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故事 >> 正文
吴氏节孝坊的故事
作者:方瑞华    文章来源:方瑞华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7           ★★★

吴氏节孝坊的故事

安徽省歙县二中  方瑞华


风萧萧,路漫漫,晨曦中石板路悠长悠长,18岁的歙县稠墅村民汪祖辉身背包袱雨伞,妻子吴春花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来到路亭边,夫妻相对洒泪无语。满目青山也为离人多情,树枝柴草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好像这对热恋着的夫妻的离人泪。何时还能再与你卿卿我我,昨晚我们还在月下缠绵,低空中飘浮着愁云,林花洒落,杜鹃悲啼,晨风吹动着路边的细草,繁星低垂,原野山岚,笼罩着愁云淡雾,穿过村中石板街巷,来到一个小山坡前,这里的徽商古道一级级石台阶通往山外广阔天地,石板路边有一片竹林,林中小笋才露尖尖角,大笋已春箨满园。吴春花拨开撩人脸面的竹枝,从竹林深处的一棵柳树上,折下一枝柳枝,赠给自己的丈夫。汪祖辉清瘦的脸上滚下了点点泪花,他把柳枝插入包袱,对妻子说:“你放心吧,等我回来!”吴春花含泪点点头,用右手食指轻轻点了一下丈夫的头:“冤家,别忘了我。记住,路上的野花不要采。三年后,学成了生意,你要早回来,奴家去岭头接你!”汪祖辉拂了拂妻子稍稍逢乱发髻前的刘海,再次看了看妻子那双美丽忧郁饱含热泪的大眼睛,回头向岭上走去。草鞋踩踏着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一步一弓腰,显得是那么吃力……
汪祖辉走了近三年,吴春花侍奉公婆,料理家务,田间地头,割草打柴,浆洗缝补,起早贪黑,日夜操劳,把一个一贫如洗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有模有样,左邻右舍都交口称赞:汪祖辉家祖宗积德,娶了这么一个好媳妇。公公汪朝奉(徽州对有德望年长男人的称谓),婆婆王氏也对媳妇很满意。当初挑选媳妇时,汪朝奉要娶邻村的程姑娘,王氏表示反对,认为程姑娘比自己儿子还小两岁,娶过来不能当一个劳力用,更何况男人可以娶小,以后嫌黄脸婆老了,还可以娶一房小老婆,因而主张娶这吴春花。吴春花长得眼睛大,俗话说眼为心窗,眼睛大的人善良,眼睛小或成一条线的瞢瞢眼,人就刻薄寡恩,只可惜颧骨高了些,颧骨高的人薄命克夫。但由于家底薄,想娶一个十全十美的媳妇几乎没那个可能。这春花比自己儿子年长三岁,徽州民谚:“女大三,抱金砖”,妻子大懂得疼丈夫,能孝敬公婆。于是吴春花21岁嫁给18岁的汪祖辉,如今已结婚三年,汪祖辉在扬州一家酱油店里当学徒即将学成回家,汪朝奉和王氏也很盼望儿子能学成早日归来,并盼望儿子:“逢年过时节,寄钱回徽州,爹娘高兴煞,笑得眼睛流”,“做得生意,是心头肉”,不希望他“做不得生意,活鬼活孤幽(死在外面变孤魂野鬼)。”二老只有一事不如意,新婚不到一个月,儿子就远走他乡打拼,吴春花的肚子不见动静,他俩盼星星盼月亮般,盼望媳妇能给他们生个大胖孙子。圣人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汪家世代单传,俩老盼抱孙子都盼得快疯了,好不容易熬了三年,儿子即将回来,这次一定要让媳妇给汪家添个丁,图个“人丁兴旺”的吉利。年节将近,春花也很忙碌,腊月杀猪腌火腿,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这吃腊八粥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某一个大户人家,家底殷实,有几百亩田地,还雇着长工短工,家中米山面海豆堆黍浪,有吃不完的五谷杂粮,粮食一年年积存,仓满囤满。