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故事 >> 正文
吴廷瑜西南平叛记 第三部分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吴金城提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4-19           ★★★★★

吴廷瑜西南平叛记 第三部分

公元1052年仲春时节,吴廷瑜、韩斌、周彪、李秋姑一行二十多骑,从凭祥出发,经钦州,迤逦东行。廷瑜见秋姑穿起了宋军军装,驾驭骏马,佩剑横槊,真英风凛凛也。他笑对秋姑说:“晋朝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巾帼一标致女子驰骋疆场,不过花木兰是盔甲全身荣归故里。而今天秋姑的马尾巴却飘洒飞扬,倒像一位侠士。”秋姑莞尔一笑道:“吴大人又拿我说笑了。”行行复行行、终于到达了粤西军事要塞高州,官员们设宴为吴廷瑜一行凯旋归来洗尘的喜事刚结束,宋仁宗心腹太监和魏虞侯的快马一阵风似地来了,传吴廷瑜接旨。

原来,宋仁宋(赵祯、在位年代:1022-1063年)御览了韩斌的密信,说吴廷瑜把数千叛军收编为宋军,原来的大小头目又当了宋军的军官,石广成、苗潭龟还当了宋军的千总,还把匪首侬智高的侍卫军官李秋姑收为部下,还传令五州十八县的军政头人到高州开会。这明明是招降纳叛,结党营私;调集两广军政头人,串联造反,望圣上明察,快刀斩乱麻,镇压吴廷瑜。再加上心腹太监在一旁添油加醋的渲染,宋仁宗吃惊不小。他又命令魏虞侯进宫面奏,虞侯更是言之凿凿,皆为亲眼所见,如不果断处决吴廷瑜,大事不好了。宋仁宗感到事态严重,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想起吴廷瑜今次南去打仗,不带朝廷的军队,只调集两广精兵,就包含了祸心;叛军编入了宋军,有了石、苗、李三个叛将做骨干,又把两广军政头人召集到一起,与我大宋分庭抗礼,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他不与各位大臣面议,立即传下了圣旨,令广东巡按立马羁押吴廷瑜、周彪、李秋姑,等候发落。

吴廷瑜听到圣旨说他要谋反,简直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但历来无人敢抗旨,即便是冤假错案,也不容争辩。韩斌在一旁却露出了别人察觉不到的奸笑,吴廷瑜被激愤逼红了脸,还得呼叫:“皇恩浩荡,吾皇万岁万万岁。”韩斌心里盘算着距离半步之遥的枢密使职位就要到手了, 但强忍着得意的心情,上前扶起吴廷瑜,随着几名狱卒把吴廷瑜、周彪送到监狱门口。李秋姑也被当即关入女牢。

过了几天,宋仁宗才在朝议时,向各位大臣通报吴廷瑜密谋造反,已被收监,等待判刑或处决,以及就收监吴廷瑜家属一事,听取大臣的意见。宰相欧阳修,新任宰相富弼,参知政事文彦博,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包拯、翰林学士、御史中丞、龙图阁学士、三朝元老司马光,国子监直讲、大学士胡瑗等一批重臣被这个没有任何先兆、突如其来的坏消息震惊了。他们几乎都与吴廷瑜同在朝廷共事16年,想不到吴廷瑜到了六十多岁有此二心,真是人心叵测啊!但他们很快冷静下来,挨个的向皇帝拱手垂询:“枢密使谋反有无真凭实据?”宋仁宗不便把韩斌的告密信讲出来,以免引起朝中大臣的过多联想。只把心腹太监和魏虞侯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讲出来。

众臣议论开了,不要说光凭着这两人所说所见,就是有文字奏章,朝廷也要堪实,才能下结论。在未有铁证之前,判吴廷瑜有罪,说不定就是个冤案。砍头不是割韭菜,韭菜割了还会生出来,如错把忠臣的头砍了,就会留下千古冤案,这都是有违大宋律例,会毁坏朝廷威望的,更遑论株连枢密使的家族了。历来敏感过度,见风就是雨的宋仁宗,听众臣一说,也冷静下来。吴廷瑜是他钦点的进士之一,吴廷瑜的屡次晋升,都是他同这几位大臣一起商议过的。吴廷瑜为官17年了,多有建树。如今也六十多岁了,家属也留在京城,图谋造反似乎不合情理。于是在众大臣的极力主张下,以示公正,避免偏废,便从吏部、户部、礼部、刑部以及监察院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一个二十多人的调查小组。调查组分两路,一路到广西取证,一路到高州调查和审问吴廷瑜、周彪、李秋姑。最后汇集高州,把综合材料奏报朝廷。

