吴孝宗少时缺乏严格管教,成为一放浪子弟,后在兄长吴兴宗的的友爱感化下浪子回头,终成气候。[16]魏泰《东轩笔录》卷六载有吴孝宗改悔之后去面谒欧阳修的细节:
   
吴孝宗,字子经,抚州人少落拓不护细行,然文辞俊拔,有大过人者。嘉祐初,作书谒欧阳文忠公,且贽其所著《法语》十余篇,文忠读而骇叹,问之曰:子之文如此,而我不素知之,且王介甫、曾子固皆子之乡人,亦未尝称子,何也?孝宗具言少无乡曲之誉,故不见礼于二公。文忠尤怜之。于其行赠之诗。[17]
  
魏泰记吴孝宗状元及第后任主薄即卒,可见吴孝宗政治生命不长,但他在文章学问方面很有名气,才华出众。乡人吕南公称他能为出众文辞”[18]。而欧阳修第一次看见他的《法语》十余篇,就奇怪他有如此文才而己不知,也未见其亲戚王安石、曾巩称誉推荐。在临别赠诗中赞其说:
   
自我得曾子,于兹二十年。今又得吴生,既得喜且欢。古士不并出,百年犹比肩。区区彼江南,其产多材贤……[19]
欧阳修将吴孝宗与曾巩相提并论,可见欧阳修对他的看重。(当然,吴孝宗后来在文学成就方面根本无法跟曾巩相比,其原因可能跟他离世较早仕途又不显有关。)
   
吴孝宗不仅文章出众,而且通晓儒家典籍,尤精于《春秋》。晁补之《夔州录事参军江君墓志铭》记衢州开化人江朴(字文叔)事迹中侧面反映了吴孝宗治《春秋》的声望:
鄱阳杨骥通《昜》,临川吴孝宗通《春秋》,君皆以书币致之,率邑子从受业,屋少不能馆,至,分处浮图舍。[20]
江朴从吴孝宗学《春秋》时,屋少,需要分住到各寺庙中,可见当时前来从学者之多。
   
吴孝宗在政治观点上同王安石有所不同,对新法态度犹疑不定,魏泰《东轩笔录》卷六载曰:
   
吴孝宗对策方诋熙宁新法。既而复为《巷议》十篇,言闾巷之间皆议新法之善,写以投荆公,公薄其翻覆,尤不礼之。[21]
尽管政治观点不一样,但王安石与吴孝宗交往还是较为密切的,王安国与吴孝宗交情也不浅,吴孝宗还多次向王安石请教,这从王安石的《答吴孝宗论先志书》、《答吴孝宗论先志书》以及吴孝宗的《与张江东论事书》等文中可以看出。
吴孝宗文章学问均闻名一时,但在文章与学问上,他是偏重于经术学问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云:
   
韩退之学文而及道,程正叔云:韩退之晚年所为文,所得甚多,学本是修徳,有德然后有言,退之却是倒学了,因学文求所未至,遂亦有所得。然此意本吴子经耳。子经《法语》曰:古之人好道而及文,韩退之学文而及道。”[22]
   
吴孝宗特别看重韩愈学文而及道,可见,吴孝宗志非在文学,而在于儒家的道,在于经世致用。吴孝宗还就学文还是明道以及《诗》、《礼》相解等问题还向王安石请教,王安石的回答详见《答吴孝宗论先志书》中。又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四、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六、潘永因《宋稗类抄》卷二十二等均载吴孝宗在《法语》中曾论孟子、荀子、扬雄论性不同论,韩驹称其语言绝似《庄子》,从所引《法语》文字来看,吴曾等人看重的均是该故事的趣味性[23],对于韩驹称其语言绝似《庄子》实际上也未完全真正理解。吴孝宗在此实际上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来说明孟子、荀子、扬雄论性之不同,其根本中心在于明道,韩驹称其语言绝似《庄子》恐怕指的正是吴孝宗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罢了,而非单纯的文辞风格。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