可惜儿子不争气,吃喝嫖赌挥霍无度,气死了爹娘,败光了家产,最后饿得五六天没饭吃。腊月天,大雪纷飞,肚中饥饿更加难熬,饿得走不动了,只好爬到自家谷囤里,在四个角落扫扫,在米仓里扫了一把米,在豆仓中扫了一把红豆,还有玉米、小米、高粱、大麦、燕麦,又找到了干南瓜丝、干豆角、梅干菜等,熬成一大锅稀粥喝。吃饭后养足了力气,决心到外面闯荡,讨饭讨到杭州,遇见在杭州开盐铺的老乡收留,三年后学成生意,风光回乡。为了教育子孙,这个习俗代代相传,每年到腊八那天熬腊八粥(相当于今天的八宝粥),教育大家创业不易守业难,要勤俭持家,子孙兴隆,才能家业兴旺。还要做米糕,做冬米糖。米糕就是把大米炒熟,和上炒熟的芝麻或桂花糖(一种用八月桂花加以白糖腌制的糖),然后放在石磨中磨成细米粉,最后用麦芽糖或熬好的白糖糊糊和成面状,放在枣木或黄梨木等硬木雕刻成山水花鸟虫鱼人动物图像的各种各样的模型中压结实,再用一把铜刀片一刮,最后用馃辘(一种中间椭圆两头光的木头器具)滚压结实,用力往面板上一拍,然后一块块放入架在炭火上的铁丝圆匾中烘干,香喷喷令人垂涎欲滴。虽然有点硬,但越嚼越有味,也可以填饱肚子。年节过后,到了农历二三月春耕农事忙时,还可以作为方便携带的晌午饭。做冬米糖比较省事些,主要是晒冬米较麻烦。要用上等糯米筛选颗粒饱满者,在锅中煮熟后晾晒干,这个过程大约需一个月,然后在干锅中一炒,发面两三倍酥松的米料胖,最后切糖师傅在大锅中放入麦芽糖、甘蔗糖和上白糖,熬成糖糊糊后,倒入适量的冬米胖,加花生米和瓜仁拌均匀后装入一个放在高板上的特制的木框中,然后盖上芦席,人要站上去踩踏压实平整后,待冬米胖拌糖料冷却后,除去木框,一大块冬米糖模型就做成了。然后糖师傅用把大切刀,把模型切成一块块糖片,一摞摞码放在干净的铁箱中,冬米糖就算做成了。吃的时候拿出半尺长的一摞,一片片掰着吃,很香甜。还家家炸油馃,油馃由糯米粉包芝麻加白糖做成,早上甜酒酿煎鸡蛋,放入两个炸油馃,糍软香糯,满嘴留香。还家家炸豆腐,把老豆腐炸成四方形的豆腐角或片状的豆腐片,用盐水一浸,可以吃到来年春耕后。这种油炸豆腐,加入酱油香油,或加入白糖或山芋玉米熬成的糖糊糊中,既可当饭又可以当作点心,是徽州小吃的一绝。最后是杀猪杀宰鹅,做年糕米馃,年糕谐音“年高”,祈祷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米馃就是用米粉做成茶杯盖大小的扁平实心馃,放在冷水中浸着,可以两三个月不坏,切成一条条后可以用肉菜炒着吃。有的讲究的人家,还用支竹筷小头沾上红颜色在小米馃上打上红点,既好看好吃又喜庆。
吴春花这两天起早贪黑忙碌,头昏脑胀,但一想到久别的夫君即将回来,再苦再累也不在乎,心情一舒畅反而比以前胖了些。这天,她正在水碓里臼糯米粉,准备打年糕,突然,邻村大里在杭州做生意的有顺回来了,带来了汪祖辉的消息,说他在一天夜里加夜班时,掉入酱油缸中,从此就没有再起来。这消息如晴天霹雳,把吴春花打晕了,她当时不省人事。大家七手八脚把她抬回家中,一看,家里乱成一锅粥,汪朝奉和王氏老年丧子双双病倒在床上,生活都不能自理。随着汪祖辉的离去,父母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柱,朝朝暮暮啼哭,不久就相继离世,留下吴春花孤苦伶仃一人。