到广西的一路人马,费了好大的一番周折,才找到石广成、苗潭龟。当时他们一个在梧州府,一个在河池府担任千总军职,两地相隔千里。石、苗二人将如何被吴廷瑜俘虏,又如何被教育和感化,终于被吴廷瑜的民族大义所感动,因而下定决心反戈一击,与李秋姑三人联手制服并杀死侬智高的过程一五一十的讲出来。几千兵士被俘虏后,见到吴廷瑜并不虐待他们,入情入理地教育、慰勉他们。有些人回家的了,留下的几千人,都分散编入几个州府的守备队伍中去了。再经查实,石、苗二人当上千总以后,手下的全是新兵。石、苗两人禀报,李秋姑孤儿一个,无依无靠,是她恳求枢密使收留她,自分别后再无联系,也没有留下任何的联系方式。

吴廷瑜辩解说,为长治久安计,把朝廷政令贯彻、落实到两广交界的五洲十八个县的军政头人,让他们提高警惕,担当起保国安民的责任,我们才走得安心,这是欲召集他们召开军政会议的初衷,想不到一片好心被曲解了。廷瑜说到动情之处,把白发披散,说老夫都六十二岁了,正想告老还乡呢。但有一个心事未了,李秋姑深明事理,是非分明,忠心大宋,她要跟我从军,但我归田主意已决,牵挂的就是这位好姑娘无以投寻。到高州调查和审问的一路人马,将材料同广西取证的材料互为印证、对比,发现并无可疑之处,也无任何纰漏。

宋仁宗接到由几个大部联合调查以及审问吴廷瑜、周彪、李秋姑的奏章后,恍然大悟。慨叹道:“前番无辜罢了狄青大将军的官,贬到陈州去,致他早死,失我大宋一臂之力;今次又差一点枉杀一位忠臣,承蒙众爱卿秉持正义,极力相谏,免朕失误,众爱卿犹吾之股肱也。”

仁宗为挽回面子,模棱两可地说:“先帝定下重文臣,轻武将的规矩有先见之明;而众卿家若拘泥于先帝的规矩,也不尽然都对。”众大臣见一场风波、一场冤案得以昭雪,如释重负,齐齐跪叩宋仁宗,异口同声山呼:“圣上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宋仁宗得意的挥挥手,唱一声;“众爱卿平身。”退朝了。后来,韩斌回到京城,无颜晋见宋仁宗,不但捞不到枢密使官职,还被冷却了几年,不受重用。周彪协助吴廷瑜平叛,升为枢密使校尉。

当宣布吴廷瑜、周彪、李秋姑无罪释放的圣旨传到高州的时候,已是1052年初秋时分。吴家老少十数人,兴高采烈,围住廷瑜,嘘寒问暖,道不尽几番离别情袅袅,说不完惊风入夜不成眠。廷瑜的长子吴以仁、次子吴以定,深得家教,耳濡目染,学有所成,都在京城学宫任教,并且都已先后成家,有了子女。廷瑜的林氏夫人在京两头跑,照料两个儿子的家务。得知廷瑜犯谋反罪羁押在监,日夜忧思,折磨得,满头白发罩伊人,线泪如珠度晨昏。吴以仁、吴以定都辞了教职,陪着老母亲,全家抱着对廷瑜活着见一面,死了也要见尸的悲怆心情,三千里奔波来到高州。大出所料, 他们在高州的旅馆住宿甫定,欣闻释放吴廷瑜的圣旨也到了。

最难为的是吴廷瑜在福建老家的两个女儿和小儿子。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小儿子吴以政承传耕读家风,在家打理几亩田地。好不容易这年考上秀才,两位姐姐与叔叔伯伯正在置酒庆贺的时候,闽县一名干办前来通传,说吴廷瑜犯下滔天大罪,听候处决。顿时欢天喜地的场面变成了哭声一片。三个姐弟只有吴以政没有家室牵累,走得开,他抱着到高州为父亲收尸的想法,日夜兼程,奔赴高州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有学位的读书人,一路走来一路哭。

