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故事 >> 正文
吴保山与雷锋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阮友直 陈…    文章来源:福建之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3           ★★★

  核心提示:昨天,是全国“学雷锋日”,也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3周年的纪念日,这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以国家名义为一名普通士兵设立的纪念日。雷锋———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汽车连战士,这个被誉为新时代的标兵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楷模,是如何被发现的?又是如何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这与时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委的开国将军吴保山是分不开的。

  连日来,在福州西湖湖畔,本报记者走访了吴保山将军的家人、老部下,独家披露将军与雷锋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吴保山将军纪念园即将在福州三山人文纪念馆隆重揭幕

  普通士兵雷锋怎么会引起将军关注?

  原沈阳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梁会云介绍说,1959年12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开始,正在湖南省望城县弓长岭焦化厂工作的雷锋,迫切要求参军。

  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派来接兵的干部,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政治素质好,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遂批准雷锋入伍。

  雷锋所在团是有着光荣战争历史的部队,他一到部队就以实际行动来发扬优良传统,开饭时,他主动给大伙读报;休息时,他教大家唱歌。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当汽车兵。雷锋性格开朗,平时很活跃,教唱歌,办墙报,说快板,样样都行,上级领导安排他参加战士演出队,他就起早贪黑地背台词,后来考虑到他的湖南口音与大家的普通话不协调,影响演出效果,他就主动提出换下自己,而集中精力为演出做好后勤工作。

  1960年5月份,雷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驾驶员,被分到二排四班。在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着,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

  梁会云介绍说,雷锋事迹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雷锋事迹本身确实生动感人外,与时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吴保山将军大力推广、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是分不开的。

  1960年11月,沈阳军区部队开始进行“两忆三查”教育试点。雷锋的忆苦感动了许多干部和战士,他们自觉对照雷锋的先进事迹,检查自己的立场、斗志、工作和学习,普遍反映受到深刻教育。沈阳军区《前进报》记者发现了这个典型,迅速组织力量对雷锋的事迹、日记、故事进行报道。吴保山将军获悉后,当即指示:“这是一个很好很重要的典型,要很好宣传,推动部队建设。”

  同吃同住将军被雷锋感动得掉泪

  吴保山的妻子85岁的丁世容介绍说,保山平常工作勤勤恳恳,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基层,一年至少有七个月时间在部队,与官兵一起在军营中工作。长期的蹲点,使得他有机会直接接触广大士兵,也是在去基层蹲点后,保山发现雷锋身上具有吃苦、节约、朴素、助人为乐的精神,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所提倡的时代精神,当时国家财政异常困难,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下,部队供给也很紧张,生产建设材料极缺。回来后,他下大决心要树立起雷锋这面旗帜,希望在军区掀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浪潮,激发军民战胜困难的勇气。

  梁会云介绍说,接到报告后,吴保山将军就亲自带着一个工作组,专门到军区工程兵汽车团蹲点,这一去就是两个多星期。将军在雷锋所在的汽车连,与雷锋同吃同住,常与雷锋促膝谈心,将军常被雷锋的言行和苦难的家庭出身感动得掉泪;在深入走访了雷锋所在部队周围的群众后,将军发现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那么好的口碑,深深被雷锋这种做好事却从不留名的做法所感动,他不时交代随行的人员一定要很好整理、总结雷锋事迹的工作,把雷锋的精神内涵给挖出来,在军区上下掀起一个学雷锋的高潮。

  当时随行的人员中有两名《前进报》记者董哲、张文波。后来,在雷锋一系列的宣传照中,有两张“雷锋端枪、擦车”的形象特别深入人心,那都是当时抓拍的,后来为大家所熟悉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也是在当时成稿的。

  丁世容介绍说,同样的贫寒身世,让保山与雷锋之间一下子缩小了距离。当深入了解雷锋的先进典型后,情感上的接近,促使将军意识到,宣传这样一个饱尝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先进典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排除争议将军力主宣传避免形象夭折

  梁会云介绍说,在《毛主席的好战士》见报后,军区部队许多单位党委纷纷决定向雷锋学习,部队和地方许多单位邀请雷锋做报告,学雷锋赶雷锋的活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然而,就在雷锋形象渐渐深入人心之际,一场不测却突然降临。1962年8月15日上午10时,细雨霏霏,雷锋牺牲了。

  梁会云透露说,事件发生后,要不要继续宣传雷锋、要不要继续号召大家向雷锋学习,这在沈阳军区引起了一场大争论。一部分军区领导,主张把雷锋的牺牲定性为一次意外事故,认为出了事故死了人,就不能再宣传了,否则会起反作用。

