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校谱札记》之二
作者:吴立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9         ★★★

东阳南岑吴大宗祠

 

吴立梅

 

东阳南岑吴氏大宗祠,俗称“吴祠堂”,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元房始祖吴伯修(1327~1396)偕次子西居士吴德(1346~1415)建祠于孝顺乡西庄,即今湖溪之擎天丘。时在1380年前后。

1433年,礼房世祖、兵科给事中吴泽(1384~1437)回乡祭扫,见祠宇倾圮,命从侄、吴德之孙吴昉(1401~1494)修治。吴昉认为西庄地偏路遥,担忧子孙不能按时祭祀,乃择于祖居地之南,按照西庄祠堂的规制建祠。1434年秋动工,第二年春落成。三边总督、邑人卢睿作《吴氏重修祠堂记》。卢睿并有诗云:“康肃祠堂何处寻,南山山下树森森。雨余芳草增春色,莺语翘林逞好音。六历专城多政绩,三迁禁阁总词林。云仍岁岁敦禋祀,遐迩咸称世泽深。”知县黄仲芳也有“祠前古木排青闼,垣外清烟罩绿杨”之句描绘其景。

经历80来年,祠宇呈颓败之像。1513年,由礼房世祖吴宋(1467~1550)倡导,会集吴杲、吴桐、吴集、吴檠、吴滋等,相阴阳、度原隰,择地(今南寺路南侧双岘路西侧,约南市路6571号,双岘路98-128)建造新祠。其时族众已逾700,人力物力较前丰裕。新祠于1519年春落成,建造时间长达6年半。规模较前扩大了数倍,前堂后寝,门面7间,左库右仓。左右两厢各有10间,分祀各派之祖。左厢外为庶母祠,右厢外为义塾及斋宿之所。隆庆年间又由吴希纯之玄孙吴天德(1521~1581)倡建御书阁于正寝后面。这一规制历500来年变动不大。方志纂修大师、南京礼部尚书、国子祭酒、枫先生兰溪章懋有《吴氏重建祠堂记》。

御书阁“杰栋翬飞,埤丹相绚”,为吴大宗祠特有的建筑。因为漫长的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帝赐予大臣金银珠宝、绸缎绫罗、田地房产乃至姬妾侍女的情况不绝于史,但特赐一车书给臣子的情况极为罕见,其意义远胜于其他赏赐。御书阁珍藏宋元明清皇帝的诰敕,“奎画辉煌,照耀寰宇”。镇阁之宝当然是景泰皇帝赐予时任文渊阁经筵讲官翰林学士吴希纯的御书、通典、劝善、五伦诸书。均为皇室珍藏,民间难得一见。东阳知县赵善政于隆庆六年(1572)的春夏之交到御书阁观书,打开金匮,首见吴希纯手书“诰敕御书”四个大字,其下御赐之书“素泥蟠蔚,云蔼芬芳,若未尝触手”,而其时已距御书之赐两轮甲子120年之久。赵善政于万历三年(1575)作《诰敕御书阁记》。

宗祠兼有学堂功用,族中弟子和东城俊彦就学其中。一代名臣张国维1615年前后就在吴大宗祠读书。张国维在《仰斋翁吴隐君传略》中写道:“余弱冠从少父怀敬公,偕吴氏诸誉耄,习业于吴之家庙中。”这家庙就是吴大宗祠。安文陈士章作《己丑吴祠馆课序》,内有“托栖南岑,滥邀西席”之语。丁忧回籍被邑人聘为西席的清乾隆壬辰会元榜眼、翰林院编修孙辰东,三年在东期间,也曾光临宗祠讲学。

1673年底,“三藩之乱”发生。1674年,福建耿精忠叛军由永康入东阳,除御书阁外,大宗祠均遭焚毁。1709年修复,有祠屋32间,大门进去,第一进为斋室,第二进为中堂,堂前左右设钟亭鼓阁。堂后寝阁如故。“丹楹刻桷,画栋雕题,赤文绿字”,也颇壮观。大门外东西空地建广孝堂和庶母祠。吴从煌(1655~1708)董其事。康熙癸丑进士、邑人赵衍有《吴氏祠堂重建记》。

1752年七月,遭狂风暴雨,正寝倒塌,中堂也倾斜危殆。义房岘畈吴承鸿(1700~1774)及弟吴承泮(1714~1793)、吴承淇(1718~1792)三人慨然承修中堂。从煌之孙承钰(1703~1768)助银80两。义房里仁吴学垓(1687~1745)曾于1745年建造宗祠大门,此时其子彝孙(1726~1784)、慎孙(1730~1780)等捐田助款以完成正寝的修复,董事者义房里仁吴学埏(1697~1772)。工程于1755年秋告竣。

1797年,堂寝尚存,而御书阁被白蚁蠹坏。吴承缙(1748~1821)、吴应棠(1747~1823)、吴国濂(1744~1824)、吴应梁(1754~1830)等人捐资监工,历时七载,1803年,御书阁竣工。接着升正寝造两庑,又一年,全部工程完成。裔孙吴国鸿有《重建大宗祠碑记》。