问苍天,问吴侯,子胥护国何罪有?佞臣蜜语如利剑,英雄遗骸浦江流。千年往事似曾见,范蠡西施泛扁舟。只愿天涯变寸路,高州城下把尸收。

当吴以政踉踉跄跄来到母亲和众兄嫂面前时,以为他们为父亲办完了后事,撕心裂肺大喊一声:“我来迟了!”遂哭跪在母亲面前。母亲急唤吾儿莫哭,你父亲已经获圣旨无罪释放,吴以政惊喜过望,破涕为笑,全家哭抱成一团。

这天,天气晴朗。桂树摇风。高州府邸喜气洋洋,吴廷瑜一家十二人,在高州众多官员陪同下吃饭。窗外月上梢头,吴廷瑜感慨万千,他说:“借王荆公的二句诗,改一改念给大家听:秋风又到江城岸,明月多情送我还。”众人喝彩,但是李秋姑却躲到一旁不停的抹眼泪。她触景伤情,母亲早逝,父亲被侬智高设毒计打死,自己被叛贼利用,要不是遇到吴大人,今生不知沦落到何种地步。吴大人一家团聚了,但他就要解甲归田了。我弱女子一人何去何从啊!

西望边关夜茫茫,我身何处是家乡?

爹娘早去逍遥阁,孤枕夜夜拥湿眠。

罡风暴雨连番至,身世沉浮临深渊。

家仇国恨终洗雪,丽日晴天照广源。

万里秋风驰骏马,千般心结报轩辕。

岂料鉴江翻浊浪,高州城下竟蒙冤。

但见婵娟抱玉兔,可怜月圆人不圆。

暗问恩公归田后,茕弱娇娥有谁怜?

    一名眼尖的高州官员注意到了秋姑的异常表现,因他早了解到秋姑的身世及经历,便去安慰她:“莫为人生的冷暖伤心落泪,青春妙龄,定有好前途。”秋姑当作一句客气的鼓励话,并不在意。

几天后,这名官员把吴廷瑜夫妇、吴以政、李秋姑约到一起,一番寒暄过后,他把话语切入正题。他说:“小少爷吴以政今年荣登秀才,风华正茂,年二十有四,正是成家立室的时候;李秋姑姑娘,年二十有二,秀外慧中,又是巾帼武士之花,在枢密使平定叛乱中立下卓著功勋;枢密使既看重又怜爱秋姑,秋姑也敬佩枢密使保国安民的赤胆忠心;既然 吴大人已立意还乡,就让以政秀才同秋姑姑娘结为百年好合。如不是吴大人蒙难入狱,难得小少爷同秋姑见面,应了祸兮福所倚那句古话,正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吴家才子配婵娟啊。”吴以政没有思想准备,偷偷瞄一眼秋姑。秋姑听了这番话,心里好像被鹿子撞动,局促不安,一抬头,不期然与吴以政的目光碰在一起,两朵红霞飞上脸颊,二人都笑了。这一笑,终于缔结了,一对天南鸳鸯侣,凤鸾俦唱百代恩的美事。

吴廷瑜辞去了枢密使兼交趾令的职务,全家十三口人乘船从鉴江南下浏览鉴江风光,一家人在吴川博铺水乡暂住了一些日子,最后选择今天的茂名市茂南区袂花镇上村作为开基的始发地。这时是公元1052年深秋时令的故事,距2014年,已过去了962年。公元1073年,80岁的吴廷瑜逝世,其时是宋神宗时期,宋神宗念其为国平定西南立下汗马功劳,但一度身陷囹圄,于是着令拨铜钱1000贯,给他修墓,准其独占一个独立的大岭,并追封 “平南信国公”谥号。朝廷念李秋姑为平定西南立了大功,诰封她为六品“信义夫人”。吴廷瑜安眠的大岭叫燕子岭,在今天的袂花镇,占地2.5平方公里。恢宏的枢密使墓道有三级宽阔的大平台,供后人拜祭用,占地200平方米。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