埋葬了丈夫,送走了公婆,吴春花一下子好像老了许多。24岁的她,本应是青春年少美韶华时候,她却一下子失去了所有亲人。这期间的痛苦,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多少个晨曦中,她徘徊于村头路口,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走着三年前她送丈夫去扬州前走过的路,拿着丈夫送给她的花手绢,痴痴呆呆地念叨着“祖辉”的名字,呜咽着泪洒相思地。如今与丈夫阴阳两隔,她的泪水,她的呼唤,丈夫是永远不可通听到了。她抚摸着稠墅岭边的竿竿翠竹,以及竹林丛中的她折柳赠夫的柳树,眼中流出了殷红的血泪,多少个有月亮的夜晚,她拖着劳作了一天疲惫的身体,来到她与丈夫相离别的地方,在朦胧的月光下蹒跚踟蹰,在留恋地吸吮着这里的空气,仿佛空气中也充满了丈夫的温馨的心香,吸一口使她神清气爽时,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空虚。她想,丈夫作为野鬼野孤幽,一定比自己痛苦的多,祈祷丈夫千万不要喝“忘情水”而忘了自己。她想到了死,可是,汪祖辉家的门楣要靠自己来承顶,即使再弱的肩膀,不能承受的重要,我一定要扛起来。死比活着容易,但家庭的责任使她自己逐渐清醒:自己还要坚强地活下去。
按徽州习俗,她自己无儿无女,可以过继一个侄儿承顶门户,汪祖辉的一个堂兄弟过继了一位8岁的小男孩,改名汪世良。
在刻骨铭心的思恋中,吴春花渡过了一年又一年,每当丈夫的忌日,她都要独自去她与丈夫送别的路亭前,从星星落徘徊到太阳升,太阳落徘徊到月亮升。丈夫的英俊潇洒的身影,老在她脑海中时隐时现,她想张开翅膀,拥抱那曾经给过自己温馨与美好回忆的“冤家”。她泣血顿首于竹林深处,叩问,为何“不是冤家不聚头”?为何“前世烧了断头香,今世也夫妻不到头”?为何自己虔诚侍奉公婆,最终还要为家庭利益撑起这个破碎的“家”?很长一段时间,去九泉之下寻找丈夫成了她一个日思夜想的困扰着她的解不开的一个心结,但一看急急而哭喊她为“娘”的嗣子,又心软了,只得咬牙坚持。从此后,她好像变了一个人,活泼开朗的她整天沉默寡言,不去热闹场所,最怕看见年轻夫妻们成双成对卿卿我我。因而,她天未亮就起床,肩背孩子,手提冷饭就去田间劳作。上山打柴时,山坡陡,孩子玩耍时要滚下山,就挖一个泥宕,把孩子放在那泥宕里坐好,然后拼命苦干,汗流浃背。月亮升星星起时,才背着孩子回家。终日劳累,心里痛苦,在人前不得不强颜欢笑。对孤儿寡母,村中人虽伸手援助的多,但也不乏欺侮之人,有剥削寡妇劳力的,比如说男子汉给她家耕田一个工,她要锄草三天才算扯平。有想寡妇好处的,比如性骚扰,“吃豆腐”,有地痞无赖还半夜用砖头砸破寡妇家的窗子,真的是“寡妇门前是非多多”,尝够了人间冷暖。她有好几次病痛交加,在棺材盖上打跟斗,但毕竟还是挺过来了。
在思夫的痛苦中,在挑水浇灌的寂寞清晨,在挥镰收割的落寞黄昏,一年又一年,好不容易熬到嗣子长大,成家立业娶媳妇做婆婆,生孙子,继承汪祖辉家门楣。丧夫38年后,痛苦落寞惆怅地离世,这年她62岁。死前留下遗言:埋葬于她与丈夫最后诀别的路亭边。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一个朝霞满天的清晨,稠墅村族人开祠堂,族长村老齐聚议事,大家为汪祖辉妻守节38年的坚强毅力感叹,一致同意为其立贞节牌坊,由族中每丁出钱若干,采用当地称为“猪婆石”的白麻点石料,建立一座高大巍峨的牌坊,牌坊上没有什么雕饰,很简洁,四柱三间三楼冲天柱式。牌坊就建在村口第一站路亭处,也离吴春花墓不远。牌坊二楼东瓜梁粗大巍峨,朴素大方,庄重肃穆,似吴春花守本分的为人,她彰显族人对妇女严格要求的楷模。
二百多年过去了,物换星移,这座屹立寂寞孤独中的牌坊,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个悲惨的故沉重感事。杜鹃声中,每位驻足牌坊的人,心中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历史沧桑感。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