  而吴保山将军却不这么认为。他与时任沈阳军区政委赖传珠意见一致,认为雷锋是因公殉职的,应加大力度继续宣传雷锋事迹,不能把这次意外简单地定做事故处理,而应作为先进典型继续宣传,大力号召广大军民向雷锋学习。最终,在吴将军的极力主张下,赖传珠政委最后拍板:继续宣传雷锋,并上报总政治部。

  当年8月17日,社会各界“公祭雷锋同志大会”在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委员会礼堂举行。公祭大会结束后,数万人民群众自发地前来为雷锋送葬,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的吴保山将军代表军区前往送丧。

  8月23日,《前进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发表了公祭大会的消息,刊登了大会的照片,并且发表了雷锋同志的简历。

  随后,沈阳军区政治部党委在吴保山将军的主持下,专门研究决定,报请军区党委同意,呈请国防部授予雷锋所在连队四班以“雷锋班”称号,并于1963年1月7日获得国防部批准。1月8日,根据吴保山将军提议,军区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决定》,并上报总政治部。2月9日,总政治部号召全军学雷锋。2月15日,共青团中央发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学雷锋,《人民日报》等报纸大量报道雷锋事迹。学雷锋活动在军内外兴起。

  在这期间,吴保山将军还是抓住雷锋这个典型不放,组织政治部大力宣传雷锋事迹,编写了《雷锋故事》、《雷锋日记》、《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画册等书刊,发行到全国,还排练了话剧《雷锋》,进京演出。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观看了话剧,给军区部队很大鼓舞。

  随后,中央领导纷纷题词,缅怀雷锋。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也都题了词。1963年3月5日,军区《前进报》头版以一个版面刊登毛泽东题词手迹,全国各大报刊也以显著位置刊登。之后,全国各地都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广泛宣传雷锋,一个学雷锋、唱雷锋的高潮此起彼伏。

  教育后代将军不遗余力宣传雷锋

  丁世容介绍说,保山不但要部队学雷锋,自己也带头学。回到家中也向我和孩子们宣传。

  吴保山的大儿子吴浪平回忆说:“60年代初的一天,父亲下部队回来,晚饭时,他对我们说:‘你们知道吗?我们部门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叫雷锋!’随后,他就介绍起雷锋的事迹。不久后的一天晚饭时,爸爸就对我们说:‘明天你们两个人去听雷锋事迹报告。雷锋亲自讲自己在旧社会的苦难,在新社会的幸福,很有教育意义。’我们问道,‘明天还要上课,听报告耽误了上课怎么办?’父亲说,‘课可以补上,雷锋报告不能不听,这个报告会让你们终身受益的!’听完报告会不久后,雷锋就殉职了,再也没有机会听了。现在回想起来,爸爸当时说的机会难得,确实没错!”

  丁世容还谈到,保山在学习雷锋的同时,还身体力行实践着雷锋精神。他的睡衣补丁摞补丁,他的衬衣浑身是小破洞,他的棉鞋一穿就是好几个冬天。

  丁世容现已退休在家,老人家生活节俭,二层小楼外墙斑驳,屋内装饰俭朴,家具简单。老人家怕冷,但没有配备空调,只是靠着电热吹风机来抵御严冬。每一年,老人家都拿出大部分退休金,或资助贫困的失学儿童,或给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

  以身作则将军家人召唤雷锋精神回归

  将军的孩子们也都牢记着将军“学习雷锋”的教诲。吴保山的二儿子吴胜平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前不久,他开着车子行驶在北京的一条马路上,前方突然发生一起车祸。一辆汽车刮倒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学生,伤者当即昏迷不醒,脸上血流如注,情况十分危急。肇事车辆逃逸。女学生的同伴赶紧拦车救人,但他前方四辆车相继绝尘而去。他见状毫不犹豫地停车救人。虽然清洗车上的血污很费工夫,但他觉得值得,他说:“雷锋的事迹在你的脑子里扎下了根,你会很自觉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从小接受雷锋精神的熏陶,我当时自然而然地停车救人了。”

  当前社会,雷锋精神的传承遭遇了一些质疑。一些人认为雷锋精神早已经过时了,市场经济不需要雷锋。对此,吴浪平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中社区间,邻里互帮互助是非常需要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当前需要继续宣传。市场经济不是一切讲报酬,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誓言仍需牢记。

  针对媒体报道的社会上存在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现象,吴胜平认为这需要雷锋精神的回归。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人们仍然需要学习雷锋精神,像雷锋一样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志。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