1825年,宗祠圮于白蚁之蠹。于是中厅及穿堂用石柱替换,修葺两楹门楼及御书阁,1829年完成。吴国洋(1767~1834)董其事。

1862年冬,祠遭太平军焚毁。义房里仁吴国经(1810~1876)等主持重建,1867年春动工,历时三年,1869年冬竣工。本族外孙、告老还乡的一品大员、资政大夫李品芳在《南岑吴氏重修宗谱序》中有“鸠工庀材,建复寝庙。敞重檐之巨制,壮孔硕之旧观”之语。门楼5间,上悬“延陵世家”横匾,两侧楹联为“东婺勋垂青史笔,南岑秀接赤城霞”。中为中厅,有楹联5副,其中赞吴芾吴洪父子的楹联为“扶南宋之乾坤,功同韩范,官如己,公如私,亘古沿为家法;绍东莱之文献,学汇周程,义则宗,仁则祖,至今巩作孙谋”。后为穿堂,有楹联3副。再其后为正寝,也有楹联3副,正中的楹联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最后为御书阁,阁有两层,3副楹联,主联为“恩赐御书兼诰敕,宠修玉牒侍经筵”。两厢各7间,厅前东西钟亭鼓阁两间。自南宋初年以来,科举时代南岑吴氏有功名者合计545人,包括4名进士、5名举人、275名庠生、66名贡生、195名太学生(以上获功名者不重计);不完全统计,自南宋迄民国,出过任实职的县级以上官员计63人,其中国务委员级官员1人、省部级官员6人、司道州府级官员29人、县级官员27人。中厅和正寝悬有各种旌表匾额70余块,另有节孝匾额72块悬于他室。祠前则有为吴承宁妻华氏和吴应铨妻王氏立的贞节牌坊。又中厅东3间为广孝祠,西3间为庶母祠。(宗谱重印本有本人根据宗前辈吴福昌老师、吴友法老翁叙述而绘制的《吴大宗祠平面示意图》,因年代不同,与此处描述略有差异。吴友法夫妇说,不计御书阁,宗祠有各种用房120间。)修职郎卢正珩有《南岑吴氏重建祠堂记》。

1892年重修堂寝,易以石柱。1896年和1897年,重造正寝及两庑,也换用石柱。吴应琳(1846~1911)等主持修理。

吴大宗祠位置优越,环境幽雅,风景秀丽。南对勒马峰,北枕双岘门(南门)。东西岘峰环拱,苍翠欲滴;南寺宝塔巍峙,玲珑挺秀。沃野弥望,阡陌纵横。非城非乡,地扼南北咽喉;襟山带水,景属东城翘楚。王士经有《宗祠八咏》,题为《青峦叠嶂》、《绿野铺裀》、《长松环翠》、《古柏垂芳》、《碧溪流雨》、《高阁凌云》、《桂枝竞秀》、《栖鸟联鸣》。看看这些标题,我们不难想见大宗祠的幽美。裔孙吴承斐有《御书阁八景》,则是描写吴大宗祠特有的御书阁,题为《双岘排青》、《一泓流碧》、《乔松拂翠》、《飞瀑含虹》、《三丘积雪》、《画浦朝云》、《甑山夕照》、《别院书声》,声形光色、阴晴雨雪、动静变化、四季景色尽在其中了。

上世纪上半叶的吴氏宗祠,东外侧与中堂前明堂平行处有5间杂用及守祠人居住的附属用房,其中2间南向,3间西向,有旁门进入宗祠,守祠人先后为王金善、王林清父子。附属用房之外为围墙。围墙外为“文秀水”,一脉细流蜿蜒北流,注入泮池。昔人认为此水关乎东阳文气之盛衰,极为神圣,不得亵渎。文秀水外为南门直通南午岭的大道。附属用房隔道相对处有一块高逾一米的大石碑,镌有“吕成公讲学处”五个大字(宗前辈吴福昌老师说,此碑厚约30厘米,极有可能被埋在该处附近的梅花塘底),该处为友成书院旧址。当年东莱吕祖谦在此讲学,南岑吴氏之始迁祖吴洪即为其高足。水面甚广的“梅花塘”在碑的东南侧。宗祠西侧墙外为南溪。宗祠大门左侧有青石牌坊,古朴雄浑,上镌“南岑吴氏家庙”六字。宗祠前方为大片空地,广有七八亩,供族人聚会之用,千余人在此盘龙灯绰有余裕。空地左前方大道之旁,有大樟树,树旁有井,井旁有亭,亭旁有庙。空地右前方数百步即为南寺塔,塔下有崇正书院。宗祠后面有两亩水田,水田后面为人工堆筑的小山丘,其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由于东城地势南高北低,有前实后空之弊,于是营此小丘以弥补宗祠地形上的缺憾,客观上则造就了宗祠的环境之胜。(此段文字依据吴福昌老师及吴友法前辈口述整理而成。)

1941年,日寇盘踞东阳,宗祠成为驻东日军的大本营。抗战胜利,东阳中学高中部迁于祠内。194958,东阳解放。522,县城各界人士在祠前东中操场(即祠前空地)隆重举行庆祝东阳解放联欢大会。其后作了解放军的营房。土改后,成为东阳汽车保养场的用房。1998年,旧城改造,宗祠被彻底拆毁。自此,东阳境内最为宏伟壮观、设施最为齐全的宗祠不复存在,东阳南岑吴大宗祠也成为历史名词。

                                    2009.6.18

此文将入编《东阳祠堂》一书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