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式芬故居有一副楹联,上联为“四省承宣三掌节钺”、下联为“九封光禄两列史晟”。此楹联昭示着山东海丰吴氏家族延续二百余年仕途的辉煌。那么,“九封光禄”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九封光禄” 里的“光禄”指的就是“光禄大夫”。在古代,“光禄大夫”是文职官阶里的最高一级——正一品官衔。到了清代,“光禄大夫”逐渐失去了它的本意,成为朝廷对文职官员授予的最高的荣誉称号。“九封光禄”指的都是谁?他们就是海丰吴氏家族的九位子孙——吴自治、吴瑛、吴绍谟、吴坛、吴之勷、吴衍曾、吴式芬、吴重熹和吴绍诗。
在这九位光禄大夫中,“名副其实”的光禄大夫只有三位,即海丰吴氏家族第十四世吴坛、第十七世吴式芬和第十八世吴重熹,而第十一世吴自治、第十二世吴瑛、第十三世吴绍谟、第十五世吴之勷、第十六世吴衍曾等五位光禄大夫都是因为子孙官被朝廷“晋赠”、“累赠”的光禄大夫。三位“名副其实”的光禄大夫加上五位“诰赠”、“晋赠”的光禄大夫,一共才八位光禄大夫,还差一位啊?怎么能说是“九封光禄”呢?还差的那一位就是海丰吴氏家族第十三世——诰授荣禄大夫的吴绍诗。当年,荣禄大夫和光禄大夫官阶是相同的,都为一品大员,只不过光禄大夫是正一品,而荣禄大夫则是从一品。当年,题写“四省承宣三掌节钺、九封光禄两列史晟”这副楹联著名的书法家何绍基为什么不写成“八封光禄”而写“九封光禄”呢?笔者认为,何绍基将“八”改写成“九”是为了吉祥如意而已。因为这个“九”字是最大的一个自然数,又因为“九”这个数字与古代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为“神圣”、“吉祥”之意。同时,“九”与“久”同音,代表长久的意思,因此,在中国历代官宦和士民心目中,“九”这个字寓意的就是“吉祥”和“长久”。
吴坛是海丰吴氏家族里第一位被朝廷诰授光禄大夫的人。吴坛的嗣曾祖父吴自治、嗣祖父吴瑛和嗣父亲吴绍谟三人之所以被晋赠或累赠光禄大夫,都是得益于吴坛官。
吴坛(1724-1780),字紫庭,号椒堂,进士出身,法学名家,著有《大清律例通考》39卷。吴坛与胞兄吴垣不但发扬广大了吴氏的家学,而且延续了父辈在政坛上的荣耀,迎来吴氏家族号称“尚书门第”的鼎盛时代。“治事明敏”的吴坛断案公正无私,明察秋毫,审理过许多大案、奇案、冤案。特别是他在查办已故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处行走于敏中财产纠纷案时,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卓越才华。吴坛既明晰律令、处事稳重,又勤政爱民、关注民生,深得乾隆帝的器重和宠爱,职务多次升迁。有一次,他在仅仅三四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三次升迁,这在中国封建官场上是极为少见的。吴坛每次升迁时,乾隆皇帝都要召见他,寄以厚望,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他:“非建牙开府,不足展公才。”吴坛因为在江苏任巡抚期间政绩卓著,被朝廷追加二级,诰授光禄大夫。这就是说,吴坛由原来的三品官一跃至一品官,连升二级。后来,吴坛在江苏组织抢救赈灾时,因积劳成疾,不幸殉职署衙,年仅57岁。
海丰吴氏家族里第二位被朝廷诰授为光禄大夫的人是海丰吴氏家族第十七世吴式芬。吴式芬的祖父吴之勷和父亲吴衍曾是因为吴式芬做官而被晋赠为光禄大夫。
吴式芬(1796-1856),字子必 ,号诵孙。一代硕学通儒吴式芬,一生攻读,半生为官,拥有“两榜进士”、“著述等身”的美誉,编著有《捃古录金文》、《捃古录》、《封泥考略》等著述10余部。吴式芬人生多难、仕途坎坷,不满周岁丧父,9岁母亡,35岁始入京诣馆供职,41岁授编修,43岁外放江西补南安知府。此后17年间,吴式芬辗转江西、陕西、河南、直隶、贵州、陕西、京都、浙江等地为官,宦迹大河上下、长江南北,既有赏戴花翎的荣禄,也有革职留任的辱痛,却始终以带病之身不辞劳苦、不计荣辱。吴式芬60岁在杭州奉旨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充乡试监临官。不久,吴式芬因重病缠身告老还乡。他在回乡的途中,正好赶上浙江省劝捐米石以充军饷一事,吴式芬不假思索地捐输粳米四百石,以及耗米水脚银等,皇帝特恩加他三级,授光禄大夫,并赏给他祖父母、父母及他的本人妻室一品封典。吴式芬受封一年后,病逝海丰,享年61岁。
海丰吴氏家族第三位被朝廷诰授为光禄大夫的人是海丰吴氏家族第十八世吴重憙,吴重憙也是海丰吴氏家族最后一位光禄大夫。
吴重憙(1838~1918),字仲饴,号石莲,举人出身。吴重憙自幼深受他的父亲吴式芬的爱国情怀与严谨治学态度的影响,不但成长为晚清匡时救国的名臣,还在金石藏书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吴氏家族画上了浓墨重彩的尾声。吴重憙任工部郎中时,竭诚秉公,政简而事治。不久,他先后被擢升为河南陈州知府、开封知府、江南江安粮道、福建按察使、江宁布政使和直隶布政使,曾经护理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吴重憙在任江西巡抚时,创办实业;在任河南巡抚时推行自治,强烈抵抗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吴重憙在上海任会办电政大臣期间,办了三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是收回了中国电报总局,二是赎回了京汉铁路的管理权,三是参与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红十字会,声誉远播海内外。后来,吴重憙奉诏回北京供职,诰授光禄大夫。辛亥革命发生后,吴重憙退隐津门,闭门谢客,专事编辑《吴氏文存》、《吴氏诗存》、《吴氏仕德录》和《吴氏试艺》等名典,并著有《石莲谙文集》、《石莲谙词》及奏议若干卷。卒年81岁。
山东海丰吴氏家族除了出了九位光禄大夫外,还出了3位荣禄大夫,21位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中宪大夫、朝议大夫、奉政大夫和奉直大夫,以及9位承德郎、儒林郎和文林郎。另外,吴氏家族还出了10位一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